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一位七旬农民,在外面刨树根时发现土堆里有一个青铜樽,随后他主动将青铜樽上交。近日,武靖远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目前,经专家初步鉴定,此樽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大约有3600年。5 K: b1 \: \ U/ }
城固老农民,刨树根时发现3600年前青铜樽上交获奖3000元
9 c- Y2 z S6 {. y& y' k 武靖远发现的青铜酒樽 记者 张松 摄
C8 g# y. F$ [ 武靖远是陕西省城固县五郎庙镇人,据他讲,一天中午,他去外面刨树根,在修建高铁垫路基的地方挖时,发现土堆里好像半掩着一个铁疙瘩。他刚开始还以为只是一个烂铁块,准备捡回家卖破烂,但仔细一看,这东西还挺大的,赶紧在土堆上插了根棍子做了个记号,然后回家把三轮车开来,把这尊铜器挖出来拉回家。
& q, l" U1 M! e) t. H/ u# ? 当地文物局介绍,由于五郎庙镇近年来曾多次出土过青铜器、唐砖等历史文物,镇村干部及文化站经常对群众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教育,武靖远因此也懂点文物知识。回家后,他对这尊铜器认真观察,发现这尊铜器上有3个兽头和1只鸟。凭知觉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件文物,便立即找到镇文化站负责人,上报挖到了一个宝贝。站长查看后,发现的确是个文物,立即打电话向县博物馆和镇领导报告。
$ Y" h4 b2 `4 p5 Q 城固县博物馆馆长接到报告后他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查看后大致认为此为商代青铜樽,结合樽的大小、铸造工艺、纹饰等特征,他初步判断此樽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大约3600年。该樽口径41厘米,残高37厘米(圈足有损坏),重约10多公斤。樽体四周铸有饕餮纹,并有3个水兽,更为难得的是兽角上还铸有一只活灵活现的鸟,这项技术在当今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随后,根据武靖远的描述,他们来到最初挖到樽的地方查看,但附近再无其他物件。后此文物上交到陕西省文物局鉴定后,专家称此文物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9 C* P: c9 P4 O1 \7 \/ T 据了解,武靖远今年66岁,家庭较为困难,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伴半身不遂,在家还要照顾5岁的孙女。武靖远说:“咱知道文物是国家的,捡到了就应上交国家”。为了表彰这种精神,日前,城固县给武靖远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3000元奖金。城固县文物工作者初步研究认为,此樽为商代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使用的一件酒器。这次发现的樽和1964年在城固宝山镇发现的青铜樽近似,与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樽大致为同一年代,可以推定当时本地与四川已有文化和经济交流。9 Z- G3 g8 d3 i, \5 l& K
中国青铜器始于夏,发展于商,鼎盛于商末、西周,樽和鼎在中国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次出土的樽和龙头镇出土的龙头鼎共同佐证了本地当时的繁荣景象,并对研究汉中乃至陕、川等地早期历史进程、文化发展,以及气候和水土变化等有着重要考证作用。(西安晚报 张松)- i* N' L- @+ e0 _" G& |6 L
" V3 s& }. G) m$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