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12月25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第27期省《党校咨政专报》“产业扶贫怎么扶?——城固县产业扶贫脱贫调查”一文上批示:“城固县产业扶贫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省扶贫办要对他们的做法进行深入的调研,以期对全省的产业扶贫工作有新借鉴、有新推动。”
9 D/ g, N3 r5 E/ V0 n 现将《产业扶贫怎么扶?——城固县产业扶贫脱贫调查》全文附下,供大家学习、借鉴。6 g. o- F( X8 j4 h9 c; ?# R0 j
汉中扶贫经验获省委书记胡和平批示
8 ~, w. L$ n* r. ^4 @% s5 {- s 注册: SNJB1027
. n% z' P8 K; B2 z V3 t 党校咨政专报! e7 o) O; M& o8 v
[2018]第27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 a% s5 f( S7 R. M
2018年12月18日
( M' q# s. H7 D$ n3 Y5 ` 产业扶贫怎么扶? 一城固县产业扶贫 脱贫调查
: _8 y% H Q) @" _8 W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l7 k7 A' Y/ `: ^
城固县位于陕南汉中盆地中部,是汉中市副中心城市,也是秦巴山片区贫园县、川陕革命老区县.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232 个行政村40个社区,总人口54.3万,其中农业人口44.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十二五”末,全县建档立卡贯图村101个,核定在册贫困户17户479人贫图发生率为10.85%.近年来,城固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堅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上全面发力、综合施策,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产业扶贫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4 R' M0 j3 O& d8 ]& l
一、城固产业扶贫的显著成效实施精难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来,城固县秉持扶产业就是县根本的理念,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 的各项措施之首,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6 X7 i& v4 F% F6 F' n, ^* e: b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断趋势。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规模经营优势明显。在已经形成的粮油、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产业中,畜牧、蔬菜、中药材、大鲵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20位以上;元胡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元胡之乡。二是新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发展壮大了原来没有的猕猴桃、树莓、光伏发电等新产业。有些新产业已开始发育壮大,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如禾和集团的猕猴桃产业基地达5600亩,极大地带动了原公镇东原公林、新原村100余户贫困户增加了土地收益和务工收益,户均年增收达3100元以上。三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县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大宗农产品瞄准“优质名品”,其他农产品瞄准“特色优势”提质增效,畜牧、 果品、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逐渐成熟,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R' C0 p+ a1 K0 L
(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呈现断局面。一是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强带动。城固通过强化农业产业化招商,成功引入了诸如新西兰佳沛集团、北京顺鑫集团、陕西省采业集团字晨科技和华组生物等-批知名企业,有力地带动了果品、生猪、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二是注重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强示范。全县先后培育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三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强引领。目前全县已成立9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12个、市级16个), 185个家庭农场(其中:省级示范农场31个、市级8个).各类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1. 38万户,覆益贫困人口2.7万人。
; w6 T# e% D+ b (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呈现新特点。一是脱贫帶动模式多元化。城固通过订单生产收益,劳动务工收益、反租倒包收益、资产扶贫收益、入股分红收益等多种形式,不断光善利益联结机制,想办法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通过边干边学来增强发展能力,稳定提高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二是产业扶贫目标精准化。城固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定, 促进产业扶贫脱贫。如:获得扶贫资金项目支持的经营主体,必须优先招收贫困户劳动务工;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必须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贫困户收益必须占70%以...这些具体化的规定,能够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更多的贫因户能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脱贫。% V4 H4 G- _9 p' ~
(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2011 年以来,城固县在汉中市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膺七连优.县域经济全省排名从2011年的27位进到2017年的第9位,6年持续提升了18个位次,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成为目前陕南地区唯一(首次)进入“十强县”的县(市)与此同时,又跻身全省10个“脱贫攻坚先进县”行列,受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表彩奖励。在今年上半年全省道赶超越点评考核中,城固再次在全省”个县域经济发展监测中位居第7位、在汉中市11个县(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位
" m( B n0 p$ N! x1 ~二、城固产业扶贫的成功探索
# [, H7 c2 k$ K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城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关键举措和根本之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厘清发展思路、制定扶持政策举措、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使全县产业有了良好发展,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城固产业扶贫的成功探索,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9 i; j; N4 @+ N (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打适适宜扶贫产业。 为了因地制:宜地谋划强化扶贫产业,他们紧紧围绕“五个突出”下功夫;突出整体规划。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以镇为主主集聚发展,形成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在政策保障上,编制了城固县2017-2020年农业产业脱贫规划、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13个子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优势互补覆蓝到户”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财税、土地等政策保障体系,强化保障促进。% Y( u! G- v' o% i0 Q- K1 i
突出选准产业。着力做到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窗求,宜农则农、宜工则工、 宜商则商、宜游則游、宜林则林.这几年重点打造“八大扶贫产业”,推动形成“南茶北果川稻油、城郊蔬莱山区菌、规模养殖沿江药”的扶货产业发展格局。9 l; z) y6 J C& g- r1 |' `
