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张鲁,字公祺,今江苏丰县人。汉顺帝时(公元126年)成为五斗米教首领。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黄巾起义发生时,张鲁在巴郡带道徒响应。汉灵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命率兵攻打汉中。张鲁攻下汉中后,自树一帜,毁掉通往关中的栈道,杀死朝廷使者,进而夺得巴郡。从此,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独特政权。
史载,五斗米道的教义是有鬼论者,认为人无时不受鬼的监督,鬼能根据人的行为降灾或赐福。张鲁在汉中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教民诚信不欺诈,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由此可知,五斗米道的一些政治、经济措施,如简化行政机构、废除残酷刑法、主张先教后刑、设义舍义米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在古代通过农民起义而建立的政权中也有少见的。张鲁在汉中的统治,使民众过着安定和睦的生活——“民夷便乐之”、“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这也是张鲁能够“雄踞巴、汉垂三十年”的原因。
对于张鲁的五斗米教,毛泽东曾评价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看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推行的农村人民公社和办公共食堂,就含有仿效张鲁置义舍的因素。 ( 秦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