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816|回复: 0

[汉中百姓] 我的兄弟叫周莉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7-6 0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有案件的侦破都是集体的智慧,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看起来显眼一点——我当然显眼,因为女的就我一个。
  排列密集的宾馆房间只有一扇门开着。走到门前,记者正想核对房间号,里面一位姑娘爽朗的声音就传了出来:“别找啦,就是我!”她正泡茶,手里的动作不停,抬起头看着门外笑了。她叫周莉,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汉中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队长,是汉中市第一位做刑事技术工作的女性,队内人称“周哥”。

我的兄弟叫周莉

我的兄弟叫周莉

  用周莉自己话说,如果负责查证、抓捕等的刑侦工作是“尖刀利剑”,那刑技工作就是“磨刀石”。痕检、文检、法医、DNA、理化、警犬、电子物证、视频侦查……都属于刑技领域。周莉专攻痕检和文检,是每次案发都必须出现场、打头阵的那一个,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倒推,可以给案子初步定性,为之后的侦查破案提供方向。
  她并不是《白夜追凶》里的高亚楠,也不是《重案六组》里的季洁,但现实里的女刑警,从身背勘察包跟着师傅记录现场的小跟班,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大队长,总有太多其他工作体会不到的事。“等我老了,想想把这辈子经历过的案子串起来,我也可以编一本小说。”周莉笑说,“可惜,少女心的时候还写过日记,现在成女汉子了。”
  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
  周莉至今20年的从警经历,是从110指挥中心开始的。那时的警服还是橄榄绿色,她每天接警、派警,觉得当警察和《霸王花》《女子别动队》里演的“咋这么不一样”。接到命案,她通知完刑警队,就站在窗前眼巴巴看着他们拎着勘察箱“呜呜地出动”,神秘又令人羡慕。后来市局因为人手不够大规模选调,她经过层层考试,终于进入刑警队,站在了队长的面前。
  “哎呀,我本来想要个男娃来的!结果来了个女娃。”周莉学着队长的声音,自己又解释:“他这意思就是,我们这工作挺累挺苦的,你行不行?然后我就说没事!我不怕吃苦。我这个性格也是个男娃性格。”队长一听这口气就乐了,然后扔给她一沓照片。
  “全是尸检的照片。”周莉之前没见过尸体,连正常死亡的人都没见过,她知道这是要破她的胆子,躲也躲不过,“我就看,说不出感觉,反正中午就没吃下饭……”
  第一次出现场,是一个激情杀人的案子。队长亲自验尸,看到周莉远远地站着,就冲她招手:“过来,来来来……”一过去就是五脏六腑翻开后的场景,“这是脾脏,脾破裂,就容易死人。”七八月份的天,大家闻着浓重的血腥味儿,守着尸体分析致死原因。当死者头颅被打开检查的时候,有的年轻男警受不了当场呕吐,“我也是把我自己服了。”周莉倒是忍住了,“到现在我看了多少现场,从来没吐过。”
  她印象最深的案子发生在七年前,某乡山沟里发现一辆丢弃的出租车,散发出的恶臭很远都能闻到。“肯定是有尸体。”周莉一边戴口罩手套,一边围着出租车观察——车厢里遍布蛆虫和孵化的蛹壳,绿头苍蝇铺天盖地。没办法,痕迹技术员此时就是要走在第一个,她绕到车后,慢慢打开后备箱,顿时,一具高度腐烂的黑绿色尸体出现在眼前。周围负责侦查的男同事都皱着眉头去上风口等待,留下周莉和几位技术人员,对着这辆车,“挨着刷(指纹)”。
  “放置时间太长,绳子上的东西肯定提取不出来了,DNA也被腐败液污染了,那可不可能有指纹?我们都分析了的,你要开车,要绑,要放尸体……可能会接触什么地方?”车里空间很小,周莉只能猫着腰、半跪在满是污物的座椅上,在恶臭和群蝇的包围下,用毛刷一点点小心刷着。5个小时之后,一枚嫌疑人在六天前留下的指纹,就在后备箱锁头处,被她刷出来了。
  与此同时,侦查工作通过线索的摸排,也锁定了嫌疑人。对方本来拒不认罪,直到指纹一出,心理防线终于崩溃,全都交代了。
  “现场勘查这块,就是个良心活儿。”刑技人员如果技术不过关、不够耐心,找不到痕迹、或者干脆说“没痕迹”,有可能案子就破不了。“我大概一看,啥也没看到,那我再仔细看看,再看,再用各种仪器设备看……现场的发现,就全靠你的这种责任心了。”