突出“三产”融合.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扶贫合力。一是非农企业精准扶贫力度加大.积板组织全县近60户工贸企业,通过劳动就业型、原料采购型、 入股分红型、创业孵化型等帮扶模式,直接带动9S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二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坚持以调优结构倒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培育发展了-批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休闲农业亮点凸现全县现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各类休闲农业园区13个、农家乐旅游点87个,带动134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三是光伏产业扶贫力度加大.累计实施光伏扶贫项目9.45兆瓦,直接或问接带动了900余户“三无户”增收致富。" ~* y7 @# ^% g1 b. b' a- m; |
突出带状发展。已在县城内沿泰岭南坡丘陵坡镇村建成柑桔产业带23万亩,沿滑水河、汉江河、文川河、南沙河、 堰沟河岸建成猕猴桃产业带4万亩,沿汉江两岸上元观.董家营、三合、沙河营建成元胡产业带9万亩,南部山区建成茶叶产业带12万亩,沿消水河原公到汉江河沿岸三合、博望、沙河营、 柳林、上元观建成"C”字形蔬菜产业带19万亩。生产的规模化、质量的标准化、营销的网络化,让城固的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5 `2 S8 q1 v- T! V/ | 突出精准脱贫。通过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全县形成了-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农民增收效果好的主导产业,沙河营镇通过土地流转,加快推进5000 余亩高标准猕猴桃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全镇未脱贫户依靠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增收脱赁.今年9月27日,为328户贫困户和9个村集体分红近100万元,成为全镇脱贫致富的引领工程。原公镇着力打造800余亩羊肚菌生产基地,生产的羊肚菌市场销路好,直接带动211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三合镇利用涉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中药材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镇共筹资259万元用于投资分红,带动了49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6 ~3 R; a' V0 {7 f& S$ g! i1 L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城固县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在深化园区带动、主体带动、自种自养扶持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园区和主体带货能力,有效藏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 r! s( w# L. `( x6 p
深化农业园区带动、积极推行“农业园区+货图户口。“大国区+小业主”的扶贫模式,建立产业扶货示范园区,带动货困户入园务工脱货政富.城国以这种模式,持续加大农业园区投入,力争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为扶持资金投入的主要平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依托、精准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示范区.同时,对已建成的34 个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强考核,突出将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政富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考核,不断深化农业园区带动作用。0 h9 X1 x1 \% o$ R
深化经营主体带动。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利用“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合作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目前,全县包括齐峰果业、禾和集团、大红门、汉中嘉汇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内的723个各类经营主体(其中: 12家龙头企业、75个公司,99个专业合作社、260 个扶贫互助合作社、10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36 个互助协会: 29个其它类经营主体)参与扶贫,与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对接,带动1.38万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销售产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产业发展类贫困户和带动主体实现了全覆盖。
9 C6 ^& y) N! R6 h/ G' g! F 深化自种自养扶持。堅持扶贫与扶志、扶业、扶技相结合,不断强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一是深化扶志。通过组织发动乡贤,教育引导食困群众破除“等笔要”思想,澈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增强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信心,推动更多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自强自立; 二是强化激励.通过加大产业发展奖补力度,更好地激励、引导、支持货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主动开:辟致富门路.三是着力扶技.坚持以“实地、实用、实效"为原则,大力开展靶向性、“菜单式”的特色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技能,强化本领,帮动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
, N9 ?; U! o' h# H* X8 ]7 I3 i (三)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扶贫产 业健康发展。产业扶贫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瓶颈如何破解?城固县坚持“三个加大”,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新增资金、项目、 举措向扶货产业倾斜,县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投资3000 余万元建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跻身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推动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坚持把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89 亿元,建成了一批贫团人口参与度高、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3 v) l2 l1 y& f9 _5 i 加大金融扶贫投入力度.针对农村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城固县财政筹集2800万元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筹集800万元设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及时推出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快贫小额贷”。 已累计投放小额扶货货族1.9亿元小微企业官民产业贷947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发放贷献2760.2万元货田户信用贷教每户最高额度S万元,享受政府了年全额贴息。与此同时,还协调商业银行创新推出“企业+农户”光伏贷”“元胡货”等合融产品,有效破解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F, X( {9 e/ {# j
