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南郑新闻 查看内容

从汉中到长安:终南山问道

2012-11-21 10: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35| 评论: 17|原作者: 汉中第一网

摘要: 中秋节期间去拜访大师兄,因其一直对协会很支持,每有活动都积极参加,而且每月还捐资3000元现金给协会做爱心事业,分会的所有人都很感恩。 去看望大师兄时,有师兄提出去朝拜终南山,大家都很赞成,没有想到因为天 ...
    中秋节期间去拜访大师兄,因其一直对协会很支持,每有活动都积极参加,而且每月还捐资3000元现金给协会做爱心事业,分会的所有人都很感恩。
     去看望大师兄时,有师兄提出去朝拜终南山,大家都很赞成,没有想到因为天气原因,有师兄退出不能随行。
     大师兄和丁师兄问到我的情况,我是很想去,于是告知只要他们前往,我就去,他们说那就风雨无阻。
     当夜洗漱之后,辗转兴奋。做一梦,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学佛数年,一直愚鲁,不得利益,缘于此,对终南山的祖师道场和住山修行人很是向往,天下修行,终南为冠。终南山处于长安之南,底蕴深厚,孕育了律宗、华严宗、净土宗的祖庭,山中七十二座茅棚曾出过七十二个国师,千古以来始终是修行人养道的好地方。所谓终南捷径,其实是修道易成之意,其中自有其地理及加持缘故。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印光老和尚都曾经在这里住山,这次能够亲临茅棚,翻山越水,礼赞膜拜;真是福气。
     10月3日,果然天公做美, 临行前大师兄开玩笑,前两天的雨实为老天洒净,此行一定会圆满顺利。一行4人,我,大师兄,丁师兄及师兄的母亲 ,一起参访。
从汉中到长安:终南山问道
   2、
    从汉中到长安,汽车行驶在西汉高速的路上,穿过秦岭,满目青山,苍翠入心。花草无声,车外闲云。参访第一站三论宗的祖庭草堂寺,寺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塔,还看到了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寺院很幽静,在大师塔前长拜,饶塔三匝,中国的佛教如果没有大师,不知道会少了多少的优美,大家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论, 都出自大师之手,大师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在大师舍利塔前拍照,明明没有任何的阳光照射,但是相机拍摄时在舍利塔的亭阁上面都是一片白光,几个人都很称奇,祖师道场,气场可见一般。
   下午5点到终南山下,丁师兄的朋友韩总前来接待,韩总以前在81体工队,退役后身体发福,活脱脱布袋和尚的翻版,安排用餐,终南山特有野菜,饭间一聊才发现范老师推荐的圭峰寺竟就在山上,又多了一从惊喜。住在山下的农家乐,环境清幽。
    晚上韩总来电话,有一大学哲学老师,对佛教有很多独到的认识,随其前往拜会,聊起许多的人和事,观点很新,对佛教又多了一层认识,但是作为佛弟子很难接受,不知道是他的偏见还是我的执着,很晚才睡。
3、   
   早上,用了早餐,第一站圭峰寺。
   圭峰寺是华严五祖宗密禅师住过的圭峰兰若。通往寺中的路,虽不算很远,但山路异常难走,有范老师的学生王元涛带路,小伙子人不错,年纪很轻,但是就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不像我自己,到了而立之年,走过很多弯路,才看到了佛陀智慧的灯塔,小伙子在山上做义工,护持道场,现在道场正在修斋堂和客房,每一块砖都要从山下背上去,小伙子每天要上下10几趟,他们平时负重只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却走的很辛苦。
