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11月9日清晨,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田也先生邀我一块去参观褒河伟志服装厂新厂区,同去的还有为我们开车的刘莉女士。
1 t" ] `" s2 O9 C' l 走进新厂区,让人耳目一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型灰色的办公楼,百米长的整洁划一的绿化区和厂区路面,给人以清新扑面的感觉。在一面楼房墙面上镶贴着醒目的几排字:动力在改革、活力在机制、潜力在市场、关键在自己。$ P' A3 ]& C2 H8 h4 n; P& A5 I
汉中“伟志”又回来了
, S' O6 F' z$ j& \ 我们一行三人信步上了二楼,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而干练的中年人,经过介绍才得知,他就是伟志集团董事长助理、陕西伟志服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立鹏。我们简单的交流后,何总领我们出他办公室,朝北侧制衣车间走去。何总告诉我们,这是剪裁车间,他左手一指西侧玻璃隔段内,那是衬衫车间,专门生产衬衫。走进宽阔而噪音不大的车间,只见几长溜工作台面上,数百男女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何总招手叫来了正在车间巡查的公司信息化部部长陈云双,让他陪同我们参观并解答所有的询问。经过了解得知,伟志集团汉中公司,现有男女工人600余名,女工占近80%,都分布在两个3000多平米的大车间里。我们又走进一个大门洞,来到上装智能车间。有两排流水工作长廊,缝纫女工在嗒嗒嗒地赶制着手上的活计,剪裁女工挥动着剪刀,在画着粉笔线的布料上嚓嚓嚓地劳作着,只见她们不时地从衣架上取下半成品衣料或往衣架上加上衣料。她们的小案桌旁和缝纫机边,都有一部书本大小的记录仪,记录着她们的工作业绩。自动传送衣架侉嗒侉嗒不停地转着圈地从她们工作台边掠过,这两溜流水线型工作台,从西向东约有了六七十米长,看得出,自动化程度很高。经打问,是德国和加拿大进口的服装生产设备,每天可生产成品服装1100套。信息化部部长陈云双告诉我们,这个上装智能车间,承担西服及上装类产品的缝制生产;他指着北侧左面那个车间说,那是下装车间,下装类产品在那一块进行。另外,还有整烫车间,对所有产品进行熨烫和整形处理。他还说,为配合政府城市规划,响应环保减排号召(锅炉煤改气),伟志斥资1.5亿元在褒河工业园区打造了伟志智能制造产业园区,2016年2月由原市西郊飞机场迁至该园区。由于新园区待摊费用过大,导致伟志汉中公司当年出现巨亏。经过两年的奋斗和努力,2018年伟志汉中公司扭亏为盈。2 r# a+ ~4 n$ @! C8 L
在参观期间,总经理何立鹏一直陪着我们。何总告诉我们,伟志曾是陕西名牌,我们正在把伟志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中国名牌。要想实现这种宏愿,必须要结合传统纺织服装生产和销售经验,以个性化定制为指导思想,智能制造为生产基础,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技术,推出“伟志服饰个性化定制业务”,开始践行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未来五年将伟志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示范企业”。努力将伟志公司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最受欢迎的服装企业。$ ]0 m# |' l; S$ C; u
汉中“伟志”又回来了
& w: t. z3 o e& ?& q' w; Q 五十岁以上的汉中人都知道,伟志服装厂,在汉中乃至陕西很出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红火了好几年。后来听说企业做大了,迁到省城西安去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全国各行各业无论是生产模式、生产效率,还是商业形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行业也不例外,昔日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服装企业集团,曾拥有年产70万套西服的生产能力和500家专买店、年销售收入2.8亿元的伟志集团却在前几年陷入了困境…… [7 C9 [, H a% E; Q. f! M
从二楼车间里下来,何总陪我们参观园区。他边走边介绍说,这处新园区占地面积60亩,西临316国道,生产建筑面积20611平方米;园区另配备员工食堂、员工公寓、活动场所等,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何总说,伟志厂自1987年由董事长向炳伟先生建厂,十年之后的1996年伟志总部搬至西安并成立集团公司,随后在西安建立服装厂,同时拥有汉中、西安两个服装厂。伟志在向总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风风雨雨经历了三十一年的岁月磨励,现在正准备扬帆远航,踏上新征程。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加油站,没有歇脚点”。前不久,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中央有关政策倾斜民营企业发展。伟志汉中公司一定会抓住这次机遇,大展宏图,我相信,在市委、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伟志汉中公司一定会再创新的业绩!5 n" w# r9 A: X
与何总握手告别,我们上了车离开了伟志公司大院。看着伟志大楼在我们车后渐渐远去,我猛然间意识到:“伟志又回来了!”(原创: 赤土岭文协 王耀华)
% b b4 d/ G y 【作者简介】王耀华,生于1952年农历2月23日,大专文化程度,老三届(初六八级)学生出身,赤土岭传媒首批驻站作家。1970年10月参加工作;2012年3月在中国农业银行汉中分行机关退休。喜欢读书,喜爱文学,喜好钻研,对诗歌、散文、小说有浓厚兴趣。1972年学写诗文。1977年在兰州军区《民兵建设》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数篇。1992年开始短篇小说写作,先后在省内外《新大陆》、《百花》、《滇池》、《莽原》《拓荒》发表中、短篇小说《生存》、《除夕夜》、《深山小镇》、《大山里的故事》、《人与狗》、《大山忠魂》、《河对岸那座旧磨坊》等二十余篇。另外,有杂文、散文、游记、散记、诗歌几十篇,大都在省农行局域网上刊发。2015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王爷》。
, }4 g% x: g, {6 x;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