加大基地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思瑞、九欣牧业公司在天明镇新建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引进中界、百盛公司在原公镇田什字和原公村建立1000 亩羊肚菌基地;引进浙江科步公司在二里镇大盘村和小盘村建立2000余亩山地猕猴桃基地;引进吴达生物公司在老庄镇双井村流转土地1500 亩建成树莓休闲观光园;规划建设了苏陕协作绿色食药产业园等项目。以上这些基地园区建成后,将直接支持、问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00余户脱贫致富,带动21个贫困村产业发展。6 }7 W1 F* V0 _6 a; ~7 A& u
(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人口 增收脱贫.产业扶贫要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与企业利益联接机制。城固坚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产业扶贫的首要目标,变简单“扶持到户”为“效益到户”。其具体做法是: 聚焦脱贫目标,建立联结机制.城固围绕产业精准扶贫,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明确带动主体,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产业精准对接,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国人口全覆盖和帮扶资源有效整合。他们按照“紧盯贫困户,带动一般户”的要求,实施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和贫困群众“三入” (入合作社、入行业协会、入企业园区)利益联结“全覆盖”,组织引导260 个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140多家企业园区(景区)、490 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多种方式组织带领贫困群众联产联股、联业联营,让贫困户直接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去,分享产业经营红利。: s4 J: a! J% t' P0 ]
聚焦脱贫质量,创新联结模式。近年米,城固县认真总结了6种典型脱贫带动模式。以山花、永基,禾和,嘉汇、秦诚公司等为代表的务工型带动模式;以元升、 顺鑫等为代表的流转金支付型帮动模式;以龙宴、榛旺、天丰米业等为代表的订单收购型劳动模式;以华绿、和源弘券等为代表的入股分红型帶动模式;以坤鹏、宝林肉牛养殖等为代表的借养收购型带动模式;以雨露妇女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合作帮扶型带动模式。这些模式使企业和贫团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贫困户能够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获得持续增收的能力。! k5 T0 |. h% d6 \ P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城固县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他们着力在“三个深入”上下功夫。
. v5 m+ m! D; W+ S) k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创结构性改革.城固紧扣贫困村无污染、生态美、农产品品质优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的深度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做优做强柑桔、 猕欲橈元胡、茶叶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同时,还引进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华肚菌、黄金木耳等8个“新、奇、特”新产品,培育出了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金县2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1.9亿元,居全省第三名。二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他们堅持质量兴农,以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助农增收。前力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晶一标”认证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 先后在18个贫困村,开展“三品”认证6个、认证基地面积2.3万亩,为764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郭家山村取得相桔绿色认证后,桔子价格比周边村每斤高出了0.2元,市场前景诱人. 三是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在不断扩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城固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区域性共有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县巴获得“三品”认证18个,城固相桔、城固元胡分别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此外,城固齐峰徐香猕猴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出口欧盟资质零的突破。
" ~4 f R; e, q 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三变’改革,为精准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城固县积板稳妥地推动“三变”改革, 走出了一条具有城固特色的“三交”新路子.一是因地制宜推进.针对全县大部分村目前不具备全要素整体推进的现状,他们提出了分层设置,以点推进、逐步覆盖的"I1+N" 式工作思路。“1”就是顶层,即成立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管理运营村集体资产; "”就是顶层下的多层次,即在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运管各专业合作社、公司或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各经营主体的股份运营,让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图户通过土地或资金成为"1”或"y”的股东,构建起“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典型引路推进.他们先后总结推广了蓬花池村的城郊综合型、陈家湾村的产业带动型、刘叶村的区域辐射型、黄牛嘴村的资金撬动型。小北村的旅游开发型等五种“三变”改革发展模式,启动三变"改革试点村61个.三是:改革成效显著.目前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95个、材级扶贫互助合作社260个,入社社员达1.4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1.01万人。已有24960余户群众分享“三变”改革红利4300余万元,村集体获益4100余万元。2 ?9 I `+ p O4 \
