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秦岭雨蛙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因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去年8月,珍稀秦岭雨蛙在佛坪县熊猫谷景区首次现身,今年又在景区喜当“妈妈”“添丁进口”,四、五十只秦岭雨蛙与大熊猫乐做“邻居”,当地自然保护工作者也拍摄到了秦岭雨蛙产卵繁殖、母子同游的珍贵照片。
4 O2 C- a- D4 g+ c) d8 ~/ \5 X# S. s/ r7 e
秦岭雨蛙属雨蛙科,和大熊猫一样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秦岭仅有的一种雨蛙,成体身长仅4厘米多,头、背部为翠绿色,吻部有棕色“Y”字形斑纹,四肢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会上树,故又名秦岭树蟾。据资料显示,上世纪60-80年代,秦岭雨蛙首次发现于陕西周至、洋县,后在四川、湖北、甘肃少有发现。; X/ @+ [. e5 C# n
秦岭雨蛙
T8 U6 {0 q: u$ C _$ p: ^! z1 V! i
近年来,秦岭雨蛙在秦岭深处的佛坪县屡现“芳容”,有文字、图片记载的达到6次,在2010年7月15日,当地摄影爱好者刘思阳在该县龙潭子保护站一带,首次拍摄到了秦岭雨蛙的珍贵实体图象,印证了秦岭雨蛙在秦岭南麓的分布。2011年以来,该县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等又先后在石印沟、下沙窝等一带5次发现秦岭雨蛙,其中2013年8月16日,秦岭雨蛙在熊猫谷景区首次现身。
- G) r0 ]2 G }# A' b4 g8 x' a6 O! [0 U% `3 T" q7 h% p
今年7月12日,天气炎热,在景区内的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园区附近,蒲志勇发现了一只秦岭雨蛙,正在干燥的土路上艰难爬行,看样子即将产卵,就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到基地园区内的小溪边,他在照顾大熊猫雪雪的时候,也一并呵护、观察。
% }& j5 p: g' [
# N; Q f( D; `# i2 p 每年5月—8月,是秦岭雨蛙的繁殖期,这只秦岭雨蛙安静地待在园区内,与同在园区生活的大熊猫雪雪做起了邻居。第二天,蒲志勇看见水草下面的卵变大了一些,雨蛙静静地守在旁边;第三天,蛙卵更大了一些,颜色也在变白,雨蛙已不在旁边,但能听见它在附近的清脆叫声;第四天,水草下面不见了蛙卵,只有像“胶水”一样的一些“膜”……一天天下来,蒲志勇眼看着蛙卵变成一只只小蝌蚪,变成一只只小雨蛙,跟着雨蛙妈妈探寻世界,也和熊猫雪雪在一起和谐生活。“现在园区里的秦岭雨蛙有四、五十只,它们的叫声很清脆很好听!”蒲志勇告诉笔者,每天他也在雨蛙们的歌声里快乐工作。
f* ~! @$ g' Q" s. q. z
/ G& {4 K3 k( e# V5 b% x1 z7 U: \6 s 国内两爬研究专家宋阳博士说,秦岭雨蛙体型娇小,能吸附在树叶、草叶上捕食蚊虫、蝇等小虫,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稻田或水域附近,栖息地要接近水源,还要有杂灌、树叶或湿地,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2009年,他曾在周至县厚畛子有幸发现过大批秦岭雨蛙,观察到它们产卵、捕食等情况,近几年连续在佛坪县发现秦岭雨蛙,说明秦岭以南的自然植被、干湿度、水质等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加之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秦岭雨蛙种群数量也呈增加趋势,作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希望秦岭雨蛙能不断繁衍下去。(通讯员吴燕峰记者李卫)
6 _: \ [3 g; {: I5 F/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