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现在的房子住着很踏实!”6日上午,在自家新房里,洋县人陈明善笑着说,再也不害怕下雨了。
# R% w: P+ C7 m) t | 从2011年至今,在汉中,类似陈明善一样搬进新房的,一共有19万人。他们告别了每逢下雨就担惊受怕的日子,住上了宽敞方便的新房。4 H; p* }2 l7 b
/ r" ^9 I; S& t5 C; t+ d
过去住在半山上最害怕下雨 A% L1 D( k2 ]: V4 c
今年45岁的陈善明,是洋县金水镇曹洞村人,自打出生起,他就住在半山上,交通不便,条件简陋。用他自己的话说,虽说条件简陋,但要和下雨比起来,真不算啥。
( ]5 V; q z0 a* `6 n# X$ h, K& ^ “害怕下大了,雨水进了房子,还害怕滑坡,砸了房子。”昨日上午,在新房客厅里,陈善明对着妻子叶菜如说,一想起以前的苦日子,就越发觉得现在的房子好,既宽敞又安全。
2 T' U' ?2 g. f% P p. Q7 A: i 两口子的新房,在距离老家大约40公里的磨子桥移民新区4号楼。陈善明说,孩子上大学了,他和妻子、老父亲是从5月份住进来的,房子有105平方米,当时一共交了7万多块钱。“附近的商品房,一平方米都3200元了。”
9 W; n8 n9 x& g1 z( f5 A% B
0 t) T( W$ M& Q! w0 x( t7 S7 t- R 现在房子挺好 但居民有顾虑
3 S) O, X6 B4 V$ t 6日,记者一共去了洋县、城固两地的7个移民安置点。在走访过程中,大部分搬迁者都表示很满意,但同时,他们也有不少疑问。
# L" @$ [# T% `6 s0 ?" m 在洋县洋州镇草坝(移民)新村,有一户特别的搬迁者——今年60岁的王新明,他原本在白石镇王庄村老家,但因为那里交通不便,且临近山区,存在遭受自然灾害可能。2011年底,他搬到了草坝新村,住上了交通便利的小二楼,为了多挣点,他在一楼开了家面馆。* j4 P& u" r& ]" p; ? Z
在城固县董家营镇湖广营新村,30岁的昝涛4个月前从3公里外的老家搬过来。0 H0 r6 ?$ n7 q5 j$ k% I F1 I
昝涛说,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开车挣钱。为了维持一些日常开销,妻子在新房里开了个小商店。但也有搬迁者很不解。
9 g- _+ L! {4 F/ P 在草坝村,一名村民说,他搬进来后,距离家太远了,他没有什么手艺,突然之间似乎没有生活来源了。“还有就是我的户口问题,能不能迁过来,我还关心这新房的产权问题……”4 p1 c3 Q R& |; K! j
同样,湖广营村也有搬迁者表示,房子好了,但不种地了,他担心没有收入,“虽然种地挣得少,但同样花销少。”8 i- o5 i6 G6 V( \+ K3 m) ~
. A* I! o* d$ u. } [4 ~6 i/ C 未来住得踏实还不愁生计
' l% Z9 B, {+ M! k 记者从汉中市移民办处了解到,“房子产权归属”“户口落在哪里”的问题,都还在研究之中。“房子是小产权的,不能买卖,户口暂时还在老家。”
$ P# J# p* W# g4 C+ U# ? “除过这些,还有些问题。”汉中市移民办副主任付连科介绍,主要包括个别安置点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任务艰巨、产业扶持措施有待加强。# C! |( L2 S7 a( ^- Q
付连科介绍,两年来,汉中市一共为19万人改善了居住条件,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条件不便、临近洪涝灾害地区、居住在生态脆弱区的群众。未来,他们会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力争让搬迁者不仅房子住的踏实,也不用为生计而发愁。
5 }! y% W, k& w: U9 y! C
' D! z: g1 M* V H6 v- E 新闻背景陕南240万人将移民搬迁
$ I# x+ g/ _+ V( `3 ?& Z, p6 y 2010年7月18日深夜,受暴雨影响,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29人被掩埋失踪,滑坡体大约有40万立方米。3 t" g. l8 X3 N0 f2 \. w8 y- F( |
据了解,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2010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中,11个重灾县均位于陕南三市,地质灾害致使当地居民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共计559万人受灾,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死亡、失踪300多人。
! b" B( u8 O' }. x+ \* N 2011年初,陕西省政府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计划,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
5 ^0 [9 T4 W% U4 v$ O/ Z 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记者 曾春 )
2 Y, v1 |5 T) V)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