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841|回复: 0

[汉中达人] 《新视界》专访汉相掌门人宁志俊先生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2-21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志俊,笔名兼网名楚汉,汉中勉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学者型策划人。2000年秋天前往上海谋职,在沪期间一直关注家乡发展,并撰有大量建言文章,2010年春返汉创立陕西汉相房地产营销代理有限公司和汉中汉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他为什么将公司商号取为“汉相”?作“谋士”需要什么样的舞台?有人说他是“儒商”,他为什么说理想是“商儒”?创业伊始就遭遇汉中史上最严厉的地产寒冬,他是如何面对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汉相掌门人宁志俊先生。
u78374957_12d755b8628g215.jpg
1、众所周知,您在汉中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品牌推广方面都很有独到见解,并写了大量文章,有许多建议已被或正被政府采纳,您能介绍一下吗?另外,您将公司取名为“汉相”,是否有这方面的考虑?
作为土生土长的汉中人,能为家乡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而且被政府采纳,这当然是好事。在已被采纳的建议中,从宏观层面上讲有中华汉城的提出,汉中绿茶的营销及地域品牌的推广等,从微观层面上讲有正建设的马踏飞燕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建议当前未被采纳,但我相信以后还是有可能被采纳的。
我将公司取名为“汉相”,的确有这方面的考虑,简单地说就是要求自己能“做好家乡汉中建设和发展的谋士”,这里面有着“热爱汉中、追慕汉风”的情结,所以就连我公司LOGO中的“汉相”二字就辑自《石门颂》。
2、2010年之前您在上海做了十年房产策划营销,对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相对了解,请问和内地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规范程度”。一线城市政策透明度高,发展起点高,竞争激烈,所以相当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线城市的市场化程度相对高,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相对来说是有章可循的;其二,一线城市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较健全,人才荟萃,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应对竞争的能力较强。
3、您创立陕西汉相房地产营销代理有限公司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请问截止当前您对汉中房地产行业有如何的感受?
我在上一个问题中其实已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汉中房地产行业的规范程度是比较低的。除此之外,另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汉中的品牌开发商过少”。许多开发商老板把开发房地产仅仅当作赚钱的途径,而且急功近利,既没有“地块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当然这里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又没有让作品成为汉中大地上丰碑的抱负;所以你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开发商前前后后已开发了多个项目,但当前的项目和多年前的项目一比,基本上没进步,一些项目不客气地说是糟蹋了土地资源。当然,这种局面也是因为这些年来汉中楼市过热“宠”出来的,不过经过这个楼市寒冬的“洗礼”,未来肯定会好很多。
4、您能谈一下汉中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目前汉中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拐点”,我将拐点理解为里程碑式的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前正面临着“三个转折”:
其一,正在向品牌时代转折。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时代一去不返,而且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行,缺点产品蒙不过去了。
其二,正在向大盘时代转折。随着中心城区地块的减少,小幅地块越来越少,未来开发动辄需上百亩,而外来大型开发商的介入极大地推动了这种趋势。
其三,正在向低利时代转折。随着竞争的加剧,靠卖“图纸房”富甲一方将成为历史,房地产业正在走向“低利化”,未来如果继续粗放式经营,道路会越走越窄。
5、据我所知,您还注册了汉中汉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而且最近将QQ签名换成了“在地产寒冬开始注重汉相文化创意的业务发展”,这是为什么?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业务进展?
是的,当时在朋友的劝说下注册的。一些朋友基于我先前所发表的诸多关于汉中的文章,认为我应该为汉中的地域品牌推广和绿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而用房地产代理公司运作不够名正言顺,所以就注册了,并将“发挥文化创意,提振绿色产业,壮大本土品牌,促进汉中发展”作为创立宗旨。汉相文化主要是为汉中企业提供“品牌运营”服务,起初由于精力所限,重视不够;但进入今年下半年后,随着楼市严冬的来临,我们3个原本讲好要签约的房地产项目被搁浅,于是我们加大了文化创意业务的拓展,并陆续签约了一些项目。
对于汉相文化,我认为有必要补充说明三点:其一,大道相通,房地产营销策划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如果能做好转型,补习好行业知识,即可从事其它行业的营销策划;其二,我长期关注和思考过汉中产业的营销和发展,并做过大量的功课,否则不可能写出那么多文章;其三,我在上海曾跳槽从事过保健品和食品的营销策划,虽然时间较短,但积累了大量资料,目的就是为将来回汉中做绿色产业的品牌运营打基础。
6、在工作当中,你将如何对待外来理念和本土传统?
“比本土更前沿、比前没更本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我认为外来理念和本土传统并不对立,主要是做好嫁接,既要避免“井蛙之见”,又要避免“水土不服”,但真能将这二者结合好的公司很少,所以作为咨询类公司,我们一直倡导“学习型”企业文化,目的就是防止知识老化。
7、贵公司下一步有如何动向?
我们将公司战略使命确定为“领军业界、代言汉中”,目标是很明确的,目前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向着这个目标奋斗。但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优质客户的合作支持;我为什么强调“优质客户”?因为客户如果叶公好龙或不尊重智力劳动成果,作为咨询类公司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更不要说发展了。我喜欢将客户比喻为“伯乐”,对于那些惺惺相惜的客户,我将满怀“知遇之恩”,竭诚尽智,用尽所学,一方面让客户享受到超值服务,一方面让自身的价值通过服务得到体现。
8、有人说您是“儒商”,而我从您的“楚汉博客”上看到理想栏中写着“商儒”;“商儒”这个说法比较罕见,您为什么这么定位自己?
哈哈,你这有点“猫熊”和“熊猫”意味,但决不是那个意思。“商儒”是我自造的一个词,因为我觉得我的骨子里偏重的是“儒”而非“商”,而按照汉语的语法习惯,“儒商”强调的是“商”,而“商儒”强调的则是“儒”,显然后者更能准确地表达我的内心追求,于是就造了这个词。我是一个性情中人,在为人处世中很难如职业商人一样,许多时候,我更看重能否与合作方一起志同道合地完全一项使命,而非仅仅是挣钱。
9、您对准备回乡创业的汉中游子有什么建议?
游子回乡创业是一件促进家乡观念更新和经济发展的大好事,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做一些保护和扶持。对于准备回乡创业的汉中游子,我提三点建议:
其一,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真正创业后面临的困难往往要比先前预想得更多更难,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另外心态要平和,内地虽然很擅长“拼爹”,但不要过于放大“拼爹”作用,否则会因心理失衡而沮丧。
其二,充足的创业要素储备。技能、资金、市场以及进入时机等,每一个要素都很重要,如果走在半道上才发现所缺乏的东西很多,那么创业将面临更多困难。
其三,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起初创业是经不起折腾的,内地喜欢不按规矩出牌,要注意多了解意向客户的口碑,对于需要“打保证金”或“垫资”的项目最好不要去沾。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