  近几年,周莉先后参与或主持勘验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现场741起(次),通过现场勘验和检验鉴定直接认定案件性质647案,进行笔迹、印章、手印、足迹、枪支、工具痕迹、特殊痕迹等物证检验1153件,出具检验意见书794份,准确无误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279人。
  “我以前就觉得,不要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她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遇到单位双向择岗,看到有些年龄大、工作做得不好的同志被推来推去,心里就想:自己可千万不能像这样。“不管在哪个岗位,至少要有存在的价值吧。存在感不是靠你跳来跳去刷出来的,是你真正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刑警队里不乏声音说:这个工作是专属于男性的工作,女同志本来就搞不了。周莉不想落下这样的话柄,“你既然干了,就不要想那么多,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自己解决了,尽量往好了干。”
  集体的力量
  周莉也爱看刑侦片。最近几年的热剧她追得不多,看过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提起那段用声波杀人的片段,觉得有点夸张,而且“不好,因为有些人会去学”。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命案数量逐年下降,犯罪的便大多剩下那些“心里面过不去的人”,冤冤相报。用周莉的话说,“都不拿法律武器解决问题,都自己当‘佐罗’了!”
  这些影视剧,包括《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嫌疑人也会看。周莉前两年遇到过几起案子,要么现场被嫌疑人清洗得干干净净,要么故意留下误导性的线索、制造假现场……近几年,我国正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对证据的要求越发严格,这些行为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每句话、每一步、每个过程,都必须得有证据来印证,不是拍拍脑袋,光靠想就行的。你想象的那些东西,是定不了罪的。”
  这也是周莉觉得影视剧场景里存在的不现实的地方,“不是侦查着,灵光一现,就啥都弄出来了。”每有一个线索,就必须有人去核查,然后一个一个排除。有人说8点听到狗叫了,那有没有第二人听到?或者在同一时间段里,其他狗有没有叫过?这样每一句话“抠”下来,就是大量繁杂的工作。刑事技术属于“幕后捕手”,要在整个侦查过程之后,与之环环相扣、互相印证。
  “所以我说,所有案件的侦破都是集体的智慧。吃的苦,大家都吃。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看起来显眼一点——我当然显眼,因为就我一个女的……”电视上倾向于树立一个主要人物,但在真正的“原型”们看来,所有案件的侦破,都是“绝对的团队力量”。
  今年春节,陕西汉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周莉所在的大队都没回家过年。她连夜勘察完现场,凌晨三四点才坐在火炉边打盹,早上一睁眼,看到刑警队长蜷缩在沙发上,局长、副局长都一宿没合眼……一遇到案子,就是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吃饭就会说:“吃饱啊吃饱,下顿饭不知道会是啥时候了。”案子没破,常常铺盖一卷去驻地,“案子不破,就别回来”。
  当然,危险也无处不在。《中国青年》杂志曾报道过的刑警陈冰,周莉对他的事迹也很熟悉。他在出现场时触碰到高压电,右臂截肢,右腿也出现了问题;周莉也曾有同事在勘察现场的时候误拉了灯绳,结果触发炸弹,当场牺牲;在疑似逃跑的嫌疑人家中勘察时,她总会提醒同事保持警惕,说不定被藏匿在家中的罪犯袭击……
  一个团队,不论是前辈后辈,还是同辈,总会互相守护,互相感染。周莉想起刚入行时听队长做过的报告,还有自己的师傅,在案件分析时总能依据丰富的生活经验找到线索……“他们跟我们在一块,从没说过你要怎么样,这种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感染。所以我觉得我肯定也是这样干,也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
  警服就是庇护
  “我是女的哦,你们都是哥哥弟弟——要照顾我一下哦。”周莉缩在宾馆的圈椅里,掐着嗓子学在工作中要求“特殊待遇”的“软妹子”说话,她自己边笑边嫌弃。扎在男人堆里面,她没把同事当男的,对方也不把自己当女的,“就是兄弟的感觉。”

