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2-6 12: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这个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离不开古今交错的。就像提到西安、北京、南京,必定大家都说要那是古都啊,很有历史文化积淀啊。而由西安开始的“古”味散播很远,所以整个陕西似乎都是复古的地方。汉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古汉台了,其实我们节目的第二集所说的汉台区也正是由这里得来的名字。跨过大桥,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知道对于你们来说,这样的场景是会徒增压力,还是会添些许动力。% I5 J8 p8 g, J
7 k y$ N: j7 H* [
从前,我讨厌城市。不知道看惯了在村里穿梭的我们,忽然带大家逛逛城里了,对大家来说有什么感觉。可当我从城市走向乡村,再从乡村回到城市。后来,在城市乡村来回穿梭的时候,越来越发觉,既定思维的可怕。为什么要给事物盖上一个帽子,为什么从前总草率的说出千城一面的话,为什么不把高高在上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骄傲劲拿来去了解一个地方。后来我发现,当你见过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你自然而然就开始多了一种谦虚。这谦虚是因为你善于发现,你善于发现自己不曾发现的,你善于跟身边的每个人去学习,你学会了不先发表言论和态度,而先冷静的观察。这是我在近一年里慢慢去学会的一件事情。后来我发现,要学会这件事儿很难,但是学会之后很愉快。: N9 R: V3 x( k+ X; d
一个央视女记者眼中的汉中
4 R$ J A5 k: m3 Z5 G8 ]# G
这位美人就是我的山东老乡,美丽,大方,细心,贤惠,有才的本集编导——聂聪,我的聪聪~
# n1 j. I+ |1 R0 ], y; z
& B0 O0 A! ?: E# e. H, k7 @ 比如这次我们进入市区。逛了逛城里的几大街道,曾经我觉得这是个特无聊的环节,后来拍摄过程中,我忽然觉得,其实不错。像汉中,并不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所以如果有朋友看了我们的节目想来玩的话,通过节目中几句简单的介绍也能对整个汉中有个基本的了解,开车找路都方便。来了汉中了,大名鼎鼎的汉中面皮不吃一吃?开玩笑,我到汉中吃的第一顿早餐就是面皮好不好,而且我还留图为证!话说面皮这类食品真真是女孩子们的好伙伴,热量低,又充饥。酸酸辣辣的特别下饭~不过,对于这个食物出现在早餐行列里,我确实需要时间来适应。酒店里的面皮不像小店里的能够保证热着出锅,所以对于早餐必吃一点热东西的我来说,微微有点不适应。不过,当我去面皮店吃上热热的擀面皮的时候,那个幸福感却是油然而生。其实,我挺怕怕这种选题的,因为这样的食物要可口必定少不了辣椒,我虽然爱吃辣,但最怕尝完之后牙齿上还留着红彤彤的辣椒皮儿~现在离着拍摄的时候也过去两个多月了,实在记不清素材里的牙齿有没有任性的绑架小辣椒~所以万一我吃的忘情,请你也笑着包涵哦~~
5 }# R Q! Z2 J$ J6 ?& l0 @/ I( r6 W* g: w: `5 I* }5 T9 N
这是我在酒店吃的第一顿面皮哦~现在是晚上11点,写饿了。。。: u$ w5 S- X. e2 M: d6 f
央视女记者眼中的汉中
7 h4 l8 u0 i: o; T1 C
+ h1 X/ l0 K) R. a) d# s4 S
在整个汉台区的行程里,其实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们带我去的一条老街。它叫东关正街,早年间东关正街上多为回族同胞聚居。其实,老街对拍摄来说,特别的不容易。你知道,镜头的夸张作用不仅在我们的脸盘和身材上,也在许多老旧的屋檐上。它会把充满故事的老房子变得特别破。。。我知道这形容很让人伤心,但。。。这是事实。可是走的这样的老街越多,我越发觉得它适合人寻味。也许被放在华丽的电视里,它会显得破败,甚至落后。可走在其中,感受到的如浓茶一般让人回味。) r. D. n( `* R, X
5 O3 }2 l0 D0 s& I ^9 Y
老店铺。奶奶骄傲的告诉,她家汉子啥都会车,不管是楼梯扶手,还是拐杖,还是陀螺,这周围的人家都要找到这里来才能配上合适的东西,我也在她家买了一个擀面杖哦~两头尖,中间胖的枣核型擀面杖哦
! i- Z# U7 h+ e4 h7 o
央视女记者眼中的汉中
z8 l5 s$ ^. p; Z
我喜欢这条老街,不仅因为他有着这些稍显破旧的老房子,更是因为那些拥有年代感的招牌,那些质朴的脸庞。他们静静的坐在自己的摊子前,吃一碗面皮,喝一碗菜豆腐。他们也许不愿意你用镜头拍摄,他们的脸上甚至不会有亲切温暖的笑,可他们让我感受了生活正在进行的热度。每个人都有自己面对生活的面孔,有些热情,有些冷静,有些沉稳,有些平淡。有些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可依旧不妨碍我透过这张脸孔去猜测他的性格,脾气,还有也许他与这条街、这个城发生的故事。 (央视记者:唐天骄)
6 W7 P) E% b H6 ~; _- a;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