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笔者近日获悉,从今年起,南郑县将利用三年时间,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完成90项任务,2014年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到2016年全县水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治理修复,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保持在85以上,形成生态良好、宜居宜游的美丽南郑。
7 l6 K q6 K' Q; y4 {' ^: }' x0 D9 |- p& @) a, {
该县制定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县财政将每年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20%和汉丹江流域治理对口协作专项资金以及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农业清洁生产、环境污染治理、落后产能淘汰补贴等专项资金统筹捆绑使用,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补贴、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补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补贴、农村集中连片整治和清洁工程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同时,该县还将每年从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中列支3%,用于县级环境监察、监测、应急、危废和辐射监管、环境宣教、自动监控平台等能力建设和设备运行,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县城及大河坎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或升级改造,2015年底前完成濂水河、冷水河、碑坝河水质自动监测点位建设。
7 O4 a6 t, S; D9 ~8 U; E( d" [/ h2 N$ ]4 [0 s1 K4 W
该县要求,作为推动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主体的各职能部门严格依法履职,按照“谁最有效谁先行动”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制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无证无照经营、违法建设、违法排污等行为进行严格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时,加大对汉江流域内排污企业和单位的现场检查频次,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对重点监控企业和单位的现场检查每季度不得少于2次。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采取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区域行业限批等手段,促进整改落实;对违法排污情节恶劣的,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未达到进度要求的镇、部门,采取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挂牌督办、经济处罚、区域限批、年度考核“一票否决”等措施问责。(通讯员 余艳)' o3 u5 T* r3 y- M6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