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镇巴县黎坝镇位于汉中市西南边陲,陕西省最南端,镇域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2452户9352人,镇内有集中连片水田4000亩,是镇巴县唯一水田多于旱地的镇。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的乘风起航,该镇深入思考、统筹谋划民生保障底线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拆除农村闲置宅基地建安置院落2个,整理闲置旧宅建设1兆瓦光伏基地1个,带贫增收并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保护抢修闲置住宅建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交通线带动乡村旅游,利用闲置住宅开办农家乐12家,打造民宿酒店8栋,开办农村电商5家。沉睡资源的唤醒,让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 O) x Z4 |3 I8 j5 c- s1 `
一、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三栖”思路
* p' f. ^; I; r% S# t& g (一)以旧宅基地拆除置换为依托,着力打造特色移民安置院落。黎坝镇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挖掘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优势,形成“先拆后建、整体搬迁、就地安置”思路,建设柳营村“翠竹园”“梅花苑”两个院落式安置点。两个安置点建设前均为凌乱分散地块,28户土坯房、危房、废弃房和空闲宅基地杂乱交错,近15亩大片土地荒芜。通过对破旧闲置宅基地进行拆除置换,对腾出的连片土地整理再利用,按照院落式布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收到良好成效。利用28户闲置旧房腾退土地10.5亩建成的“翠竹园”,按照陕南民居与川东民居的建筑元素有机结合,建成独栋特色院落39户,总建筑总面积3950㎡,使原农户平均占地300㎡统一规划为现在户均66㎡,土地节约利用率十分明显。2018年借助异地移民搬迁的机遇建成“梅花苑”易地移民安置点,拆除23户土坯房,整理土地14.7亩,根据人口分布规划独栋和多层错落,独栋院落35套,多层58户,安置规模93户371人,房屋总建筑面积7770.58m2,总投资额2300余万元,户型面积60m2、80m2、100m2、120m2四种。集中安置黎坝镇春生社区、柳营村、王家坪村等村的贫困群众。通过将闲置宅基地的拆除,土地使用面积翻一番,容积率由51户提升到132户,土地利用率提升近3倍,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在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破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涵养了乡土情怀。
1 C6 m( C( ~& w7 C$ S (二)以闲置宅基地开发整理为基础,着力发展农村新兴产业。黎坝镇柳营村马家垭口位于半山腰上,凌乱分散的闲置宅基地有10余户,五年前零散居住的村民早已搬入安置院落。通过土地整理,占地30余亩的1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生根,资产价值960万元,年发电量120万千瓦,年收益近100万元,同时每年可减少400万吨标准煤使用量,减少10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资产折股量化至7个村集体,收益中一部分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一部分带动农户(搬迁户)收益,以“公司+村集体+农户”全链条式利益联结模式,由公司牵头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无地可建、无资可用、无利可分”等难题,实现了村集体资产收益、农户财产收入双赢。
3 e) \9 T* T& z1 [; ~% d% t (三)以闲置旧住宅保护开发为支撑,着力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内涵。对修建于上世纪初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农村闲置房屋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陕南传统民居黎家院子历经百年沧桑,占地700平方,是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前期传递红色情报的站点,具有重要历史保护价值,政府投资500万元进行了抢救性修葺,恢复建成了川陕红色秘密交通线黎坝纪念馆,目前已成为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汉中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教学点。红色文化的精心挖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及经济收益增加,利用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办农家乐12家,打造民宿酒店8栋,开办农村电商5家,带动就业30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
/ w" v L& b: }+ } 二、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机制保障. _8 Z* |% n2 X+ P) J- ^
(一)坚持以规划蓝本统领发展。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把通盘规划作为前提,先后完成2015-2025农业观光及田园综合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基本定位。近6年来依托山水自然风光禀赋,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规划布局,以拆除整理废旧宅基地为开端,创造性规划设计建成“梅、兰、竹、菊”四个院落,系统性融入到了绿色观光农业、红色文化基地、乡村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逐步盘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 C0 B# k$ t; N" h1 X; X (二)坚持以差异化突显资源禀赋。我们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建院落,坚持以“传统文化为魂、自然景观为用、当地民居为形、农业产业为基”的特色理念,安置院落突出体现陕南民居特色,既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又融入景观元素,院落安置点既是住居点,也是景观“吸睛点”,盘活农村闲置房开发建设农家乐、民宿酒店等找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思路,把硬件设施建设和景观打造相融相通,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观光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y8 n3 m/ \- W9 C+ A6 Y7 _# t
(三)坚持以全链条延伸产业衔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价值发挥充分体现在产业、产品、收益的价值提升和收益链接上。我们初步探索挖掘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公司+农户+闲置资源”“合作社+农户+闲置资源”“村集体经济+农户+闲置资源”等模式实现产业价值。近三年来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旧宅基地复垦300余亩,在复垦耕地上发展特色辣椒种植、油菜种植等实现“土里刨金”;平整山坡旧宅基地发展1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山顶生金”;保护性开发闲置住宅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交通线黎坝纪念馆,利用闲置住房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景色吸金”;建成电商服务站平台、特色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实现“网上淘金”。% o& a- T9 x% }: ^. h/ |; V U
三、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启示及探索6 j" t1 M/ B4 Z+ _9 h4 ~
一是把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与探索“三变”改革新路径有机结合,切实增加农民资产收益。城镇化推进,自然村落人口迁出,大量农村资源闲置,公共资源向集镇聚集,“三变”成为盘活农村、农业闲置资源的有效途径,也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三变”可以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推动农民资产增值。一要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将分散的闲置资源整合成资产,由村集体资金联合带动,实现聚合效应。再利用村集体资金和资源入股进行综合开发,聚合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要利用新型主体经营闲置资源。对现有农村闲置资源实行兼并、联合、重组,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扶持壮大,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经营,结合“三变”改革出台激励政策,通过对农家乐、民宿酒店等整合经营提升价值。三要充分保障农民闲置资源的“收益权”。要保障把农民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格权,在入股经营开发中获得实质性资产收益。
, F7 k. k% X0 @) L' @; Y 二是把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与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有机结合,传承和保护好乡音乡愁。记住乡愁是底蕴,拆掉闲置的宅基地,建起特色民居院落,保留的是千年乡村文化底色。黎坝镇是一个农耕大镇,有浓厚的农耕文化传统,院落的建设挖掘弘扬了农耕文化,是对“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千年传统治家理念的延续。保留民俗传统和居住习性的院落打破“城市人”的陌生,有鸡犬相闻的乡风,符合本地乡情。特色院落承载的良好乡风民风,为“看得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传承了文化基因。 V; d) S4 Z: K/ l
三是把盘活农村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依托已盘活的闲置资源,建成的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纪念馆,通过精心规划实施的“梅、兰、竹、菊”特色院落、乡村民宿酒店、体验式农家乐,打造全省领先的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以田园风光、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形成乡村旅游景观聚集区,同时开发“荔枝香米”、银耳、辣椒、茶叶等特色旅游产品,让乡村旅游成为资源增值和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陕西科技传媒)1 V3 s- ~0 e: s&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