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我已经没有家人了,也没有家了,可我喜欢汉中,想要留在这里。”山东七旬老人李培林坐在他看守了6年的啤酒厂家属院大门口,说这话时,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8 p# l# |9 {: K) W+ T9 w1 T' S
/ Z! M4 V! m) k 遇好心人介绍来家属院看门6年9 c0 V5 m' n$ w+ G7 e) }
Z* ^0 M& b1 t' n, }* y 近日,热心读者马先生反映,在汉台区东新街,有一位老人孤苦伶仃。“每次路过那里时,就看到他一个人。”据马先生介绍,老人的工作是在汉台区东新街啤酒厂家属院看大门,没有身份证、户口本,低保医保也都办不了。现在他年龄大了,“家属院打算换一个人来看大门”。6月19日下午,在啤酒厂家属院门旁一间小屋里,老人正在收拾东西。老人说,自己已70多岁,在这里看大门已有6年,现在家属院新招了看大门的人,他明天就要离开了。# ~2 X8 D' K+ Q
0 V2 [. q) A- V# n* q7 I0 r 据老人介绍,他叫李培林,山东人,初中文化。小时候,父母都去世了,便随着大哥去了西安。“哥哥一直都很照顾我,我也会打些零工。”2007年大哥去世了,老人便来到了汉中,过着流浪生活。后来遇到一位好心人,“他是啤酒厂的,看我可怜,人也老实,便介绍我来家属院看门”。: A/ E1 n; }; b
8 G5 n5 Z' Y) w$ X' a 工作认真口碑好住户凑钱为他发工资5 }6 l, V$ z* s: w9 }
9 T$ j4 V* y; M# U7 u6 b) W: L “起初我也不要工资,想着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好。”后来,家属院的人都很满意他的工作态度,便集资每月给老人生活费,“从最开始的三四百,到现在的七百。”说起这些,老人指着自己挂在路口的牌子,上面写着“感谢我的衣食父母们,这一段情义我忘不掉,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原谅我。李老头”。老人说,自己平日里会练练字,养养花,6年来从没有离开过这里。$ |0 k* T* h8 c$ X. N" O" N
- J/ B# c v% g: p2 g( a
当华商报记者问起老人的工作内容,他拿出一本工作备忘录,里面整齐地写着每家每户的水表数和水费价格,“收水费,写些通知,打扫院子里的卫生,化粪井要是溢出了要及时担走,不然住户家里都不好闻。”
" @5 t: ]3 z8 t4 {0 X% V
( B R, I- q. i% `+ c 住在家属院的叶女士说,“李师傅很负责,每天晚上12点关门,夜里有人上了夜班回来,他会起来开门”。叶女士介绍,老人的工资是由3个单元40位住户一起凑出来的。50岁的张女士也介绍,“李师傅在院子里口碑很好,知道他要走,我老伴给了他200块钱,希望能帮他一点。”
! Q$ f) U, _4 {8 B% |' J0 M7 e/ a2 Q) b5 j, |$ ~
因没有当地户口救助站无法提供帮助
5 O1 R3 e# N5 `' j i9 @
- A. t4 T. w2 U! S5 I% v7 ~4 q$ m9 y 老人说,以前做这些工作没大问题,可现在年龄大了,眼睛患了白内障,东西也看不清了,家属院这才换了新的人。如今,老人即将没有住的地方,他说,“不想给别人添累赘,还是想找一份工作,收发室什么都可以,没有工资也可以”。
/ i2 Y: [; `5 N, P6 _ L9 h! r8 t0 J
对此,汉台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根据老人目前的情况,因为没有当地户口,他们也无法提供救助。如果可以给他办理临时户口,救助站就可以提供临时救助。(实习记者 王雨薇), Y; o1 z: _2 t9 Y3 h0 ^" |
" J F( @6 l$ o: p/ m& e4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