   到了山顶终于看见了一片灰砖砌成的房子,坐落在山前,房前开阔,种满了蔬菜,开满了鲜花。从寺前空地远眺,视野开阔,远山历历在目,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清凉之感!范老师讲到这里磁场很好,他每一次前来都能感觉到加持。
   天上一大朵白云升起来,变幻成各种吉祥的图案。我想是诸天护法欢迎我们的到来吧。步入寺中,看见当中一座不大的房子,是大雄宝殿,两旁是厢房,简陋而朴实,从中可以窥见其生活条件的艰苦。山门上的对联很形象,山高林密人烟少,庙小僧闲香火稀。
   年轻的住持慈行法师10多岁出家,已住山5年。大家和师父一起喝茶,期间请教,师父多次妙语开示,活泼的比喻洞开智慧的心门,近三个钟头的交谈,慈行师一直盘腿坐着,和大家一起喝茶,精神矍铄。他对祖师语录和经典的契悟已经到了很深的境界,《金刚经》《坛经》倒背如流。谈到梦境,师讲到以前背《金刚经》时,一直背不下来,一天晚上做梦突然梦到在背诵,而且一字不差,醒来就会了,醒来时感觉嘴边都有香味,很神奇,但是师父没有说到神异,只说到这个其实是制心一处带来的结果而已,背的多了,有一天自然就会了。
   大师兄问到烦恼为什么即菩提呢。
   师答,烦恼是良药,不长草的麦田也长不出好麦子,烦恼即菩提,和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异曲同工之妙,念佛是享受,不是把烦恼打死,赵州茶,云门饼,临济棒,都是要明心。
   我问到,师父打坐腿很硬,老是盘不上去,有没有好方法。
   师答,腿硬心软就好。方法是有,但是还是贵在支持。
   问到为什么我们要念佛时。
   师答,众生都有病,面具太多,不断跳火坑,把自己交给佛陀,伤害就少了,到佛陀哪里去,老老实实,他的药多,不要对立,明心也是一种对立,我就是阿弥陀佛,念佛,我不生不灭,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我们乱想了,生病了,念佛就是吃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师父,那有没有神通呢,比如长寿啊,他心通啊等。师答,你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最大的神通。求长寿啊之类,身体搞好了,也是个拖死鬼,搞那些干什么,活一百岁,不能见性,也出不了三界,念佛就好,静止时候速度最快,能量最大,所以要静坐,没有比心更快的,慢慢就熟了,佛性,84000个病,佛陀才有84000个药方,不可思议,不是不让我们想。三季之虫,不可言冬。
   如何看待工作和信仰的冲突时。
   师说道,这个就是凡夫的世界,就是造业的世界,火中种莲花,成就的更快,但是应该惭愧的,不能心安理得吃众生的肉,佛陀当年说过不能杀生,这个世界没有饿死的,都是吃死的, 每个人的知见不同,大家都以住于高楼大厦吃尽世间美味为荣,在繁华簇拥之中尽享物欲,殊不知是铁门铁窗、终日饮苦食毒。深山修行人,远离了世俗的种种幸福享受,长伴青灯黄卷,与天地做伴,与日月同眠,只为道心坚固,了生脱死。言下很有感触,纳头礼拜。
   元涛带我们去参观圭峰大师曾闭关的山洞。大家跟着他,沿着一条小路前行,到了宗密禅师曾闭关的山洞前,柴扉紧锁。一旁的灶台、木棚依旧,我们合十念佛,礼拜离开。在回来途中,元涛特别给我们介绍了一座黄色的冢,说在冢下安放着前住持的不腐肉身,我们再次合十三拜。灵山圣地,多得道之人,千古流芳。
   而后,元涛又带我们去山后的一处关房,在寺后不远的树丛之中,深隐着一间不大的房子,那就是雷音闭关房了。褐色的木门之上写着密咒,一张白纸贴着:闭关期间,请勿打扰。关房上一个小窗也被锁起,这里是护关之人传递食物、经书的唯一通道。里面正有一位法师在闭关之中。大家怕打扰闭关的师傅,合掌问讯后,轻声离开。
  中午离开圭峰寺,与师父在山门前合影,师父送了很多法宝,很有收获的离开,再一次回望,终南山山山如画,雾掩岚岚,千峰竞秀。几道霞光、真乃圣境,体悟着师父的话,上山是神仙,下山是神仙下山了。
(转自:“榆林的风”的空间,未完待续)

