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490|回复: 16

[发展] 关于推进汉中作为“蜀道”核心城市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书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0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哲文,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的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曾经总结过三件事在他人生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完成长城申遗,推进大运河申遗进程,以及启动蜀道申遗 。蜀道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恰逢其时,原因如下:
1 L0 ]. P0 L0 `5 d: h- U
6 k, L5 w  ~8 [% h( E       1、蜀道申遗,受到了中国各级领导人的支持。前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做了“政协推动西湖、大运河、蜀道文化线路申遗”的工作报告 [链接2] 。2011年9月6日,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汉中表示,国家文物局支持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链接3] 。2013年9月4日,川陕两省文物部门在汉中召开秦蜀古道(蜀道)申遗联席会,两省将加快编制蜀道的总体保护规划。两省文物部门就如何推动蜀道联合“申遗”工作达成了诸多共识,并认为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是跨省的重大文化项目,两省需要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围绕蜀道的“申遗”建立联合机制。两省计划每年在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两市轮流召开一次“申遗”工作会议,加快进行蜀道重要遗迹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 P- I  u# ~8 K9 W

关于推进汉中作为“蜀道”核心城市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书

关于推进汉中作为“蜀道”核心城市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书
  t- i7 k* v: e8 W
       2、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线路”申遗。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3年3月17日至22日召开的会议上,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新一轮修订作出计划,其目的就是加入有关文化线路的内容。继1993年后已有多条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文化线路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遗产项目众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每年每国只能最多申报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和一项世界自然遗产。这使得中国也对文化线路申遗青睐有加,因为一次申报就能捆绑多个申遗点。例如,2014年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都捆绑了几十个申遗点,汉中的张骞墓也随之被捆绑进入丝绸之路申遗。如果蜀道进行申遗,就可以将陕西和四川众多重要的历史遗迹一起捆绑申遗。这无疑对国家、陕西和四川都是有利的。
" `) L2 ]. C7 \+ l; a
2 e5 l3 j1 O+ D/ t4 ^: H- ]2 u        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对蜀道沿线城市来说,是百年难遇的历史性机遇。世界遗产能够吸引全球的目光和注意,影响巨大。蜀道申遗成功,可使汉中、广元等城市一夜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中国截止2013年底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一共有45项,陕西仅有秦始皇兵马俑一项入选。伴随着申报成功,许多遗产地都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全球闻名,例如,山西省平遥古城从1997年申遗成功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旅游经济效益连年大幅递增,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增长了52倍 。; a* Q8 C" G6 b
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f9 v1 J; f+ N5 O2 V  C3 T
/ h. \9 D3 k4 z1 T% J) V1 c0 W( e4 P
        1、2013年6月19日至20日,“四川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前期调研专家组到阆中古城调研,强调四川省拟将古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调整为“四川蜀道”申报世界“双遗”。调研专家组成员、省文物局副局长朱小南在座谈会上介绍,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而作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前也有大运河、丝绸之路、古蜀道、茶马古道等,按照排位“轮到”古蜀道还需要很长时间。我国对世界遗产实行分类别申报制度,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自然遗产由建设部负责,双重遗产由两部门共同负责,而我国的“双遗”申报住建部已经空了好几年。阆中市古保办柯敏认为:“蜀道以双遗产申报,只要准备工作充分,申报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由于此前的古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川陕两省携手,协调工作比较复杂,所以我省拟将“四川蜀道”申报世界“双遗”,涉及绵阳、德阳、广元、巴中和南充(阆中)等五市。朱小南透露:“本次调研增加了自然遗产方面的专家,考察结束后将编制世界‘双遗’申报材料。”
7 I0 w; c* C% [- S& ~* @! _
2 m2 |- t; R  ~; y1 A+ ~0 \        2、2013年11月22日至25日,由中科院动物所教授、研究员汪松、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马效能、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虎、省林科所博士靳伟等组成的“四川蜀道”申遗专家考察组一行6人来广元、巴中进行考察调研,考察组在市、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巴中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园景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和米仓古道南江至巴中段、南龛石窟等自然、文化资源。考察组对“四川蜀道”线上巴中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标准,表示将全力支持“四川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 x. B1 F1 J! l6 `6 F" ^$ y+ I* |9 |* j  K& P
