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8月30日上午,苏州紫翔电子实习学生家长群里的一张截图和留言引起了职教中心冉老师的注意。截图是该校高二(4)班靳鹏飞同学给他妈妈的一笔4320元的微信转账。留言如下: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您们辛苦了,我儿子早上把银行卡激活了,立马把钱全部给我转回来了,自己留了500块钱的生活费。留言发出后,家长群里诸如“真棒!”“你的孩子真懂事啊!”等赞语随即而起。/ P; e5 g/ `( ^, x- C' v0 Q" c
激活工资卡后,他毫不犹豫的将4322元转给了妈妈
7 K$ T; W5 e& _' F7 R/ }
靳鹏飞同学是洋县职教中心高二4班学生,6月底学校安排赴苏州紫翔电子进行工学交替式社会实践,7月份4822元的工资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对自幼生长在洋县铁河街村的靳鹏飞来说已经是一笔“大钱”了。
" R- K- c4 ?% H! A% C0 Z3 b2 H" W 山村农户长大的靳同学深知百元大钞在山村的价值,他没有忘记出行前学校培训会上老师反复强调的“勤俭持家,感恩爸妈,挣钱办大事”的叮嘱和洋县西站送行时“苏州挣钱洋县花,工资发了寄爸妈”的誓言,在激活工资卡后,毫不犹豫的将4322元转给了妈妈,给自己仅留下了500元的生活费。4300元的转账,让鹏飞同学的妈妈激动不已,忍不住在家长群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随后还在朋友圈里面发说说慨叹“----儿子今天凭自己的双手,赚了人生第一桶金,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我很欣慰,养了十几年现在终于长大了,感谢职教中心所有的老师,让他有了这次锻炼的机会”。7 \ x; U1 y3 w6 ^
其实类似靳鹏飞同学的学生还真不少。谢村镇江村的宋佳琪同学第一次工资到手后,分别给父母各寄了1000元,马畅镇尚巨村的时圣民、洋州办草坝村的刘政卓不约而同的给家里的寄回了4000元。秧田的张宇同学三个月累计寄回家了1万多元。更多的事例不胜枚举。真金白银的收入对贫困户来说是雪中送炭,对非贫困户家庭也是锦上添花。想起前些年网上流传的“广东挣钱广东花哪有工资寄回家。。。。。。”的打油诗和春节前那个著名的母子对话的段子”———儿子:妈,今年又没挣到钱,一无所有回来了!妈:儿啊,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一张脸啊!”比起这种事,眼前的职中娃,真叫人刮目相看了。' H" G# u2 c8 t* w
这些年里,职教中心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外出实习上班前坚持开展校内岗前培训,培训时将“勤俭、感恩、攒钱办大事、外地挣钱洋县花”等内容列为主题,进行理财消费的专题教育,学生上班后坚持督查学生定期用工资回馈家庭、孝敬父母,以此弘扬正能量,减少学生上当受骗,奢侈消费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和形成。正是这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才有了工资发了寄爸妈的孝行。很多时候,良好的家风、家教,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真能培养出懂事听话的好儿女。(鹮飞江南)1 S M7 E7 U* I8 O' [% ]8 J5 n
, ?5 ]3 U: f- Y) U#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