汉中第一网补充介绍: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是秦岭山脉的一段,简称南山,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龙门布衣 2012-11-14 15:14
我也是佛家居士,不知可否和楼主交流学习!我的QQ:443522748
汉中第一网 2012-11-15 07:39
终南山问道21、
       在终南山,卧龙藏虎的高人太多,中午用餐,丁师兄的另一好友戴老师前来相会,戴波居士有必要专门为大家做一介绍,在省委宣传部工作,人非常热心,为住山的师父做了许多的事情,自己也在山上住了有一年时间,用他的话讲没有什么,不需崇拜,每天就是望云,听风,放羊,闲聊,晒太阳,看各色人来来去去,自个悠然自得。不了解的人认为其言语多疯癫,不与常人,了解的人认为其不拘俗理,行为洒脱,称其为当代活济公,其语言多智慧,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思量回味,用他的话讲就是人生原来如此,何苦颠倒梦想。用餐结束,因为时间关系去狮子茅棚的安排就不能如愿了,决定去净土的祖庭香积寺。
2、
       香积寺,位于西安市西南约十七公里神禾原西首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自建寺以来,千百年间,几度风霜,几经劫难,几多沧桑。唐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曾到此礼佛,并分别赐与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作供养。 
       香积寺的创建和净土宗的创始人善导大师分不开的,据载: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人,生于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幼年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631),受具足戒。贞观十五年(641),在山西汶水石壁谷的玄中寺,拜高僧道绰为师,专习净土法门。贞观十九年(645),到京城长安,先后在悟真寺、光明寺,弘法讲经,广行教化,多施写经。善导大师曾为检校僧主建河南龙门石窟部分石雕佛像。
       著有《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偈》、《净土法事赞》、《观念法门》、《般舟赞》等多种净土宗典籍,承前启后,创立了净土宗。八世纪其经典传入日本,日僧法然据此立教。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善导大师圆寂于城南实际寺(温国寺),其弟子怀恽等为追念师德,修建崇灵塔于城南神禾原上,由于善导灵骨塔和供养塔在香积寺内,故世人以香积寺为净土宗的祖庭。
3、
        香积寺虽然离城区和风景区都不远,但是没有收门票,这一点我很赞许,不像有些地方连上山的路都有人圈起要买票才能进山,可见世风人心不古,在修行圣地,人却没有福报,遇到菩萨也会当面错过。
        今日的香积寺,焕然一新,从南至北,依次为汉白玉的石牌坊,精工细作,远处望去气势宏大,前书“香积古刹”,后书“净土祖庭”,八个镏金大字,在汉白玉的烘托下,金光四射。青狮、白象、金毛吼,三种灵瑞奇兽,各具形态,左右对称,负起牌坊,石工之细,刀法之精,令人赞叹。
        走进历经千年风雨的香积寺,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流丹溢彩,法像庄严,寺内古树挺立,草色清秀,小径静谧、闲淡雅致,处处表现出佛家的清修观念。可谓;幽而不僻,静而不寂。在善导大师的塔前,与众师兄一起饶塔三匝,礼拜,寺中的柿子正熟,碰上园丁采摘,分的2个,与大师兄一起分享,祖庭之中吃柿子,做释子,用大师兄的话说,缘起很好。
4、
        参观过程中突然听到念佛号的声音,是很多人一起念的声音,美妙佛音从远处传来,寻声去找,原来寺院正在打念佛七,在祖庭能够体验,真的非常殊胜,绕佛过程中每与师父相遇,都能够感觉到浑身震动,不得不赞叹师父的修行和祖庭的加持。
走出山门回望时想起了王维的代表作《过 香 积 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5、
       下午戴老师安排去见一位密宗的仁波切,师父很慈悲,以前对密宗多有误解,看来还是要破我们心中的执着。和上师的交谈主要以众居士提问,上师开示为主。
       师父法语:自利利他,无我利他是菩萨的境界,现在很多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既不自利,也不利他,这样连人的标准都达不到,人的标准自利不损他。
        关于烦恼即菩提,小乘断烦恼成菩提,大乘转烦恼成菩提,密乘烦恼即菩提。鸠摩罗什是密宗的学人,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是有家庭的,但是他有证量,证量是什么呢,证量就是明心见性以后对自己的把握。师父跟大家讲了鸠摩罗什吃针的故事  当年,罗什大师译经的译场在长安,有差不多将近八百人,规模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罗什大师到来中国之后,国主姚兴认为大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如果他能生几个儿子,那一定也是聪明绝顶。于是送十个美女给他,一定要他接受。罗什大师是个出家人,但是他没有拒绝,将美女收纳进了自己住的地方。见到老师这样做,有些学生心理不满,有些就效而法之,也开始破戒纳色。见此情况,大师决定用法力劝诫学生们。
        有一天,罗什大师召集所有学生到场,在桌上放了两个碗,碗中有水,水中盛满绣花针。大师当众吞下一碗针,然后问:谁能吞下这一碗?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
        非非常之人,莫为非常之事!大师用这个方法告戒学生,没有超凡的能力,还是乖乖的持戒才是正道。不管什么法门,持戒第一。持戒念佛,成就才快。藏传佛教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清静教法,现在汉地有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每有误解,密宗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诽谤汉传佛教,反而是汉地很多人在诽谤秘法,佛教不分汉传,藏传,南传,都是佛陀的教育,汉传佛教现在也有很多破坏戒律的现象,但是我们从来不因为这些问题而去诽谤佛法,所以因为个别的现象诽谤法门,实为灭法。听到以后,足以惊醒。
        晚上穿过长长的长安街,夜幕下古城的繁华热闹,不知道历史中的那个长安淹没在了那里,回到住处,明天进山。
汉中第一网 2012-11-15 07:41
龙门布衣 发表于 2012-11-14 15:14
我也是佛家居士,不知可否和楼主交流学习!我的QQ:443522748


