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在汉中5年,却未睹红寺湖的风采。或因忙,或因冥冥之中注定的情感需要积淀。佛说,五百年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我用今生最青春的五年,以及这五年的等待和近在咫尺的呼唤,等待这个盛夏,以一个水利人的身份,进入了西北小江南秀外慧中、颇具原生态自然魅力的红寺湖水库。# w% b0 n9 z# D6 Q" _4 M
/ e8 {6 }) U5 `+ t+ U9 w# e
(一)像是回到了家乡
- e C$ C) y( Y) R/ E' W J- m2 E2 B3 |+ R) m/ f4 p0 H. Q
汽车一会上坡,一会下坡,稍平坦的地方,看见路旁的小砖房一排排坐落着,虽说不上整齐,却沿着公路布置得井然有序。再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茂盛的绿草望不到尽头。更远些,山一座连着一座,有一些雾气,树和草木看起来不慎分明,像是仙境。等车走近,却又发现是那么真实,就在身边,似乎伸手就可触到。我没有伸手去触摸,怕打破这里的宁静,这片土地,让我心里充满了神圣和归依的感觉。
8 W& O7 Z& V! S1 w
& y/ d5 j- }8 u3 Y 这些都像极了我的四川老家。房屋沿着山沟,零散却有序地延伸,农民的生活宁静安详。还有熟悉的蝉的叫声响亮,屋里人却不关心它的藏身处,山里的草木、动物和山里的人一样,纯朴、善良,各自兀自享受着山里的安静,谁也不去打搅谁。( k! Y& n) k: P
4 K8 `; M/ c# D( l/ @+ Q (二)“很有特色”的高台小水库
; `1 c$ A2 x3 T$ w' k2 f9 ~! ~; Z# o
虽然此行的目的地是红寺湖,我们却没有直达那里,而是先到了据说“很有特色”的高台六亩堰水库。
- E) l; D: e4 y9 R( |6 I/ ~ w1 L) |/ q2 @. b9 f8 p* X% D
这个小水库到底是如何“很有特色”呢?车驶向一处密集的山群,在一个岔路口,我们拐入了一段没有水泥路面的崎岖小道,小道很窄,仅够一辆小车通过,路旁的荆棘还不时擦过车窗。一段陡坡下去,终于到了这个“很有特色”的小水库。才发现,这原来是山坳坳里的一座小水库,水面不宽,视线轻易可及,周围种满了人高的玉米,远处几户人家,零星散落。周围全是山,而且很近。我猛然领悟,这是一座被山包围的水库。这库里的水,自然吸取了山的精华,远离了外界的喧嚣,像是个世外桃源,的确“很有特色”。4 U! O! J! y# ]: n4 F5 f3 r
! L! b+ J# U$ u* l: X 若仅此而已,未免美中不足,因为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就让它孤零零沉睡,着实可惜。高台的水利工作者没有让它寂寞度过,养鱼,建亭阁,开农家乐,他们在想办法让这灵水活起来。但一墙一瓦、一桌一椅,都没有破坏这里的自然和灵气。在看过水库的大坝以后,我们坐在伸入水中的长亭子里纳凉,热气和疲惫沿着水中波纹一圈圈散开,慢慢消逝。
2 I: o3 ^$ N- Z2 i. {/ W. e9 k: k4 q+ ]/ T1 _
(三)与水的亲密接触. {+ m$ [$ a" h+ G A' c3 `
+ E# \3 R) R) ]* n' z
短暂的停留后,我们径直前往红寺湖。看着窗外的夏景,不经意间,就到了。
6 t: l1 l; ~. s
, L3 \1 `- y/ _$ a- F0 Q; N 眼见宽广狭长的库面,我不禁感叹,“这水库好大!”作为四川人,我对水是熟悉的,但这样宽广的水域,还是见得不多。远眺湖景,心胸也随着眼睛转动,一种开阔之感顿时袭来。其实,我是一个怕水的人,小时候两个小伙伴是因水而永远从我的记忆里消失,所以内心难泯对水的惧怕。不过,红寺湖的水是平静的,是温柔的,站在它的身旁,我很舒适,很安然。
9 F3 H: g* _$ D5 D. `! ] m( W$ ?# {* M, b- U" A0 _4 ^
视觉的范围是有限的,我想更加深入地走近它、了解它,于是我乘上了快艇。船启动了,水花向四周溅起,快艇飞似地径直向对岸飘去。我的心里有几分悸怕,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把手轻轻靠近水中,清凉、自然、柔和的感觉从手很快传递到了大脑和内心,像是着了魔,上了瘾,我不愿把手拿出水面,直到快艇停下。这不是我与水的第一次接触,而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速度,与水,与红寺湖,这是第一次。
0 P' ~* c$ I/ d* Z7 Q
' C7 o/ v. g2 M+ Y1 Z2 O' @ 就这样,我和红寺湖初识了,并且有了亲密的接触,但我却仍不敢说对它的了解。就像第一眼,我感觉到了它的宽广,但直到坐上快艇绕两岸一圈,才知道原来它比我第一眼见的还要宽广。
( {" T8 F: c/ k
# ]! P% H8 O1 ~ p; P3 B7 f 看来要认识水,还得与水亲密接触。(黄兵)" s" u% X, [: I' |& j, B%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