深入推进大产业扶贫格局,城園县创新优化110科技服务模式在农、林、水、果跨部门建立起了统一高效的技术资源调度和服务工作机制,有效形成了大产业扶贫格局。他们通过推行“九个一”全面过硬、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绩效和职称挂钩等- -些有效举措,使全县产业扶贫科技帮扶模式和成效始终走在省市工作前列。按照制订计划、发布指令、技术服务、联动运行工作流程和机制稳步运行,全面打造了"1 小时内完成调度、2天内完成服务、全城覆盖、替准靶向”的产业院贫技术服务的高效指挥体系。2018 年度,累计精准服务17980人次,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
5 `! J) {, M. X# l/ m4 N# v 三、城固产业扶贫的经验启示
! w) }0 `5 x& c' b; v 城固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为我省打贏脱贫攻堅战提供了新鲜: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9 B! t2 l; o+ N' n' g1 b 启示之一: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是基础.脱贫根本靠产业,选准产业,是关键的第一步.城固在特色产业选择上,一是依器资源条件与市场雷水,这几年重点打造“八大扶货产业”,推形成~南茶北果川稻油、城郊巍菜山区凿、规模养殖沿江药”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以规模化对抗市场风险; 二是在产业选择上立足当地种养习惯和产业基础,升级老产业,发展新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和受益面大的特色主导产业助农增收。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加快培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带动更多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才能走出-条产业扶贫的新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4 X- E0 ^6 k+ ~ U+ a% T# q 启示之二: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是关键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必须要依拿市场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意愿足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他们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为贫困户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从面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城固在选准产业的基础上,狠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是立足本地培育.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龙头企业型经济组织。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落实更为优惠的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引入了一-批经营规模大、辐射百广、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农户”等合作形式,吸的货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帶动作用。三是注重筑巢引凤.通过营透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本地外出打工者、大学毕业生、退体干部和职工、退伍军人等能人回乡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起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可以托起-方经济发展。在产业扶贫中,要加大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休的扶持力度。不管什么所有制
* @3 b/ I4 g; z7 I 和那种类型的经营主体,只要与贫困户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货图户和生产基地, 使贫困户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子扶持,这样才能打好产业扶贫攻堅战。 E, g% o5 d; X. R: f+ L
启示之三:让产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是核心产业扶货与在货困地区发展产业不同,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让产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通过建立货田户 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干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到一起,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城固在产业扶贫中,把建立健金科学合理、规范运作,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放在重要位置。既注重搞好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市场、 合作社在机制上的对接,处理好龙头企业和贫国户利益分割的关系,又充分尊重龙头企业和贫图群众的生产经营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新型经管主体和贫图户合作双赢的局面。实践证明, 在产业和贫困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产业扶贫的核心。为此, 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同时,要堅持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只有既保障 贫困群众充分受益实现增收脱贫,又确保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合法收益,才能实现产业扶贫的良性循环。
( E& U% a8 O7 F6 R 启示之四:“三化”协网是提高产业扶贫效率的保障.为了投高产业精准扶贫的效率,城固堅持以组织化、品牌化和电商化的“三化”协同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化”协同,组织化是龙头。在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城固重点关注合作组织对贫困户的吸纳和帮扶,通过发挥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帮助解决贫困农户单家独户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划算的生产经管问题,使贫困农户尽快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三化”协同,品牌化是支撑.在产业组织化的基础上,他们十分重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将产业特色化和产品品牌化相结合,提升了县城内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三化”协同,电商化是纽带,城國紧紧抓住互联网进农村的契机,加快农村电商化发展,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使城固的农产品以及形成的新业态更快进入了市场,从面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农业组织化、农业品牌化、农业电商化“三化”协同为重点,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才能提高产业精准扶贫效率,推动产业扶贷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B2 p: x, Z, c2 x8 o$ N5 u5 o
课题组 顾间:蔡钢利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 / E* @+ a: _) ?
组长:张费孝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 c, N4 N- e0 U' L 执笔人:李永红中共陕智省委党校 (陕西行政学院)教授
# m1 \, N' |3 `' p/ B7 W 张娟娟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行政学院)副教授1 G( O8 F3 G& d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