       3、“从文化线路到双遗产申报的精彩跨越与科学抉择”——近年来广元牵头邀约多个地市拟共同申报“‘蜀道’文化线路世界遗产”,其积极努力精神可嘉,但是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牵涉路线太长,涉及面却不广,许多节点和细 节难以满足申遗审议要求,又不便于管理与开发,缺乏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实际可操作性,更何况仅靠文化线路,殊难总揽、概括和包容蜀道沿线众多景区景点景观和城市城镇节点,殊难更有效发挥集群资源优势。鉴于世界遗产允许局部重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申报,故而若在继续申报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之同时,按经济地理区域将系列景区打捆组团式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既便于资源保护、协调管理与招商开发,又便于申报操作。数年前,剑门蜀道景区已经报批为国家双遗产,即实际已列为国家建设口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为世界双遗产报批埋下了伏笔。最近,省遗产办又将申报川北蜀道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动议,逐级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并初步得以支持和首肯。至此,意味着川北蜀道世界遗产申报事项,从学术论争上升到政府战略层面。(刘炜liuw )5 I1 g. ^. X- S# y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声音值得陕西和汉中方面高度重视。为什么在召开川陕秦蜀古道(蜀道)申遗联席会前后仅仅三个月内,就出现了四川省调整申遗方向为“四川蜀道”的新闻?川陕的联席会议的内容是不是作废了?川陕联席会的“共识”形同虚设吗?陕西方面对四川单独申请“四川蜀道”有没有异议?川陕的申遗联席会议有没有预防两省某单方面独立申请蜀道为世界遗产的制衡机制?
# R0 f8 F+ ?; J2 M, Q4 L* F, U+ g" r) l( j0 [
       我不赞成川陕两省中的某一方单方面独立申遗,理由如下:
* S& ]& O/ w% b8 G0 `- l' L% h# F! V0 P$ y: I4 q
       1、保持蜀道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是申请世界遗产的首要条件。蜀道,主要指连接秦、蜀的古道,由从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傥骆道,以及从汉中通往成都和重庆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全长1000多公里(在四川境内约450公里,其余在陕西境内)。在元朝以前汉中隶属于“蜀”,归四川管辖,被称为“栈道之乡”。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体在汉中境内,七条蜀道的主干道以汉中为中心呈星状分布;9 \6 F- z. j, b
2 i: ?* |5 d& C! R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赞誉为“国之瑰宝” [链接8] 。石门是世界上人工开凿的第一座隧道,系东汉永平年间所开,并将隧道开通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刻于山崖之上。康有为十分推崇石门摩崖,他把古代著名石刻分为六等:一曰神品、二曰妙品、三曰高品、四曰精品、五曰逸品、六曰能品,在神品中仅列三石,《石门铭》就居其一。孙中山先生和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也极其推崇石门书法。于右任先生曾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的诗句。尽管在1970年代,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毁 [链接9] ,但是由于当时汉中的有识之士积极抢救石门十三品并移存古汉台,还是让世人有幸在今天还能看到这些国之瑰宝。日本书道权威种谷扇舟先生1988年访汉时,亲笔写下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5 ?- d" r" ?$ v: _! C' d7 x0 h
9 b3 ]$ o$ p7 H+ V9 h0 `        武侯墓祠、张良庙、张骞墓、蔡伦墓祠、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马超墓祠、李固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华阳古镇、青木川古镇等两汉三国遗迹遍布汉中,多数都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的条件;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拥有众多古蜀道遗迹的汉中排除在“蜀道”申遗之外,其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是严重缺失的,蜀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2 }6 h' y' G- B# K, N$ N2 r5 v8 Y" Z1 J7 h+ E/ r
         2、古话说得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川陕联合申遗有利于蜀道的早日申遗成功。因为蜀道最适合世界文化线路申遗,这样可以捆绑众多的文化遗产节点,符合国家希望一次尽量多的遗产被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初衷。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就是明证:如果没有多个省份的遗产捆绑所带来的集团效应,单单凭借每个省份单独申报遗产,连走出国门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别提申报成功了;, r5 S# p; O: }& u4 [
- `$ F' F  I. f! g9 G
         3、古代先民在群山峻岭中艰难的开辟蜀道,其精神内涵,就是为了跟外界沟通,加强古蜀国与关中以及中原等政治中心的联系,最终成就了古蜀国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现代人要想完整地继承和弘扬古蜀道的精神,也要继承古代先民的思想:蜀道是路,是为了沟通、交流和合作,而不能以当今的行政区划作为互相联系的阻隔,这也同样是历史教给我们的重要一课。; s0 O4 ^4 a" _' \! i
) _) j5 R4 A$ }
        面对蜀道申报世界遗产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个人的建议如下:6 ?) l# c( L3 r2 i% l( j' L
$ m- H' N6 _9 I- g" p
        首先,跟四川方面立即积极沟通此事,以申遗联席会成员的身份求证四川单独申报“四川蜀道”的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应该立即督促纠正四川方面的单独申报动议,维护川陕两省文物部门的联席会议的权威。同时,充分理解四川方面早日加入世遗的心情。如果情况允许,和四川联合申报双重遗产。其次,和陕西文物主管部门积极沟通,让陕西上级文物局积极协调,以免到最后木已成舟,无可挽回;) I& A0 r2 Q) s  ?

