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644|回复: 0

[汉中百姓] 点赞汉中人王文治 大胆创业助乡邻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4-23 0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文治,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党支部书记。18年前,他立下誓言,誓将改变二龙村贫困面貌的决心,18年来,他带领全村引进山羊、茯苓,发展袋料香菇,建成合作社让贫困户抱团取暖,用实干精神闯出了脱贫致富新道路,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他被评为2017年汉中市第四期“最美系列人物”。

点赞汉中人王文治 大胆创业助乡邻

点赞汉中人王文治 大胆创业助乡邻

      “我没看走眼,他胆大吃苦肯担当,是村里最忙的人,是村民致富的顶梁柱。”说到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治,该村老支书岳成新直竖大拇指。18年前,王文治由一个普通群众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主任,硬是带着群众用实干创出致富路。现如今提起他,77户发展香菇的贫困户莫不称赞,40户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翘首以盼。
        倾其所有买下洋县第一台自动下粉机
        1987年,24岁的王文治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立志改变贫寒家境。当时,洋县的红薯粉条生产大多还是手工下粉。二龙村普遍种植的红薯量大质优,下红薯粉条要将红薯拉到十几公里外去加工。一次,王文治在报纸上发现陕西武功县有人售卖红薯自动下粉机,便果断拿出全部积蓄,只身坐车到武功县,用340元钱买下一台自动下粉机。返回时买了车票,剩的钱不够买一碗面,他只好买了个西瓜,坐车里充饥。
        “第一年没成功,第二年摸出门道后又买了3台。4台机器一个昼夜不停地干能挣800元,当时一天一个大工工资才4元钱。”王文治和家人拉着下粉机辗转全县流动给薯农加工粉条,拼命赚得了第一桶金。
        1991年,他结婚第二年春,靠下粉挣来的积蓄开始建房,修了一半就花光积蓄停工了。“之后的两个月连油盐都没吃的了,硬是等到油菜成熟卖了才渡过难关。”当时的窘况王文治至今记忆犹新。而此时他下苕粉已小有名气,就和妻子改流动下粉为在家里办厂固定下粉。加上加工自家地里当年收的两万多斤红薯,他一个冬天就挣了三万多元。
        “两口子人都很实诚,给本村村民加工粉条从不过秤,只是象征性地收点电费成本,给乡亲们行方便,大家都很感激他。”说起王文治下粉,二龙村3组村民刘宝智就赞不绝口。
        力排众议从河南引进袋料香菇
        1999年,王文治意外被推选为二龙村村委会主任。由普通百姓一跃当上村长的他十分感恩村民,发誓改变二龙村贫困面貌。他尝试着发展产业,坚持自己先试验,成功了再号召村民跟着干。“养肉牛、栽烤烟、卖木材,样样都试过,收效甚微,不敢发动乡亲们搞!”他说。
        一晃到了2009年,一次一位河南客商到二龙村购买锯末说要种植袋料香菇。利用锯末种袋料香菇,王文治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决定到河南一探究竟,就和村文书陈金国一起动身前往河南省西峡县考察。
        “当时,西峡县袋料香菇种植已成规模,让我们大开眼界。二龙村和当地气候相似,还有发展香菇必须的青杠树,袋料香菇可以搞。”咨询当地专家后,王文治决定引种。初步估算,要启动这个项目要投资十万元,这是他的家底,妻子田菊红向他投了反对票。接着亲朋好友相继劝他别一时冲动。
        “赔了就赔了,大不了白干了。凡事不创不干,永远原地踏步,走不到人头去!”倔强的王文治取了当时家中全部积蓄启动了袋料香菇引种。他再次赶赴西峡县出资3万元高薪聘请当地香菇种植专家到洋县指导种植,又以平均200元一天的高工资聘请了4名河南当地的工人来洋县指导装料接种,管吃住连续工作了28天。
        第一期袋料香菇种植成功了,王文治不仅收回了12万元成本,还盈利近8万元。陈金国也获利不小。试种两年后发现收益不错,王文治便加紧在村组大会上号召村民种植袋料香菇。在他引导下,4户村民开始种植。一年后,6户种植户成立了二龙农民香菇专业合作社,相继投入60余万元,购买多种应用机械,统一打锯末、拌料、灭菌、装袋;建造了两个小型气调库,将散户香菇集中存储。
        合作社对菇民只收加工成本,并全程技术指导,畅通四川、西安、宝鸡等地销售渠道,按时请客商上门收购。在他持续的引导下,全村加入香菇种植合作社的农户已达81户,其中光贫困户就占了77户。
        “以前想搞,但一没技术,二缺资金,三怕销售,没搞起来。多亏王支书来家动员让我加入合作社抱团解决,总算找到了致富门路。”提起王支书,二龙村3组贫困户王小珠满心感激。去年,在王支书帮助下,他贷款5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发展袋料香菇1万余袋。今年,合作社购置大型锯末加工机就地加工优质锯末,大大降低了社员种植成本。王小珠一下发展到到2万袋。谈起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怀:“今年香菇长势很好,跟上这样的领头雁,一定能脱贫!”
        引进山羊、茯苓脱贫路上好当家
        7月3日,首批寄托着二龙村40户贫困户脱贫希望的161只布尔山羊正式进驻该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场。二龙村干旱贫瘠,交通闭塞,是洋县西南部丘陵地带典型的贫困村。近两年,在上级关怀支持下,全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目前,全村152户贫困户中,77户贫困户已加入村上的香菇种植合作社,通过种植袋料香菇、就近务工、合资托管等方式走上了致富路,尚有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40户。
        “脱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户!”王文治向贫困吹响了攻坚冲锋号。在他主持下,村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饲养场,与全村40户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签订托管养殖合同,筹资10余万元赴河南购买400只布尔山羊,就近聘请饲养员,借助畜牧兽医中心技术支持,开启了他的脱贫二次创业计划。“我要让所有贫困户紧跟合作社抱团取暖,一起脱贫奔小康!”他信誓旦旦。
        目前,王文治又开始探索开中药材茯苓种植。他自己投入13万元,在当地留转土地12亩,亲自平整土地、购买良种、翻耕播种。“一秒钟都寒不住,他多亏有一副好身板。每天天刚亮就开三轮车下地苦干,凡事都亲自操持。他说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妻子田菊红言语中对王文治甚是关爱。
        “两口子都能下苦!以前,每年十冬腊月两口子拉着红薯下粉机全县到处给人下粉,经常十几天连眼都没时间合。现在,遇到香菇丰收季节,往往半夜两三点就起床,戴头灯加夜摘香菇,第二天还要忙村上的事,太不容易了!” 前任老支书岳成新对王文治知根知底,很是怜悯。
        “抓产业,不吃苦不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长久获益。袋料香菇、肉羊这些产业搞得人多了,利润有限。我要把这12亩茯苓当成新的试验田,自己栽种成功了再带领社员一起干!”面对未来的脱贫攻坚路,54岁的王文治踌躇满志。来源: 汉中发布)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