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855|回复: 2

[经验交流] 汉中市民们,你想知道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3-14 08: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期,中省市相继对食品安全提出“四个最严”(用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密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健全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汉中市民们,你想知道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菜农肉贩:我们卖的,自己也吃,违禁添加剂不敢用了

       2月26日,记者在伞铺街农贸市场跟卖菜的何大叔“聊天”:

       “你卖的菜安全吗?”“当然安全了,不安全怎么能拿出来卖。”

      “这菜你们自己吃吗?”“实在卖不完了,就拿回家自己吃。有些菜,比如这些绿叶子的菜就只有扔掉。”

      “为什么?”“打过农药或者保鲜剂的。”

       记者看到鲜嫩的小白菜、莴笋、生菜等绿叶蔬菜上有白色的印渍。

       “这个就是保鲜剂?对人体健康有害,是吗?”“也没大事儿,买回家多淘洗几次,用清水多泡会儿就好了。我们有时候也吃呢。我们用的东西也是允许使用的品种。去年给生产“毒豆芽”的都判刑了,我们也不敢违禁用药了。只是还没有过完安全期。”

       “师傅,你卖的猪肉安全吗?”“绝对安全!看,这不是有完整而且清晰的检疫合格章印吗?”

       “你自己吃吗?”“吃啊!”“你觉得现在的肉香吗?”“没有以前的香了。”

       “知道原因吗?”“不知道”。
   
       公众疑惑公众疑惑:肉和菜为什么肉和菜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香了

       汉中市“两会”期间,就此问题政协委员周建平说:“还是觉我们的食品不安全。担心有激素和其他一些添加剂,对人体会有伤害。现在的菜和肉都没有以前的那种香味儿了,吃着口感也没有以前好。超大超漂亮的瓜果蔬菜,一切开,很多都是空心的,显然是打了膨大素或者催熟素的。这些东西对人体难道没有伤害吗?要制止必须要加大监管,监管职能明确,牵扯到食品安全的,严打重罚,让那些不法分子无力重生。另外,食品和药品监管最好分开,专职专能,把一个方面真正管好。”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说:“吃的时候不想,想的时候不吃。谁知道有没有添加剂或者激素。”

        今年市上“两会”期间,媒体对市民的“两会”愿望进行调查,网友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希望食品安全问题常抓不懈。去年抓住了 “毒豆芽”问题,市民很满意。今年若继续抓好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那便是极好的。
——网友“汉江一柳”

       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继去年的“毒豆芽”,希望今年能更上一个台阶。——网友“夜色朦胧”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0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解释:汉中肉食品口感差、香味差的原因

       带着问题,记者请教了专家杨茉莉,她是市动物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食品科学硕士,两届政协委员。

       她从四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1、品种。选育方向决定的,现在我们养殖中主要推广的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杂交品种,该品种在选育过程中,注重瘦肉率、生长速度等指标,肉的口感等非量化指标没有作为选育要素(汉白猪瘦肉率54.8%,约长杜"外三元猪瘦肉率达61%)以上,因此猪肉的口感要差。2、饲养周期短,脂肪积累少。猪肉的风味物质多来源于猪肉脂肪,因此坊间有“肥猪的瘦肉好吃”的说法。现在的猪生长速度快,100公斤体重只需要3-4个月,没有等到沉积脂肪及出栏,这样饲料报酬最高,养殖效益好,脂肪沉积消耗的饲料要多。而我们过去农民养猪周期是一年,脂肪沉积较多,风味就好。3、饲料。现代养殖业追求最低价格的饲料、最高的饲料报酬、原料的大量和满足猪生长的需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饲料的原料品种有限,生产的饲料没有能够考虑对产品的风味的影响,如鱼粉是常用的优质的动物蛋白原料,这也会影响肉的风味。农户养殖的生猪,以农副产品为饲料,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饲料的多样性也会增加肉品的风味。大量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也影响肉的风味,如高铜饲料直接影响脂肪的积累。4、药物的影响。现代养殖业,养殖密度大、各种动物疫病频发,疫苗的注射、兽药的使用,常常让猪处于应激状态,猪不能自然的生长,直接影响产品的风味。还有些养殖户不按照兽药停用期使用,使得畜产品药物残留影响肉的风味。

