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151|回复: 2

[闲谝] 网络时代,真的“人人是记者”吗?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8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个新媒体时代,我们整个媒体,整个环境业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两个最大的变化,一个是媒体的产业化,媒体的产业化是把市场和竞争机制引入到媒体领域。第二个就是媒体的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媒体的多元化,一个是内容的多元化,其实这两个多元化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公民化、民主化的一种迹象。原来的媒体只是官方媒体,今天的媒体已经变成了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个人媒体三驾马车并行的时代。我们今天的几乎每个人可以说是在经营着个人媒体,你手里有手机、电脑,就是个人媒体的主宰者,在一定意义上说,你就是“记者”,那么先来廓清一下:; L; z- n) J! ^' k  ~5 r' P) W
  
2 t/ s* ]. B9 X+ |6 a# t        记者是什么?6 {$ t# ?4 g, m8 [  Y# T
       搜寻百度文库,得到最多对记者的解释是:在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 (Journalist 或 Reporter); 记者属于职业的一种。记者采访是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也被冠以“无冕王”的雅称。2014版新闻记者证中使用了20种防伪技术。其中记者证内页首次采用激光多页打孔编码技术,对每一本记者证进行编码,一本一号无一重复。而记者证信息页照片下方首次使用了二维码设计,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即可读取记者的职务身份信息,核验记者身份真伪。记者证如此严密的防伪措施足以说明这一行业的庄重和严肃。
9 P1 [5 x5 i! s" p, c0 N

人人是记者

人人是记者

3 t) Y8 H4 J0 O6 k& ^2 h1 w' h      10月30日,汉中—深圳通航仪式上采访的记者们    汤江 摄9 S6 U( N% }* ~; J. g) C  y
2 C8 Y$ g( `7 \# Q, V' u  I3 |# C- \
       社会公民其实充当的是新闻“线人”角色1 s, b$ [8 o$ R' h/ J6 R# n' R
' d# T' V7 |# @: c
        11月6日,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李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媒体评论指出,中国“全民记者”也即“人人是记者”时代已然来临,甚至完成了由萌芽到爆发的转折。这是对记者概念的误读,普通公民并不具有职业素养。舆论中所谓的“全民记者”是指诸多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他们的作用更接近于通讯员。
/ M& M+ N& o) r( f) `. |- |; M6 h  l9 n& c
      “全民记者”是对一种现象的概括,在这一现象中,非专业人员通过非传统媒体平台如网帖、论坛、微博、社区等,发布影响广泛的“消息播报”,参与者绝大多数是不具有职业记者身份和专业背景的普通民众,但他们在对新闻线索和信息的发现、搜集、传播、分析等行为或过程中普遍表现得很具有主动性。这一现象也显现出公众互动意识和社会参与感的增加。
8 }: N4 P1 l# l4 _* X& ?/ |& b2 ^: z0 `5 Q, f- P8 L% G  R
        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是作为目击者的网民最先提供新闻线索,甚至在此过程中进行连续性、多角度、内容丰富而且带有画面感的实时报道。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之初,就是由作为事故目击者的乘客最先将事故信息发放到微博上,从而引起了媒体的追踪报道。# V& j) _2 s" d# X5 S8 v/ m* Q- ^
- p9 i! \3 s5 S5 P" q; g# }, F
        此外,在诸多“网曝”事件中,网友也提供了许多埋藏极深却相当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 w7 l  _: [- _" d, I# T3 u) @, E# U) }' a) F( Z; e+ F
        其间,他们发布了比职业记者更具有时效性的信息,甚至掌握更多第一手材料。而这一特性却给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带来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如播报突发事件的效率、信息核实的能力和速度、通讯员网络的扩张、线索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等。而其中最重要也最紧迫的就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仍保持客观准确公正地挖掘播报真相的素养?
4 x5 a3 m9 M# p# ^+ H. Y
. y0 T+ }; n7 U. d6 z        网民、公众充任“线人”,对职业记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就像近视的人为了看得更远更多更清晰借用一副眼镜,这副眼镜可能是近视镜,但也有可能是花镜、墨镜甚至是哈哈镜,这需要记者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看清事实真相,客观、公正、全面、真实,这是记者的基本职业操守,网络时代更应如此。5 G( c- p3 B/ m( q& K* l7 A4 [
   
