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在距汉中城区46公里的地方,有一处与四川成都都江堰齐名的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五门堰.
; i( b% n# Y. p2 }. J2 i5 X 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湑水河畔,因渠底开列五洞,东二西三,形似五门,可以启闭,节制水量,故名“五门堰”。
. w, N' L: W4 H: n! }$ W7 |/ P- | 五门堰由堰口、堰坝、堰渠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新汉王莽期间,系截湑水河流而建成的低坝拦河灌溉工程。
5 R6 A) P v5 {2 H 现存的滚水坝长374米,宽17.5米,高1.2米。堰口先是土筑,遇大水崩溃;再以竹篾筐装河卵石横砌垒堆为坝,到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城固县令蒲庸将堰口改为石砌后,才解决了溃坝的问题。
3 P3 S2 W3 p! t7 k 我站在这座千年古堰上,脚踏着缓缓而过的流水,环视着清澈如镜的湑河水,看着巍巍的唐公山,遥想当年,思绪万千。。。。。。
8 S4 s( v. x) s! ~9 d. r- X, _6 o4 p 
+ @2 W% ` c8 J C8 C* v; |! o, Z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食又以开渠修堰为先,“水是生命之源”。此处的先民,以土为堰,以石筑坝,将变化多端,常成水患的湑水河,用五门堰水利工程,改造成了造福城固百姓的河流。
2 E* A" q. r+ G% D 五门堰,既分流了湑水河的大水,起到了调蓄防洪的作用,又拦水西流,浇灌了万亩良田,达到了趋利避害的双重目的。+ V% D' D8 U& p. x9 Q9 A$ [1 d$ R
城固有句民谚:“载流过五门,喜看稻麦千重浪;养民社一堰,乐听城乡万户歌”,道出了五门堰在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P* T# `* V0 I& Y6 T; | 滚滚东流的湑水河,在五门堰形成了一泓碧绿的湖水。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青山、绿树、蓝天和白云,显得幽深和宁静;五门堰坝,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潜伏在湖水之中,保佑着百姓的平安和幸福;它就像一幅大写意的山水风景画,悬挂在天地之间。# @" w4 Q$ I) ?8 M5 |+ X& s! F
在堰坎西南20米处,还有一座龙门寺古刹建筑群,有房屋30多间。里面有清嘉庆年间所修的太白楼、禹稷殿、大佛殿。坎南有观音阁,全用石条垒砌,建于清道光年间。另外,古庙内有关于五门堰水利碑40多通。
/ w e6 a2 A2 A! j* i% w 2006年5月,五门堰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 u- B: B6 b1 J, r
(天地游侠3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