这个不是我写的,是我转载的一位朋友的。我不是佛家居士,近期将写一篇《问道何必终南山》跟在此帖之后,到时请指点。
汉中第一网 2012-11-18 19:21
终南山问道31、(2012-10-18 09:50
       早起,简餐和众师兄一起出发,广福茅棚位于紫峪中,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在山脚下,只见最高山峰紫阁峰直立挺拔、紫气环绕、苍翠夺目。戴老师讲到山上的很多师父持金钱戒,住山法师为专心修行,杜绝外缘,所以少供养,提议买一些生活用品给师父带上去,买挂面20斤,油8升,米20斤,米醋2壶。东西虽然不多,但是远道无轻担,走在山里边,才知道没有想象的容易。一路上戴老师不断讲着终南山的传说其中包括汉初开国功臣张良未出山以前也有一段在终南山隐居的历史。
2
        终南山一直是出家人的景仰之地,灵山碧水蕴道骨,传说中有圆通菩萨、罗汉常住此间。山中修行人的茅棚大部分都修得很远,就是为了避开闲人的打扰。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一位师父正准备建的一座般舟道场,走路差不多一个小时。大师兄随时给大家鼓着劲,走路的时候称着佛号,所有的妄想都在这句佛号当中,澄净。
3
        山民四五十分钟的山路我们要耗费1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浸衣衫。修道难,寻道也难……师父正在修建的道场,其实就是以前山民留下的房子,正在进行内外的装修,非常简陋,询问到为什么不用水泥钢筋等,师父答曰,希望用最自然的材料保持点古朴之风。参观过程中听了师父对道场以后发展的一些想法,很认同,深山办道不容易,院子周围野草疯长,太阳刚好照过来,茅舍四周霞光四射,满目青山,煞是清静。供养了师父部分道粮以后,跟随师父一起去广福茅棚。
        广福茅棚因位于唐代“广福禅院”遗址,故取此名。广福茅棚也有一山门。高大、宽广。茅草搭成的“人”字型屋檐下高悬一匾牌,上书“终南山广福茅棚”。两侧写有一联: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4
  广福茅棚由四间土房组成,三间住人,一间是禅房。虽说有些简陋,但对于真正发心的修行者而言这里却不失是一个念佛、参禅、劳作、饮茶的理想场所。当家师正在做午课,放下携带的道粮,大家在茅棚四处走看。广福茅棚四周皆山且多大树。周围开阔地种有各种蔬菜。颇具田园诗意。 
        广福茅棚的禅房颇为讲究。房子中央供奉着释迦摩尼佛。房间东西两侧是两个由土坯建成的长条性禅床,可供数十人一次静坐。东侧禅床前设有一桌,上有古琴一架。西侧禅床临窗辟出一块作为书桌。桌上是刚刚写成的几幅书法作品,书桌东侧有一小型书橱。上列佛学典籍及各种文化书籍等。
5
       大约过了10多分钟,师午课毕,出来与大家相见,一袭破旧的长衫,清瘦,眼睛神光夺人,非常纯净,这种眼神在当今的城市很难看的到,不知怎么感觉师与印光大师的照片有几分神似。师拿了茶具,洗杯,烫壶,投茶,冲水,泡茶,师泡的是武夷山的岩茶,香气很好。