; j. C+ V9 _& z       网络时代,对记者提出更高要求/ o  [' M; R. }0 a5 j

/ D/ u+ O, v# h. {6 D1 U      从专业网络搜寻,北京大学视听研究中心主任陆地对此也有精彩论述:针对“人人都是记者”,那么记者又该是什么?就是原来的记者应该是更加专业化的群体,所以从报道者角度是分两个,社会化是媒体资源被大家使用,同样是媒体的使用者,也是媒体传播者,甚至是媒体的拥有者,这种现象出现以后我们原来的媒体原来的记者,就面临着一种挑战,2500年前孙武在《孙子兵法》里对将的要求,将者秩序人也,今天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我们对未来的专业记者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知识,没有知识是不会有理智的,理智又跟理性挂钩,所以我们今天“率先理性”其实也就意味着要率先理智,这个理智还有智慧的含义,还有跟能力结合起来,所以作为记者要有知识、理智、智慧,要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我们说智者不惑,信者不败,我们说人无信不立。所以我说我们这个信包括几个含义,一个是自信,第二记者要有诚信,只有有诚信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才会让别人信任,才能迎来更多的信任,这个信还有公信的意思,也就是说记者出去就是代表一个媒体,你的信任度,其实就代表媒体信任度,你个人的思绪,其实就是代表着媒体的公信,你就是中国,或者说你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的。你的可信程度实际就代表媒体的可信程度。, g: b$ Z; T2 d) T6 r
2 D4 U' U/ \9 D! V0 A
       有的记者为了吸引眼球,可能就会不顾道德的,或者新闻的真实性的起码要求,听风就是雨,不经求证即发布,可能还有很多人转载,这种转载是一种不负责任,就是不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的态度,这里其实就是指无论是记者还是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内容一定要对社会的发展,对文明的进步有一种促进的作用,这是我对仁的理解。
$ @2 [7 ]% Q( n3 S1 }% p; G& I
0 D8 c/ u1 ~! w5 `* V       记者还需要“勇”,勇呢,勇者无敌,这个勇意味着不仅要能够揭露社会的不公平的层次,还有一个是勇于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过去,超越对手,超越未来,就是不断的向前,在我们的业务上,在工作方法、流程上,或者模式上,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这个是我对勇的理解,不仅仅是勇敢,勇于担当是可以的,但是还要有创新,要有勇于尝试新技术的本领,所以这个勇是多层次的含义。
. w# i  e: U- C5 \7 t$ r" x$ I: s' M4 p
       最后说一下严,严者无失,这个严可以说是我们对生活态度的严正,也可以是对工作态度的严肃,也可以是工作流程上的严,也可以是质量上要求的严密,所以这种严是从工作的态度到生活、社会的态度的自我要求,甚至说能够做到自信,仁、勇、严就是良将。我想能够做到,我们就能够超越“人人都是记者”的标准,把我们的媒体新闻视野的发展推向新的水平。
9 X9 @4 f0 w; m
- Y- q& x' D0 S1 ]# J       刘云山同志在2012年中国新闻颁奖大会暨记者节庆祝会上就要求记者: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定自觉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肃认真地考虑社会效果,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大众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扬“走转改”精神、落实“三贴近”要求,悉心做好信息服务,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责和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充分激发新闻媒体内在动力和新闻工作者主动性创造性,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规律,善于在报道客观事实中体现导向、在交流互动中引导受众,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 i( R1 Z6 \7 H/ K$ m" y
   / M/ `% B; ?& z- n
       新闻界前辈张季鸾,上个世纪40年代曾对“记者节”作过两个解释:一是记者的节日,一是记者的节操。今天的记者,无疑面临更多考验。从“排队领封口费”到“陈永洲事件”,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却仍足以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大于想象的诱惑力。牢记“敬畏事实”,力戒“心为物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职业声誉,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职业底线,新闻工作者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允中守直、在利益诱惑下激浊扬清、在信息芜杂中去伪存真,为转型社会呵护出一团春意。 (来源:《汉中日报》 记者 王宴)
/ n* R1 d: C* K# n5 M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8 09: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得有证,我们没证,但有了在公开场合(网络上)发表意见的地方和权力!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8 19: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讲职业道德的记者越来越少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