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 g+ |4 P" ]; Z$ Q# L& o- O+ ^3 Y% {- S 7 a# `* d; ^, @8 R# h9 Q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是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立的,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创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1990年迁往南湖湖心岛,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广场陈列了川陕革命将领及英雄半身雕像、重大事件浮雕及雕塑群。另有雄伟、庄严、肃穆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士纪念碑伫立景区。该馆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使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靴文化历史文物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了陕南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 M# K p; f) ?$ }8 ^! p: S6 Q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 b% L, K3 A9 ?/ ? 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南江,通江,巴中为中心,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境内留下了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涌现了陈小平,陈浅伦等一批革命英烈。$ @- I5 E, H8 P I
; F5 x) T# X) h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汉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时地保护和恢复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遗迹等重要文物。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九军在此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汉中生活和战斗过。同时,汉中通往川北的著名“红色交通线”在革命战争年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汉中市境内留存有革命遗址、遗迹1800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2 H0 ]7 ^ F* [$ B' h% E! m (本版资料来自市党史研究室、市民政局)7 z& p1 R. F,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