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4-8-30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设立国家级汉丹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区
; T9 y2 q* y; u! C4 s. _" Z0 F- b8 U8 r7 x! R
王圣学(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长安大学教授 陕南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6 N V$ G$ ?. e" O% B' R, g3 T
: r9 ]" Q# ]$ ]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移民搬迁和输水管网建设无疑是重要的,但对汉江、丹江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更应关注。因为没有优质的、充沛的水源供应,惠及四省区、一江清水供北京将不可能实现。
( R7 N2 G! N. A, L3 C% S
6 K1 |% a, Q$ ~* k& q; Q% ` 水源地保护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 R9 L5 A9 n! l# }0 j% B9 r" M0 b( E$ Z1 ?
(一)水土流失严重。据最新卫星图片资料显示,汉江流域尚有水土流失面积0.9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9%,占中线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的20.25%,年土壤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4060吨,年土壤侵蚀总量高达3900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量泥沙随洪水进入河道,冲向下游。
7 j7 [0 `- y) L5 t; J
6 O, E2 G$ R6 M, }; z4 z6 p7 F) i (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陕南是我省重要的粮油基地,目前水稻、油菜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而且茶叶、柑橘、生猪三大产业规模产量居全省之首,在6.27万平方公里的汉丹江流域内,每年大量的农作物都要使用农药和化肥。据相关部门的保守估算,陕南三市年化肥施用总量为113万吨,仅汉中一市就达59.25万吨,农药745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所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有相当一部分随悬移质进入汉江,这严重威胁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 C+ J# [0 L/ g9 b
6 E0 ~" t# N/ P p' ?, P, y (三)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严重不足。陕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在保护生态过程中,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不仅影响了工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压力、减少了城乡居民和财政收入,而且在水污染防治、垃圾处理、水土保持、森林管护等方面还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目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补偿资金杯水车薪,严重不足。8 O; a( D9 q7 t7 v* o2 u1 z
. h4 V: L! W7 I) _- G: ~$ O (四)地方配套资金缺乏。由于陕南地处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三市28区县均为贫困县,地方财力十分困难,很多南水北调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加之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下降、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例如:水土保持项目由于中央资金安排要求配套资金量大,很多县区拿不出配套资金,只能让群众投工投劳。+ J: o5 P0 f: d4 f
: x6 |1 W* o/ h* @
(五)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运行费用高。从各城镇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厂(场)运营情况看,由于国家批复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规模一般不能达到完全覆盖,污水管网建设普遍不足。同时,很多老城镇雨水、污水管网未进行分流,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运行费用高;而居民收入水平低,物业征收费用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所收污水、垃圾处理费用远不能实现保本运行且缺口较大。
+ z& X# ~' c: U% j) w" ?) J" y4 A& \* H
为此建议:
) Q* z9 ~# Y1 }/ _, [8 _: U$ J( F2 `7 ], P }. m
1、加大水源地补偿机制和对连片贫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j* f9 T6 u. d3 K+ W9 `/ ]0 [0 Q v
! x Z, ]7 d' ^# i, G4 z
2、引入市场机制,以利益为纽带,调整水资源供需各方面的关系,提高陕南各市县保护水源地的积极性。 X7 ~! S; X* `/ i/ x
/ M+ K& Q* T4 h. f
3、建议设立国家级汉丹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国家给予保护区特殊政策和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以促进水源地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 j( c, ~1 e y0 d) a! V4 F
! C/ U+ q# H, p) R/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