        对于不好的茶也要用心去泡,这个是师父开始就一直在强调的,行茶过程中不断向师父请教,师父很慈悲也很谨慎的回答我们提的所有问题,套用师父的话讲就是自己证的东西才敢和大家分享,不是自己证的东西怕传出去误导众生,误人慧命;二是自觉修行不够,不足以论道。对于师父的严谨,心里很赞同,中间又换一泡红茶,茶不错,不光是因为茶本来的品质也得益于师父的技法,师父询问这道茶如何时,大家闭上眼睛,慢慢体味,各人感觉不尽相同,有心旷神怡者,有万籁俱寂者,我则是在这种大自然的环境里,万般情绪涌上心头,不自主的泪水涌上眼眶,不知悲从何来。行茶告一段落,在禅堂师父为我们弹奏了《普庵咒》、《阳关三叠》等古典名曲供养大家。只见师冥思、抚琴,一脸庄严。再看那一双手灵活跃动,时拨时捻,时急时缓,真是行云流水、目送手挥。再看大家,盘腿闭目,静心凝神。幽静中那一声声清净、悠远的琴声真像是来自天际的仙乐,让人一时不知身在何处。音声的摄受力可见也是不可思议。  
6
       印宽师父开示,福慧的辩证关系,道不离于日常生活。饮茶,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自然,妙合大道。看到我要记录,师父告知要记在脑袋里,不要只记在纸上,做人一定要有智慧。修行之人将生活要求降到最低,简衣,简食,简行就好。一定要去修,改变自己的心为,很关键。见了真正的师父,才理解了大师兄说的和那几位佛学的研究者路子不同,为什么没有交流的必要了。原来相差的不止是十万八千里。
7
        到了午餐时间,师挽留在山上吃饭,我们觉得还是不叨扰师父为好,毕竟山上物资贫乏,不好打扰。临行,想供养师父一点钱,被他坚决推辞,说你要行路你用得着。
        下山,与般舟道场的师父一起,送很多的书,感恩。祥云如盖的终南山逐渐隐去,我想起法师的概括:背后是山,眼前是佛,本如如本,修道养佛。想到当下的社会对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的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要感恩终南山还有师一样很多的修行人,在这里坚持着,近年来佛教界的商业化,使的传统的佛教脉象积弱。表面上城市里的寺院香火鼎盛但其实也是个别的虚假繁荣罢了。处在这个最自私自利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所为一定会被后人诅咒。看到这一切,用大师兄的话讲要寻找真理的答案就到大自然中去吧,到山上,万物生长,不光是为找回自己,找回本心。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菩萨。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终南山朝山回来已经10余天,平时工作生活琐事太多,一直未能圆满,想记录一些东西,却总不能表述心中所想之一二。修行这个话题真是太深重了,生活每天都是炼心厂,烦恼习气思维很重,久不能成文,叹之。谨记小文,以作纪念。
汉中第一网 2012-11-21 10:20
                                                                          问道何必终南山
        拜读榆林的风的大作《终南山问道》,明白榆林的风讲的是修心的问题。但这个题目还是一下字蹦了出来,不存在否定的意思,全当借用,另论他事。

