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二大”以来,全市科协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履行“四服务”职责和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三型”科协组织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市追赶超越。; }% w1 C% L2 Z% h( k( b5 h
6年间,市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绩有目共睹。例如,建成“少年科普馆”6所、“体验科学”主题科普馆2个,少儿科幻绘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培养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青少年;围绕科技创新和突破发展举办“学术金秋”活动,累计开展院士专家报告会和主题学术交流30多场次,学术交流日渐活跃;连续6年编印《汉中市优秀科技调研文集》,择优选编《送阅件》及《汉中市科技工作者建议》18篇;成立农技协会组织265个,组建县级农技协联合会3个,共有156个单位和个人受到中省表彰,获得奖补资金1777万元。
P. U' B4 z) r; Z 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是市科协在汉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锐意创新的结果,为我市“三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A! |$ ~& E ~% Y3 J5 @/ u 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 z+ f" Y$ ` 影响群众生活方方面面
s% { u; u* c2 q+ q “多吃粗粮一定健康?”“发生低血糖了怎么办?”“一天吃一个鸡蛋,到底好不好?”……这是市科协编印的《汉中“微科普”》系列口袋书中的部分目录。( s0 T7 I% F8 Q
“很多人以为科学和科技是高深难懂的知识,距离普通人较远。其实,科学和科技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载体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运用科学,而不是被‘伪科学’所误导。”市科协副主席贺凯介绍说。( O. \. g# M0 w x
为不断提升市民科学素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市科协创新编印了《汉中“微科普”》系列口袋书、推出了“汉中科普”微信公众号,加快推进城乡科普e站建设,并通过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
, b$ R% m9 d) [8 ?0 I+ H4 W 汉中市科协“二大”以来,全市科协系统先后新增科普大篷车4辆,省级电子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269个;成立了市、县区12个社区科普学校;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县区巡展,近两年开放巡展620天近20万人次参观,实现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全覆盖;命名汉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30个,创建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3个;受到中省表彰的科普示范社区30个、科普带头人19名;在汉中电视台设立“科普在线”栏目,在《汉中日报》开设“科技之窗”专栏。, {: G$ Z$ V+ ~9 v& b+ E
6年来,利用“全国科普日”宣传科学知识和实用先进技术,每年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达5万人次;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累计开展科普活动项目900余个,科技培训2400多场次,发放科普图书130万册,参与群众210万人次;市科协连续6年被省科协评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8 d# ?& F) @ ]. ?- B% V2 y
目前,全市共有县区科协11个,街道(镇)科普协会155个。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力量的村(社区)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科普工作有了组织和人员保障。" i9 C+ u9 v: ]; Z1 O% x
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 n+ U1 J" w9 R
引导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1 ?5 i. B% }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争当推动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助推器和服务员,是市科协一直以来承担的角色。
$ V% i0 G) p: o# A4 C# Q$ _# h( J( k 汉中市科协以市级学协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科协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助推人才成长的创举。为了鼓励科技人才创新,我市创设了“汉中青年科技奖”,累计四届共表彰青年科技人才54名;持续开展汉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共有429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得市政府通报表彰。积极向中省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陕西青年科技奖”“企业创新争先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全省创新创业大赛”等,共有20余个项目及个人获得省以上表彰。+ _; M, P& V. U( @! P3 F) K
通过市科协推荐,我市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英被表彰为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她曾主持国家科技部、省厅及市级项目10余项,先后获市级“311”人才、“巾帼建功标兵”、“劳动模范”和陕西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作为第一育种人,她选育出省审油菜新品种3个,填补了陕南空白;国审油菜新品种“汉油8号”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宜长江上游区种植的品种,填补了陕西省空白;培育出油菜不育系4个,是陕南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 b- D6 y( I8 Q6 u8 X6 L- p 创新“科普点餐”活动
' f! t1 |; g$ ~# q3 i2 }# t 助力精准扶贫高效推进2 j J4 [* F/ d
“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群众之间的纽带,‘科普点餐’是我们动员和组织汉中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一项具体举措。”市科协业务部部长余卫东介绍说,“科普点餐”活动改变了传统科普活动讲什么听什么,专家和受众难以有效对接的局面,提高了科技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y1 t t$ U0 z7 ?7 X1 j& T
“例如,很多贫困村在开展健康扶贫时缺授课专家、发展产业时缺技术指导,贫困村通过我们和擅长该领域的专家取得联系,就有效满足了这样的需求。”余卫东说,“科普点餐”活动目前已成功开展多次。为了让“菜谱”更丰富,“菜味”更可口,市科协利用专家自荐、同行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采取一题多讲、一人多题进行备选。在给群众送上科普大餐的同时,涌现出了市人民医院杨军、市中心医院权炳涛、3201医院李曾、城固县农技中心贾纪明等一批优秀科普专家。
I* Q6 u5 X4 E) P& Z" L 此外,结合实际,汉中各县区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点餐”精准扶贫工作。如汉台区特邀农技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略阳县科协在全县确定8个镇47个村,明确包扶科技人员,制定统一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协议书》;佛坪县科协购买公共服务,委托社会农业培训机构按照扶贫村申报的技术需求,深入村组地头开展培训;洋县组织10支科技专家服务队,分片包扶全县18个镇办开展水稻育秧、特色米种植、果树嫁接与剪枝、猪牛鸡养殖与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
$ U x U+ G- a; a! m- v4 b. ` 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力度,贫困村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具有创业精神和生产经营创新意识的人越来越多,使科普活动常在基层,深入人心,有效加快了我市脱贫步伐。
& Y8 Z/ K% i, o8 P. P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科协将继续发挥职能,坚持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把落实当天职,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为“三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原亮亮 刘 丽 卫 坤)
/ \# f( K# S+ Z2 l0 v/ x+ S6 S8 O$ R; u9 T! Q+ r4 G4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