+ x) |* ?* }. p1 U8 F: a% l        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家文物局最新一版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包含45项文化遗产。“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四川省广元市)”进入名单。从好的方面看,由于金牛道广元段准备充分、保护完整,首先进入国家的预备名单,可以为蜀道申遗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全国遗产项目众多,申遗需要排队,蜀道项目由广元先来占位是合理的,对以后拓展至蜀道区域其他城市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暴露了其他城市准备不足、不能主导蜀道申遗进程的实际情况。
) v. J7 I1 L+ P1 y) G& {3 _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提升汉中在蜀道申遗中的重要地位,确立汉中蜀道申遗的“核心”城市定位,是当务之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T: s5 ]2 p8 d( Q9 T' n; \
5 A7 Z9 e% V$ J6 d
        1、尽快对现有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考察调研和学术研讨,先摸清家底,这一点对申报世界遗产是极其重要的。拿丝绸之路申遗点汉中张骞墓为例:1938年7月3日至9月2日,国立西北联大(现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汉博望侯张骞墓实施了发掘和增修,这是迄今对张骞墓惟一的一次正式发掘和科学发掘。这次发掘出土了汉砖、汉五铢钱、“博望造铭”封泥等文物,确证为西汉张骞原墓,为研究我国第一个外交家、探险家和忠于汉民族、勇敢实践汉武帝抗击匈奴国策的伟大历史人物张骞奠定了科学依据,引起当地政府、张骞后裔对丝绸之路开创者张骞的重视,提高了当地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为1956年将其列为陕西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今天与丝绸之路沿线诸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Q9 r# I* B. {: p6 ?  S
* z# {- b9 \4 @9 U
         2、加强申遗点宣传力度:汉中本来是就是两汉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但是在宣传方面比四川广元、成都等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例如,勉县的武侯祠,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武侯祠,也是唯一一所由蜀后主刘禅下诏所立之祠(官祠),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但如今,成都的武侯祠要比勉县这个“天下第一武侯祠”有名得多;6 t9 a. }+ K; z1 |( O) C

; Q& P+ K1 n9 ]( r5 y- w         3、加强互联网宣传力度:在互联网上搜索“蜀道申遗”关键字,主要都是四川广元、阆中、巴中、绵阳、德阳等城市的新闻,汉中除了2013年9月川陕秦蜀古道申遗联席会,和汉中博物馆最近举行过一次“中国蜀道学术研讨会”外,就没有太多的新闻了;
2 m0 D  o1 {( X+ h% `1 z8 w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4、加强文化出版宣传力度:申遗以来,出版了很多关于蜀道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是介绍广元剑门关等遗迹,除了冯岁平先生的《蜀道宝藏:中国石门摩崖石刻》和王蓬先生的《中国蜀道》外,介绍汉中蜀道遗迹的书籍较少;( X8 {. S) ]% B$ e! A6 h6 Y; N' A
. T& Q6 k4 b. P9 `7 O
        5、加强广电宣传力度:例如,2013年9月,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大型纪录片《蜀道沧桑》,里边介绍的都是四川省境内的蜀道,没介绍占古蜀道主体90%的汉中;: I, K/ X& K/ X7 Z* k
7 K4 h! v4 J4 n
        最后,积极倡议全国、特别是陕西和汉中公民,对蜀道申遗的了解、支持和参与,让大家自觉保护蜀道、宣传蜀道。
( @7 L2 K1 B+ u( j8 U/ \/ D) }! F3 }5 X) L8 y% |
        汉中拥有无比灿烂的两汉三国文化,繁若群星的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遗产只能靠今天的汉中人去挖掘、继承和弘扬。汉中应该具备极大的自信和抱负,作为蜀道上的“核心”城市,和四川广元市一起“主导”蜀道申遗进程。蜀道申遗,最终也只能靠汉中人自己,以及联合陕西省蜀道沿线城市西安、宝鸡、安康、四川省蜀道沿线兄弟城市们一起,同心同德、通力合作、互相借鉴、众志成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5 n. d8 _5 S( f# P0 C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1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汉中人,支持“蜀道”(栈道)申遗工作。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1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侯墓祠、张良庙、张骞墓、蔡伦墓祠、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马超墓祠、李固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华阳古镇、青木川古镇等两汉三国遗迹遍布汉中,多数都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的条件;”3 O( g/ Z. A7 k! u% k7 r* ]! r" Y: r

# d7 ~" [0 P* |' @        如何靠上下面6条的一条或几条:; a: H& F" E5 X7 l& l- b3 Y3 d  d
8 V3 E1 \% G" x3 e4 L- B3 n# g" |4 q4 z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i" V' l  `. S0 ?: ]' G8 `

