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昨天上午十时许,小弟我到城区农贸市场办事。看到一位五十多岁胸前挂了一个“聋哑”大吊牌的中年男子,在市场商户摊位前讨要钱。许多商户见到后总是同情的伸出援助的手,施舍递给几角或者一两元零钱。这位乞讨者先后讨要了十多家商户,还总是得逞。7 v/ p0 ^4 B [) P% [1 T8 t& a' A( m
因为我着的是便衣,就紧跟其后,大概十分钟时间,由于许多商户朋友认识我,向我打招呼。那位讨要者又见我在拍照他,意感不对劲,就欲离开农贸市场。
& f/ S1 j" k7 \4 h: J$ d 我又跟了一小段,讨要者便又向街道旁的商户继续讨要。我便上前对其盘查:从我的观察及与商户对话,这位讨要者一直听的很认真,虽然讨要者没有开口讲话,我觉得其并不是聋哑人,我便让其倒出那些零钱看看,呵呵,已经讨要到二十多元零钱。我没有比划,故意说:如果不尽快离开本地,一会将你其送到收容站去。当时我没有正面对讨要者讲,讨要者竟然听到了,立即弯腰迅速拣起地上的零钱整理装好,瞬间讨要者迅速离开了。
, A* R; O9 Z: m3 S 这类现象大家也许常常遇到过,大部分市民们觉得这类人很是可怜,便给上一两块钱意在即可打发走他们。
/ }4 ~( V! y9 q, X. P2 y8 x- S& ]
民警王小弟跟踪洋县街头疑似假冒聋哑人骗钱的男子
. m; g$ b/ U; Q9 D. F% ?! a2 r
可是市民们根本不知道呀,这类人大部分是结伙外出,到全国各地讨要,每到一处总是屡屡讨要成功,并且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有的竟然有专车接送等候,每天再共分战利;现在到大城市去讨要已经被识破,就只好再到各地农村县城集镇去讨要。据说这类人员讨要钱,每年收入比外出打工赚钱多呀!
5 H! y! U. v1 m) u0 W6 `* M9 u7 q5 V他们总结的讨要经验及逃避执法部门追究的经验是相当丰富可行的呀……0 s# C g4 y2 {" e7 f
市民们,您相信这类讨要者是聋哑人或者残疾弱者、遇难者吗?. G- R" }! ^& r
国家政策现在这么好,各地对孤寡人、残疾人、无自食其力之人等等,都是有优抚政策的,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吧。
# I: B6 f2 |& C& o9 C( t h. @ 市民们别再被这类人员欺骗了,他们每天只要“出勤”,收入比您一天的辛苦收入高的多呀!(民警王小弟)8 Z3 X3 O! s- O7 h; w- g
8 s8 U2 ^# \7 _+ w) w6 L0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