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84|回复: 5

[发展] 致武侯名镇建设领导集体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07: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省2013年正式启动了31个旅游文化名镇建设项目,勉县武侯镇荣列其中。我县自去年9月11日在武侯镇召开动员会至今,历时一年有余,规划蓝图基本形成。但武侯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犯了原则性的历史文化错误,把古阳平关与明、清时期的沔县县城位置搞颠倒了。
2 @$ l6 E/ A# w" C# t9 A  ?. M- V" `7 B$ P& J& S) L7 n: }9 x
        10月23日,在县住建局三楼会议室,评审成都来也公司给武侯文化名镇所作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会议安排,给我了一个发言的机会,因为应发言的领导和部门多,我只谈了一个观点,就是古阳平关与县老城的关系。. Y7 O9 l% D$ S  G
& O5 P. {2 Y8 |! I0 W8 N" G2 E# \8 p* m/ ?
        清光绪九年《勉县新志》载:8 n3 V! T4 A3 B/ O
* u# B2 Y" q) ^; H+ f5 H
      “县东关土城即古之阳平关,一名白马城,一名浕口城(见《水经注》)……”& Y+ E6 z% n$ L  M
8 R3 p# @8 |) V. x
      “县之东关为汉阳平关,一名白马城,三国时又名石马城。唐、宋西县,五代安远军因而治焉。其基础架山临水,隐约可识。……明洪武四年,知州王昱由沔州迁治于西山谷口,比白马故城稍移而西,即今城也。依山据平地,高二丈五尺,周三里三分……沔水环流。门三:东曰镇江,西曰拱汉,南曰定军。东西俱重门。”
; {7 W/ e4 P0 N* ?; ?* }2 [% `/ x$ ~3 J9 y% b7 ~- Q' F' `9 k7 u5 J
         以上两段文字已经说清了旧县城与古阳平关的位置关系,而我们2001年争取到了省政府近200万元的资金,仓促地给县老城西城墙穿了个衣服,就说是“古阳平关”,这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是急功近利的造假工程,闹了简单而愚蠢的笑话,应予否定。
# Q9 m9 }* j* c' {
% ?1 c: ?7 z9 s# o! o* d6 ^3 n4 ?         历史文化应当弘扬,但历史不容篡改。尊重、保护、抢救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省政府启动建设文化名镇的主旨之一,也是我们严峻的历史责任。我们不能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我们不能罔顾事实,推翻历史,愚弄视听;我们不能忽悠民众,搞子虚乌有的“创意”;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负责。1 X# E; E  D# r, ^5 C: j
, n0 U- N0 Z4 i; u# }+ F5 m# I0 {
        2013年3月,我写了《打造美丽武侯 重振古镇雄风》的考察报告,市文物旅游局冯凯局长看后,给县委刘副书记、县政府彭副县长写了推荐信,充分肯定了我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省文物局赵荣局长看到此文后,委托办公室代刚回电表示感谢。  a; Q( M0 O  Q) s2 }5 \& w
8 K, Z" N. j7 t. I4 e$ }
        我是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的,自2009年始,重点关注了武侯镇,在省、市级刊物和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多篇与武侯镇相关的文论。目前,武侯文化名镇建设的历史文化信息皆出自于我的笔端,我不愿看到在名镇建设中出现重大历史文化错误。我想,凡介入武侯名镇建设的方方面面人士都与我应有同感。% x' Z0 a! y2 F) H- O" \

# f' V) I( c- f, f; X        二0一四年十一月九日(义理考据 )* O/ M" j& R6 H# N$ r3 A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24 08: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佩服楼主对勉县文化建设的兢业精神& J  G- W# `% B, X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25 1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言如果有文献记载应该认真对待,开发古镇过程中还原历史乃当代官臣名流之责任,千万不能给后人留下笶柄!6 X! j" c# `7 [9 Z! N& A
发表于 2014-11-26 1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呀,这操地都是函心。任何朝代都是外行人领导内行人。你内行人再能干,其得到什么作用?到头来还是干咋胡,穷操心,白忙乎。可怜那些真正的专家学者了。
& T! [" n' G: E: y  U' Z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28 08: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贴文,看法有三,批评有三。
7 c# m0 b6 t' V: S8 q
. z6 z; g3 X% a2 Q* m+ K先说看法:. m* V  B9 h2 V: i/ \  B& a

$ B3 ^1 W$ o6 @  Q$ \% M4 K一,楼主想在此说明,武侯名镇有今天的影响力,有他的功劳;
' j5 v1 r6 D+ y5 r* _
( B  V, J4 k3 Z$ J二,楼主想在此说明,当今勉县再没有人能超过他对三国历史的了解,黑与白的认定只能出自他口;" j! K5 ?! D+ x. g

4 _; E% g7 W+ x2 r  I三,楼主在此想说明,省市旅游局的部分领导是知道他这个勉县名人的。
. k2 {6 }+ z8 G
: u3 l9 c; d7 B1 r$ N, D9 b2 f  E再提批评:2 Y: [8 c# @& E( ~6 O3 U4 t8 T6 m& h

3 u% i* a* M( b" U0 Y一,武侯名镇的形成,是因为有各类遗迹所形成的自然优势所决定,绝对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嘴吧,尊重历史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持客观的态度;! T  f% i1 O! c- t  F
# ~+ o! u9 w3 W8 {% ?
二,对于三国历史的考证和研究,全国这样的机构和人才多如牛毛,全国涉及三国文化的著作不计其数,不能拿个人的一孔之见否定和干扰勉县旅游业发展;
- I: Z9 \2 q& L+ X- T# W3 C2 R; N+ U4 G0 e
三,据笔者所知,武侯名镇是要进一步打造成旅游胜地,内容包含的不只是单纯的三国遗迹,现在你说三道四,除有争功之嫌,还让人感到你吃错药。(網絡領袖)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28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专家言论,静观其辩!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