2 @( X1 D% {7 x  M: o8 }% p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 f5 [1 b% I& h. l3 c7 D4 v1 @1 @4 R- l  L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 \! T0 K2 J: Z  s3 w$ b5 Q5 r/ t- y3 N, x# n& |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D+ H6 I% i8 x$ k+ ?3 K

; ?/ x3 ^& R4 C; g. P% h, S: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 h6 W. U; N: P% w  j4 F) ?; X7 e8 |+ f0 T& Y6 j. Z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 @# ?* V+ ?- f$ p, r
* l' B! z0 x# B/ x6 t/ c  b探花10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以及至少满足以下十项基准之一:
+ y  `0 [, g) ?- @( g$ K) ?5 I( X(i)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
# t+ q4 t; K9 ?2 B" Y4 q% h% }; h5 i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w/ n0 A6 r* F7 Y% h5 i9 @/ _+ m
4 M# s) [2 {! q6 a8 J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 P& w( w# O- B/ f# |
) ~9 ^/ v9 w+ ~' H. C(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V$ k0 N7 O# c- S/ L7 H

- q+ W% w3 _- h3 S' D2 {( Y(v)代表某一个或数个文化的人类传统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范-特别是因为难以抗拒的历史潮流而处于消灭危机的场合。
* E8 A- s/ S' o/ T8 @  ~
2 s( k& X: R, Z(vi)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基准应最好与其他基准共同使用)。
& ^. G' t( O- f# C  c# @" o4 G. w5 K* ]; U/ N, ^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的自然现象或地区。5 [/ c" _2 Q8 K, _' q
! a7 j$ U" D2 q! Q' E' a1 `
(viii)代表生命进化的纪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意义的地形学或地文学特色等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例子。
* g8 H" J5 N% \" d6 ~" K" i& K; ~& V' l& R. ?
(ix)在陆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的演化与发展上,代表持续进行中的生态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显著例子。0 ~$ f$ f( U, |2 l5 O& j

4 S) n& L7 W9 S# c  f3 b, P: D5 e(x)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包含从保育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符合普世价值的濒临绝种动物种。(ysxion)
) J1 }4 U: ?& @  h& f
发表于 2014-1-17 14: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要有几任有文化使命感的地方官员来推,没有政府出面是不成的。
# k% ~5 K$ E$ x7 w- S9 ^不如开发一下热面皮儿来的快。可以先非遗一下嘛,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15: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汉中旅游部门牵头,联合蜀道沿线城市旅游局,联合开发“蜀道7日游”项目,整合沿途和“蜀道”有关联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将“蜀道7日游”打造成和“华东6市游”一样出名的项目。* n7 ?1 o4 u. i2 u- c2 e* E
, X" p* q6 f( ]. a& K- Y2 `
      可考虑从古都西安出发,经汉中、广元、巴中、南充至成都,在成都(重庆)散团。(天汉之光 )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汉中旅游部门牵头,联合蜀道沿线城市旅游局,联合开发“蜀道7日游”项目,整合沿途和“蜀道”有关联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将“蜀道7日游”打造成和“华东6市游”一样出名的项目。  W6 m0 y( a0 b$ f0 b: ]

3 E: l7 C) }7 _. j3 w2 j可考虑从古都西安出发,经汉中、广元、巴中、南充至成都,在成都(重庆)散团。(天汉之光 )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7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汉中“蜀道”申遗。汉家发祥地努力呀!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8 18: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元柏古道,即北起汉中,经利州(广元)南至成都(应该是重庆吧?)。应该是在元朝之前,五代十国时期、外族以及后来的西夏、辽国南进的必经之路。记忆不深了。但我是在参观千佛崖纪念馆时了解的。如果不提起,估计会被忽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8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从来不属于四川。
8 ]7 h; R$ A/ Q+ H% M2 `! \5 M+ E汉中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汉中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剑南道),北宋汉中曾为利州路的治所兴元府所在地(宋设路、州、县三级制,路为宋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成都府路)。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所的行政单位,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
. K/ {* M1 L0 _. c  ^$ X(小陕西000 )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9 13: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石门水库折除之倡议,实在不敢苟同。说重了你这是祸国殃民的想法!汉惠渠,无坝堰灌溉万亩良田己久。在毛主义的号召下上一代汉中儿女肩挑背扛,无偿奉献,付出鲜血与汗水甚至生命修建的石门水库己富庶天汉几十年,她的西,南,东干渠就是汉中的生命线,在地下水资源不断枯竭的将来,她或许就是儿孙保命的源泉之一。(377959419s7)
8 _! a) f( n6 {7 e
发表于 2014-1-19 15: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本是国家珍,渺渺云水何处寻。褒河有知应改道,忍令古道永沦没!”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9 19: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栈道申遗对汉中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意义重大。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20 0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褒城故又度三秦,水有清音月有魂。玉盆衮雪无觅处,唯余肝胆照古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