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新规 配偶随迁 ; L) p" d O% s. E% C
——干部提拔使用门槛被提高 9 P, D$ S% X# h
——干部使用制约机制得到前置 3 ]" r8 l9 _# J+ R
——制度规定为干部“镀金”堵漏
" s1 }# E' Z& D8 q9 `- ~: V( [ 关于“要求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配偶随调随迁将作为新提拔干部必要条件”的新规甫一发布,便在官员圈中引起不小震动,这项意在解决干部“走读”问题的新举措引来诸多点赞。 ! z, G6 z8 P* @ R# Z1 J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说,市长、县长“空降”的弊端很明显,这样的领导干部往往对执政缺乏长期考量,只关注政绩,有很多短期行为。已进深水区的改革势必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和困难,也触动着更多的既得利益。因此,随调随迁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必要条件不仅彰显着政治勇气,更考量着施政智慧。
' }0 g+ d. ?2 h" x0 O: ^8 S9 w “党政领导干部负有管理服务一方、守土有责的使命。都应具有心随职在、家随岗走的奉献情怀和吃苦精神,在一地工作都要安心、安神、安业,扎根当地,融入群众。”在谈到省委日前出台的《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时,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顺民的话道出了省委出台该《意见》的情怀和初衷。 + I2 j7 j% Z( w9 r( q
据了解,早在前5年甚至更早,陕西就开始研究解决乡镇干部“走读”现象。随着城镇化加快、交通方便,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在县城、市区买房居住,乡镇办公室经常找不到人,让群众办事得挑时间、赶时间。陕西新政被认为是“从市县到基层逐步解决问题的尝试”。
3 J* q2 v" U% c2 q1 ?- M7 Q4 ] 郭兴权表示,具体来看,对于50岁左右、到市县任职的干部来说,随迁问题不大,因为儿女都已经不是问题。对稍年轻的干部,可能家庭老人和孩子是种障碍,但是可以克服。市县领导干部是关键岗位,岗位也是少数,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具备心随职在、家随岗走的奉献和吃苦精神。“如果连家庭小困难都搞不定,怎么能担当重任,继续提拔使用?” 3 P: C: U1 M2 y, A' E, w- n$ y
《意见》规定:“交流干部不准把家安在宾馆、酒店、招待所,防止配偶在随调期间突击提拔或违规逆向流动,禁止家属在特殊工作中享受特殊待遇。” 9 j/ @: {: a$ t+ r" \( c/ h
异地交流 安家安心 7 m6 i7 U3 l0 @
——政策实现干部类别“全覆盖”
* X Q q1 ?8 Q& h' i1 } ——新规先人一步不留后路
1 [. L" P& r4 V ——与本地干部配偶一视同仁
) M$ J; k3 W5 \ 陕北某县的一位常务副县长,面临这样的苦恼,按政策规定,作为交流干部,不能把家安在西安。这意味着,家必须要安在县城,但他只是交流干部,在一定时间过后就会回到西安,只为了这一段交流任职的时间就让爱人必须放弃西安的工作随迁,这个现实让他无法接受。按规定,确有特殊情况,配偶不能随调随迁的,需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查同意。 - X- V8 H5 |, w$ U$ `. h
新规严格规定,异地交流干部也被纳入“管辖范围”,这样一来,没有任何情况和个人可以凌越于法规之上。
1 l; O5 y! r0 K; c 据了解,陕西规定现有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凡没在工作地安家的,要做出计划逐步实现就地安家,组织部门帮助协调其安家困难。同时规定,交流任职的干部不准把家安在宾馆、酒店、招待所,防止配偶在随调期间突击提拔或违规逆向流动,禁止家属在工作生活中享受特殊待遇等现象,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 W; ?0 G' w( x( y+ O- w 曾几何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异地交流干部不仅为当地带去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多元的人脉资源,也带去了丰富的情感基因以及可资互鉴的操行标准。对于解决一个地区干部队伍因为近亲繁殖导致的圈子屏蔽和能力矮化等突出问题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刺激作用,但凡事利弊相倚。“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在近日召开的一次落实省委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座谈会上的这句话颇具意味。(记者王国星 实习记者 江睿龙) - L3 }4 x! A w+ K5 o6 e; P' B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