       据说佛法是人世间最高深的智慧,我等顽愚之辈无缘参悟,平日里或从书箱、影视中,或从俗人交谈中听得三两句佛法,我所认识的佛法,不过如此。

        金大侠的小说很有意思,里面的主人公常常是正道人心不正,邪道人心不邪。其《天龙八部》中的玄慈方丈,只到搭上许多条人命,最后万不得已才承认自己的过错,番僧鸠摩智一生痴迷武学,这些小说中形象或许是受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的影响,按照俗人的的形象来塑造高僧,也许是金大侠在喜笑之中存心对所谓名门正派来一番嘲弄。三四年前去汉中民俗村,我近距离接触了一次和尚,讲佛说法,步步设计,最后上主菜,你有灾,出钱可以化解,你云里雾里,待幡然醒悟,已时过境迁矣。这些和尚不知是否有度牒,是否真心参悟过佛法。但汉中第一网上有网友发帖评选中国最骗人的旅游景点,少林寺居然排名第一。更有甚者,去年网传少林寺正计划上市,真让我辈凡夫俗子大跌眼镜。

         本来,读榆林的风的文章心灵已受净化与陶冶,记起这些话有些大煞风景。但每遇到有人说佛法,讲因果,总让人想起这些,甚至想起君子剑岳不群,一屁过江的苏大学士,这样的修行,不知有何意义,愚钝的我实在不解。

         汉中第一网汉中人物版块报道过很多人物,有坚持农村三十年治病不收费的宁强人刘永贵,有自身有残疾依然经常资助别人的城固80后才子医生陈禹朋。有捡到巨额现金交给失主的司机、店老板,有年过七旬依然骑着自行车为其他孩子奔波的周竞老前辈,有虔诚的汉中义工,我不知道这些人的所做算不算普度众生,算不算修行。将来回归极乐之时,算不算功德课业。

         顺着榆林的风的空间,发现了宣化上人,界诠法师等人的宏论,读了,颇受益。现摘录界诠法师的一段话如下:

         人有基本准则,人生之义务,社会之公德,在家人畜妻养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孝敬父母……;出家人,外现僧相具足威仪,内修德行以资庄严,明因果,弘法化,了生死,以报父母养育深恩,以答师长、道友、信施之养法身慧命之德。此为人之所应行之。
                                                                                                           -----界诠法师

          原来玄慈对虚竹所说的:“在家、出家都是一样的修行。”并非一时的搪塞之语,因笑红尘中人,入深山,拜名寺,以为修了行,静坐了三两日,读了三五部佛经,以为修了心,实在不如学学义工,学学给予,雪中送点碳,学会渡人,在红尘中修行,在行动中提升佛法修为。守得清规戒律,剃着光头,面对清灯黄卷的苦行僧,实在不如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悲天悯人,救苦救难的济公活佛潇洒可爱。

         王姐其人,阅人无数,看惯了秋月春风,悟佛法精义,大智若愚,领导汉中义工救贫弱,兴善举,用手中的笔,褒正义,惩邪恶。外修其行,内修其心。仪态慈祥,言语平和。有佛心,有佛行,有佛像。真乃红尘中在家之佛也。

         曾记得一高僧说过:佛法如清水,可洗净人心灵的污垢。壁如洗澡,问题是,是否用真的清水在洗,是否愿洗,而非去哪洗。

         佛在哪?佛在心中,在行动中。只须修心修行,问道何必终南山。
海纳百川 2012-11-21 11:02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你多大?

