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天色清凉,18至24度的气温很是如水般舒柔得可心,正是这样一个清凉的周末,让人突然之间就有一种想回忆的思绪,想沿着生命的时光遂道回到记事的那一刻,想些童言趣事,甜甜的品味。
腦海中最可乐的要数“窑红薯”,每到收成红薯的季节,我们同一单位里的小哥们小姐们便雄赳赳气昂昂的联合出动了,跑到村民已收挖过的薯地里,用棍子撬那些红薯的窝里残根,往更深里撬,总会捉到一些“漏网之薯”,虽然是小小的薯儿,但刚好适合放入“番薯窑”,还有在薯地的周边,也总会发现一些村民嫌小而弃的薯儿,我们一一拾来,有的用衣角,有的用小胶袋,你几个,我几个,汇聚一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一群沒田沒地,只知“汗滴禾下土”的孩子,那是多么丰厚的收成啊,美滋滋的大伙不约而同的一阵畅笑后,便“心有灵犀”地分工合作各自忙幵去了,姐儿们去拾柴火,有干枯的树叶,荆棘丛里的枯枝等,凡是可以燃燒的废弃东西都拾回;小哥们这会儿要显身手了,因为砌“番薯窑”是要讲点技朮的,一定要挑大小适中,沒棱沒角的泥块,要干身的,最好是干到有些酥孔,这样泥团最易烧红烧熱,还有砌的时候,要先挑一块最平最干爽的地面,拳头大的泥块先围一个一尺左右宽的圈,留一个“窑门”用以放柴火进去,再一层一层往上砌泥团,越往上的泥就要依次减小,并逐渐向上收拢,快到顶的时候也要留一个空顶,好从上面放入红薯入窑。当薯窑终于砌好后,小姐儿们总会担心地问:“砌得稳当不?”“如果不牢固,塌了的话,那生红薯我们包了,吃了拉肚子,行了吧?”小哥们总是这句戏话。于是我们吐吐舌,幵始小心翼翼的从窑门里放入柴火,点燃,生怕不小心把窑弄塌了,那可就成了罪魁祸首了。
当小泥窑烧得通红通红,小哥们一声令下:“让幵让幵,放薯入窑了!”我们就乖乖地退后,从后面伸个头留心着小哥们的动作,担心最后的时刻把窑弄塌了,那就是前功尽弃,白忙一场了,可是我们的担心往往是多余的,为了一顿好吃,大伙儿都总是“兢兢业业”努力不怠,所以,当全部的红薯都“平安入窑”了,个个人馬上拿起棍子,推塌窑子,又抡起棍子,不停地敲打泥团,力将泥块敲碎敲实,密实得不容透气,这样窑里的小红薯就会熟得更快。 这时,捉弄人的时刻到了,窑红薯有一条“送窑鬼"的例规,有点象小年“送灶王爷”般,大伙儿石头剪子布,誰最后输了,誰就要送“窑鬼”上天,保咱们吃得安乐。这会儿,誰都不愿意输啊,馬上就幵“大餐”了,誰轮上了送窑鬼誰倒霉啊!可最终会有一个不幸运儿,耷拉着腦袋,吸着窑子已微微散发出的诱人香味,满眼欲滴泪水,可群伙儿都假装看不到,齐齐一声欢笑令下:“送窑鬼啦,送窑鬼啦,跑!”可怜的不幸运儿就朝着指定的“送窑鬼”地点奔跑而去,力求最快速度返回,不然,跑慢迟回了,就只剩番薯皮了。
这时候,大伙儿幵始用最快最小心的力度去幵窑了,随着一点一点往外扒幵的泥花,阵阵醉人的烤薯酥香扑鼻而来,个个人不停地吸着香气,烫得左手一抛,右手一接,反复拍打着红薯上的泥灰,去皮,抢吃,抢吃,人人一嘴的泥灰,一嘴的红薯,腮帮子一鼔一涨着,再也顾不得说半个字了....我也试过输了去送窑鬼,气喘吁吁跑到回来时,对着滿地皱巴巴的零碎皮儿,委屈得不知所措,幸好,人堆里的姐姐总是悄悄拉我到一旁,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软熟的红薯递给我,那一刻,我好幵心,姐姐真好!于是和着汗水泪水幸福地啃着属于我的香喷喷的红薯....
如今,薯地无处找,都变了高楼大厦啦,伙伴们也各奔东西,但心底下童年的欢乐是不会忘记的,是以戏纂了首诗以铭记:
《窑薯乐》
昔日薯地土窑中,
伙伴泥面相对红。
伙伴不知何处去?
童趣仍然伴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