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一碗面皮,碎娃吃的,别放辣子。”“黄浩,给我留碗红豆稀饭,我等会来吃。”
每天早上7点30分一过,汉中宁强县城南大街黄浩的面皮店就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上班的、上学的、晨练回家的,都会匆匆来到这里,大声吆喝着。
黄浩温和地应承着,不急不躁,就像这个大男孩对待生活难题的一贯态度:接受每天的忙碌一如接受生活的重压,相信自己,平静地应对。
今年22岁的黄浩,是宁强县铁锁关镇周家坝村一组村民,瘦弱文静,一张娃娃脸上还透着稚气。干活时手脚麻利,交谈中言语干脆坦诚,并没有讳言家庭的巨大变故,也没有刻意夸大自己家庭的窘境。
22岁宁强退伍军人遭遇家庭变故 卖面皮撑起家
2013年1月,黄浩的爸爸因驾驶摩托车操作失误发生车祸当场死亡,后座上的妈妈身受重伤,历经两次开颅手术后勉强活了下来,却丧失了一切行动能力。那年,黄浩刚刚17岁,当兵入伍才2个月。“我妈手术后相当于一两岁的碎娃,吃饭、穿衣都需要人照顾。智力也受到了损伤,有时候连我都不认得”。说起妈妈的现状,黄浩不由得红了眼眶。
2014年底,黄浩退伍回到家和同样年少的姐姐照顾妈妈,顾不上沉浸在生活无依、至亲死伤的苦痛中,只能擦擦眼泪,面对怎么生活下去的人生命题。
“妈妈出事的时候我还小,也不知道两次大手术花了多少钱,都是亲戚朋友帮着凑凑,我和姐姐轮流照顾。”不离病房地伺候了近两年,姐弟俩发现,孝道是尽到了,可没了任何经济来源,不能一直等着亲戚和村里帮衬。
2015年,姐弟俩反复商量后决定,把妈妈送到勉县定军山爱心公寓,然后共同去打工挣钱,负责妈妈每月3000多的护理费用,同时也想法设法摆脱家庭困境。年底,姐姐出嫁迁户后,全家的重担便落在了黄浩稚嫩的肩膀上。为方便随时能看望妈妈,黄浩选择就近务工,他先后在孕婴用品店、饮食店打工,因为勤快、能吃苦、为人友善,还当过孕婴用品店的主管,并学成了蒸面皮做稀饭的手艺。
同年,黄浩家因妈妈为一级残疾被定为低保贫困户,妈妈每月能够领取到国家低保金和残疾补助近1000元,这让黄浩的压力小了很多。黄浩说:“自我们家出事后,亲戚朋友和村上都在帮忙,现在我妈能享受国家好政策,减轻了我的供养压力,我很感激。”
2016年10月,黄浩筹集8万元,盘下了县城南大街一家原来销售十字绣的店面,开起了面皮店。黄浩说,创业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辛苦,但自己很年轻,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
因为主要是卖早餐,每天清晨5点不到,黄浩就得起来,匆匆赶到面皮店,磨米浆、熬稀饭、炒小菜,赶在7点之前把所有的工序做好,迎接每天的新老顾客。
一转眼,黄浩的面皮店开张多半年了,因为要支付房租和小工工资,还没有怎么盈利,但黄浩还是满怀希望地忙早忙晚。“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话,现在成了黄浩鼓励自己的一句名言,说这话的时候他满脸洋溢着喜悦。
从家里发生巨大变故到现在自主创业,黄浩最敬佩最感激的人就是姐姐。爸妈出事时,他还在部队,爸爸的后事和妈妈的治疗康复,都是姐姐一个人支撑着。“我不在家,也不知道姐姐流了多少泪”黄浩说:“现在,如果我某个月效益不好,妈妈的护理费也是姐姐在承担。”
6月28日这天早上,笔者和帮扶黄浩家的扶贫干部来到他的面皮店,只见门脸前挂起了手机支付合作小店的宣传横幅,收银台使用电脑收银、微信支付、扫码支付。店内待客区依旧是原来“十字绣”店面时的装修,田园风格的墙纸、白框的照片墙、木纹的餐桌凳,店内明亮、地面整洁,富有艺术气息,就像是进了咖啡馆;操作间井井有条,3种口味的面皮、4种稀饭、5种小菜和卤蛋。其时正值用餐高峰,食客不断,黄浩在后厨一一张罗,忙而不乱,累并快乐着。
等空闲下来,黄浩在帮扶纪实手册走访栏中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邀请包扶干部空了一起去勉县看看他的妈妈。黄浩说,每次和姐姐去看妈妈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妈妈不认得他们姐弟,但只要看到妈妈,就感觉这个家还在,就还有希望。
“你们多给我讲些政策,提供些信息,我想好好开店,依靠自己的能力甩掉家里贫困户的帽子!”黄浩说,他现在的生意正逐步走上正规,他计划年底扩大规模,再开一家分店:“虽然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故,但我很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脱贫路上,我要自己走!”(汉江慢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