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4-8-30 12: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陕南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功不可没。
! L) T3 U, U5 ]: g$ @ _9 { P. c; g6 S, Q
谭策吾(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水利厅原厅长)& h, ]3 Q; m2 I9 X" S5 P
: `0 I, [) t4 A6 j' c3 K6 b4 N/ n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史无前例的,也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调水距离最长的、受益人口最多的、范围最广的跨流域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调水90亿立方米,所调的水70%来自于我省陕南汉丹江的出境水。南水北调工程2005年开工,至今已经近10年,陕南三市为保证一江清水供北京,各市县为加强陕南水源区的保护,持续不断地实施了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也放弃了大量的工业建设项目,减缓了陕南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陕南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功不可没。
/ t( z$ m( U5 t# G
! X, g. H- \. Y9 o 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南水北调工程重大意义的再认识。水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跨流域调水是国家实施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应该全力支持。陕南地区为汉丹江保护水资源地安全,失去了工业化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陕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应该在转移支付上、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我们的重点产业的转移与发展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缩短和关中地区的发展差距,省上在区域资源配置上,不能老向关中、陕北投,也要关注陕南,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上也应重点向陕南倾斜。第二,要进一步理清陕南发展的思路。南水北调影响了陕南的经济发展,但是,也使陕南保持了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这是非常难得的,例如我们的关中,东中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了,但还得投入很大的资本治理生态环境,陕南应该以生态优势引领经济发展。第三,陕南要按照循环发展的思路整体突破。在工业上要走循环发展之路,但目前,陕南的一些园区引进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没有循环能力,影响了南水北调水源的生态环境。第四,要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有利局面,要把绿色工业化和绿色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带动陕南经济发展。
! ~0 Z9 |, ^4 m* U1 j1 N6 D) R5 d; }# L- \/ Q! b6 S/ v0 U
陕南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区的历史地位,决定了陕南发展模式的选择& A/ n7 |% H' w
7 Y. E0 q7 T. G3 l- Q& D' s( L 蒋建军(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 e' A4 X+ d$ v7 z9 [0 K# o9 c' q. H) s% ]
一、陕南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区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唯一水源区的历史地位,决定了陕南发展模式的选择。
7 H' E+ f, C$ g3 ^, `
% p, ^4 _3 p9 h5 U, ^ (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年入库流量388亿立方米,陕西省年汉丹江出境水量27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入库水量的71%,也就是说,国家南水北调不管近期年调95亿立方米还是原规划调145亿立方米,其水量的70%多来自陕西的汉丹江,来自陕南,这必然使国家把中线水源区的保护责任主要放在陕南。
3 f* s, R/ J6 j* b; R' P: x& H$ }6 |
(二)两大调水工程目标:一是解决中国华北中原的缺水,二是解决黄河流域内关中地区的缺水,且都是以解决这一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为目的,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都要求水源地的供水水质优于二类。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水质目标要求将更加严苛。
* z9 I$ G8 y6 d4 x& ]3 s2 }. N- q4 G% ]8 u c8 B) [" {. d. @; G
二、陕南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和中国对改革开放30余年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决定了陕南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 b. y3 \4 q# B4 _, I
" r! ]" c- v/ p( w! p, | 陕南水资源总量约320亿立方米,占全省420亿立方米的76%左右,森林覆盖率55.5%,比全省37.3%高18.2个百分点,比全国18.7%高36.8个百分点。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二级37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尤其是全球独有的朱鹮,二级50种;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15个,总面积4085平方公里;有国家森林公园9个,省级15个,总面积708平方公里,两个面积合计近5000平方公里,还有新鲜的空气等等,这些资源的优势,也正是自身发展的优势,也是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m( C& l; |# j+ Z9 W- D5 E2 g
1 x- C8 }* Z7 r6 [2 _. Y5 ^ P 精准把脉,找准陕南发展的突破口- o( L1 i. h; w }, b# P
& z% Z6 f0 o, j9 r ]) c1 c 王春丽(汉中市副市长)
$ g) E6 L* u5 `3 e3 u4 n- @' }; H( G+ i; P, k
汉中作为汉江的源头城市,是主要的水源地,境内的干流在汉中270多公里,流域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汉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以生态、环保、绿色为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即将通水,我们觉得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会和安康、商洛两市一起努力把水源地保护好,把我们的生态保护好,也把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好。" e3 k: P+ Y+ l0 X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