佛说: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说: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我信缘,不信佛!缘信佛,不信我!

长夏 2012-11-21 11:26
汉中第一网 发表于 2012-11-21 10:20
问道何必终南山
        拜 ...

我从没有研究过佛学道学。
我个人认为,佛道无处不在,善良无处不在。
只要乐于施人,不研佛也是佛
很好,与你同感同在
中医高永龙 2012-11-21 18:24
佛子礼佛念佛

忽听佛告弟子言:“阿弥陀佛,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汝以何愿力道交感通?
佛子白佛言:但愿我们汉中第一网,所有的朋友永远健康!

佛告言:“众生善根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可是四天?
佛子言:我佛慈悲!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告言:“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汝愿三天?
佛子言:佛恩浩荡!就昨天、今天、明天。

佛告言:“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两天足矣!
佛子言:请佛恩准,白天、黑天。

佛告言:“阿弥陀佛”满愿必须一心一意。
佛子言:“阿弥陀佛”生命中的每一天。

佛欢喜的准愿:善哉!满你们的菩提愿,让你们汉中第一网所有的朋友,从即日起将天天健康、阿弥陀佛!


admin 2012-11-22 08:33
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唯天有汗 2012-11-23 08:59
日本寺庙里,常有人取箱中钱,和尚却假装看不见。和尚说:“能到寺里拿钱,可知已窘迫至极,佛门本是济人呀。曾在寺庙拿钱的人,心怀感恩,会加倍回报社会弘法礼佛……。”

去年,我亲耳听到某中国大和尚恶狠狠诅咒:“偷功德香的钱就会下地狱!”
汉江 2012-12-3 10:47
《夜饮》兰若山居

月色冷如冰,

山川成魔形;

灯下煮老茶,

一盏已无情。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涂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转自榆林的风的空间)
我是谁 2012-12-4 13:50
在网上听过几回佛家讲座,讲的是因果,用的是红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把下面听的人弄的一愣一愣的。

我总认为用因果劝化别人信佛就是在讲功利
榆林的风 2012-12-4 16:14
学佛要知道学什么,这个搞不清楚就会成为迷信,而不是智信正信,现在佛教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政治的,有迷信的,有学术的,有实践的,当你拨开这些迷雾的时候,你就知道,佛教他是什么,他只是发现宇宙人生真相而已,并没有任何迷信落后的东西,释迦摩尼的所以教法都是逻辑法,辩证法,所以的法门都是要解决我们人生的烦恼,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已。
汉中第一网 2012-12-4 17:01
榆林的风 发表于 2012-12-4 16:14
学佛要知道学什么,这个搞不清楚就会成为迷信,而不是智信正信,现在佛教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政治的 ...

同意你的说法,佛法能流传千年,不可能是骗人的,只不过现在的真佛法很难见到了,上次在网上听中华传统文化论谈上一个女的给一伙人讲佛法,完全是威逼利诱的方式,佛界间竟也成了名利场,真是可悲。
回忆 2012-12-22 18:09
终南山隐士生活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U1NzAwNzc2/v.swf
大气未成 2012-12-24 20:44
                                                                      中国人,你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    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这不是客观实相吗?除非不愿意承认客观的人,才会说这是消极。    另外,佛教的“空”,其实含藏“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

    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谓“一切治生产业不离佛法”。做好应该该做的事,是学佛的人最起码的态度和条件。

    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造成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六祖慧能说:“无边法门誓愿学”,现代的各种知识,难道不就是僧人们该学的法门吗?

    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

    又有一些人说,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

    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干脆就抬出爱因斯坦的话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常常一谈到佛,别人都会问:“你信佛?”真正学佛者,贵在真参实悟。未加求证就信的,并非真正的信。你完全可以就这样去信,但这不是释迦牟尼倡导的精神。

    释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他儿子罗睺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行了吗?释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德国的尼采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菩提里的向日葵)
汉江 2013-7-29 11:17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南怀瑾/文

查看全部评论(17)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