      其它还有养殖环境、屠宰工艺等因素。
   
      汉中没有发现“瘦肉精”、“罗丹宁B”

      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分管添加剂的副局长高清怀说:公众对添加剂有认识上的误区,一听说添加剂就谈虎色变。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添加剂,比如味精就属于添加剂的一种。添加剂有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便于加工等功效,不是危害食品安全,而是保障了食品安全。卫生部公布有23类2400多种添加剂名录,可以说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现实中,添加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东西,滥用、超量、超范围使用才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将非食用物质冒充添加剂用于食品那就违法,严重的会追究法律责任。添加剂历来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2009年——2011年国务院对食品添加剂做过专项整治,汉中市也相应强化了这方面工作,在我们历次快速筛查和突击检查中,都没有发现过禁用的添加剂,“瘦肉精”、“苏丹红”、“罗丹宁 B” 等添加剂,在汉中都没有发现。

      在食品科学方面堪称汉中专家的杨茉莉说:对违禁药品的筛查,汉中也是下大力气了。2012年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按规定采集猪、牛、鸡样品153份送省兽药监察所。样品均未检出兽药残留。在全市范围内“瘦肉精”监督抽检工作,收集尿液4846份,分别筛查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个项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13年3月初和8月初,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对汉台、勉县、南郑等县区,从生产、经营和养殖三个环节进行了质量安全抽样,全年共抽取样品45个,其中质量安全监测样品11个,饲料安全专项监测样品18个,牛羊源性成分监测样品10个,三聚氰胺专项监测样品6个。没有阳性样品。

      多年来的国家、省、市、县的抽检,均未出现阳性样品,未检出率100%。表明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市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整体良好,监管力量仍需要加强

      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局党组书记杨乾坤;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局局长李应德在接受采访时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关注度高,公众容忍度低,政府高度重视。根据食品监管职能划分,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主要负责畜禽定点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和有关投入品的监管。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以“三品一标”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例行监测和风险预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在不同农时、不同基地,开展随机抽检、监督抽检,定量送检和监测预警工作。3年来,共组织完成蔬菜、水果、畜产品样品检测近10万个,向中省有关机构送检样品2000个。从检测情况看,我市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中有升,抽检合格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整体良好。

      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的矛盾,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等因素,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仍然不强,不愿花费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等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履行市政府赋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努力确保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对违法食品企业坚决严惩重处,绝不手软

       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大鹏说: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汉中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加之汉中重工业很少,这就使得我市食品生产的源头比较安全。同时监管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年我们开通了政务微博和全省首家“12331”投诉举报电话,创新监管理念,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全市187个镇(街道办)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所均已挂牌成立,并已投入运行,食品安全监管触角伸向了基层。去年我市组织开展食品基本品种评价性抽检,全年抽检40余个品种,快速检测4万余份,抽检合格率95%以上。在去年开展的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健食品打“四非”、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中,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重拳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特别是去年对“毒豆芽”的专项打击,社会反响很大。39名被告因在生产销售豆芽过程中掺入“6-苄基腺嘌呤”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6个月至2年不等有期徒刑和罚金,极大地震慑了食品生产加工犯罪。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从田间到餐桌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级执法人员监管执法能力还有待提升。

       今后,我们要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食品药品行政许可管理、日常监管、举报投诉和风险监测等于一体的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按照“常检不出市、必检不出县、快检不出乡镇”的标准,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尽快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创建工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小作坊监管的调研,适时出台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监督性抽检力度。对违法企业要坚决严惩重处,绝不手软。 (王宴)
a
0 0
  @ME: 
发表于 2014-3-14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外面吃饭真是让人担心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