我的兄弟叫周莉

我的兄弟叫周莉

  她在领奖结束回家的报告里写道,“我并非天生胆大如虎”,她也会害怕。“有时候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害怕黑。”周莉刚接触现场、尸体的时候,眼睛一闭,画面里就充满了可怕的东西,她不敢睡觉,只有劝自己别瞎想。她也会经常做梦:有时是感觉身边有东西,有时梦见家里闯进了陌生人……朋友和她说,这是心理压力太大了,但是又无可避免,她就把自己的警服拿回来,挂在床头。“
  这在古时候可是官服,辟邪的!阳气重!”周莉戏谑地强调着,有点不好意思。对她而言,这身制服或许更像一个能量的来源,会给她抵抗恐惧的勇气。
  大家案件经历多了,都留下了不少“职业习惯”。周莉一外出就很少喝水,这样可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因为现场的厕所是不能使用的,如果在野外会更不方便。还有同事每天睡觉前,都要拿着棍子在家里巡查一遍,因为经常有嫌疑人事先溜门进屋犯案,睡前不检查一遍,就没有安全感。
  周莉对孩子也总是不放心。因为她接触到的青少年罪犯比较多,儿子很大时才被允许独自出门,她还总去提醒,千万不要和哪种类型的人交朋友。“他嫌我叨叨,感觉确实有点步步为营了,但你知道会有这种机率,所以一定要提醒。”
  照片里,周莉的儿子很瘦,她觉得是自己没有把他照顾好。有时勘查完现场就很晚了,她还要和侦查员开会汇总案件信息,一忙就到深夜一两点,有的案子还会持续很多天。“我有次边开会就边想,娃还那么小,也没妈管。别人这会儿早就搂着娃睡觉了,我这样是为啥呢?”孩子的爸爸也是警察。今年除夕,周莉在命案现场没回家,儿子和爷爷奶奶吃过年夜饭后,不愿独自守夜,就去找年三十还在上班的交警爸爸,陪着他巡逻值班,三口人大年初三才终于团聚。
  周莉还记得自己在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出过一次现场,当时是顶着烈日在化粪池里打捞尸块,她差点直接晕过去。自那之后,有人调侃她说:“别人的胎教是莫扎特小夜曲,你的胎教是带着孩子出现场看尸体。”但她也从来没想离开过。她曾经有机会可以去政府部门工作,就是要脱了这身警服,她考虑也没考虑,“就是不去,割舍不了。”
  “我觉得我们干刑事技术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的这些人,都是性情中人。”考虑个人得失少一点,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周莉身边的“女汉子”如今越来越多,大家普遍性格直爽,但内心细腻,就是在工作中有那么一股“泼辣劲儿”,算是职业需要。“你说如果在派出所解决纠纷,有些耍泼无赖的人,你跟他细声细气的能行吗?说不定还要你毫不客气地叉起腰回骂几句咧!没办法,对这种人就是要拿出点气势来。”
  怕背负的压力
  《中国青年》:你怎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平衡?
  周莉:我觉得就是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在家的时候就好好照顾孩子。实在没办法了,那起码要让孩子有地方安顿。有媒体会报道一些行业标兵,他们总是一天到晚在外奔波、孩子没时间管、家也不顾,那种报道,我觉得不提倡。你在外头不顾家,肯定还有一个人是在家里付出的。你得到这些东西,那是因为有人在失去一些。所以尽量自己的责任自己担。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中国青年》:会看恐怖片吗?感觉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很强……
  周莉:以前会看一些,现在完全不看了。会去想,偶尔一个人时会怕。我老公还笑话我:装啊你,还害怕这个?我说你废话,我看的那些人都不动!你看的这些人都又起来了!
  《中国青年》:刑侦题材的影视剧,会不会在无形中增加了你们破案的难度?
  周莉:不能这么说。人家也是一个产业,而且大家喜欢。包括为什么《今日说法》这种栏目会存在?它是普法宣传类的节目,好人学到的是懂法守法,但心术不正的人他也在学习,他就有可能学会一些作案手法、学会如何毁灭证据、翻供……是会增加我们工作的复杂程度。但再狡猾的犯案也是百密一疏,总会有破绽的。
  《中国青年》:在办案结束后,你会思考人性吗?
  周莉:肯定会。比如有些案子,是狭路相逢,就结怨了。有一个案子是两个人过一条窄路时互不相让,一个人扇了对方一巴掌,结果一家三口都被杀死了。还有一个,是一个女孩下夜班在路上,被一个男的骑自行车碰到了。那女孩可能当时心情不好,吵了几句,就被这个男的尾随到家,勒死了。嫌疑人还在墙上写——叫你不爱我。给我们搞的……
  刚开始还围绕情杀的线索排查了很多天。现在都说远离“垃圾人”,可是怎么远离?真的防不胜防。就像这种情况,如果不发生冲突,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得饶人处且饶人,放过别人可能就是放过你自己。所以我们经常都是:低调,低调,出去不要那么大的火气,客气点客气点……
  《中国青年》:对嫌疑人你是怎样看待的呢?是悲悯更多,还是痛恨更多?
  周莉:我觉得应该是惋惜。包括对张扣扣。我记得当时我们去他家,房间很整齐,衣服洗得很干净挂在院子里,运动鞋也是白白的,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反差。我对他的生活习惯印象不差,但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做法,还有媒体导向。我觉得在张扣扣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乏一些正确的人生引导,在家里发生变故时,也没有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心理疏导。
  在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就会很善良,不会下这个手,再恨,可能也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只有在仇恨中长大的孩子,才会用这种方式对别人。我也希望能多一些对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子女做心理疏导的社会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太重要了,希望不健康的部分都能被杜绝在萌芽状态,最后我们也不用干活了,失业了更好……
  《中国青年》:怎么看待你的工作?希望社会怎样看待你们的工作?
  周莉:就希望对我们多一分理解吧。我记得有一个案子,当时人被杀了之后,尸体被埋在河堤下。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埋尸的地方,心里蛮激动的,毕竟有线索了啊!我跳下河堤去拍嫌疑人遗留的足迹时,必须要踩在那块土上,我清楚自己脚下就是尸体,心里还是有压力的,旁边有同事为了调解气氛,会和我开开玩笑。其实这并不是对逝者不尊重,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调节。但往往就会被群众误解。
  我从事这个工作、有这份职责,我也会不辱使命、尽职尽责,一些小细节是不是不要太过分渲染了?现在有警察执法被报复,网上还有人叫好……管理和被管理之间,肯定会存在矛盾。就是希望首先大家能相信我们。那些牺牲的警察,明明知道危险也会往上冲;命案现场那么臭,我还要蹲在那看,我也可以选择不看、也可以过去看一眼说,没啥……还不是为了这份责任感。人家都说,不是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们也是来自于民,大家都是普通人,希望能被以正常的目光看待吧。(原载于《中国青年》)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