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镇巴新闻 查看内容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

2015-4-26 14:16| 发布者: 0916| 查看: 347| 评论: 3|原作者: 无花无酒锄做田

摘要: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市第六届“三秦书月·书香汉中”全民阅读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见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及“全民阅读”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 ...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市第六届“三秦书月·书香汉中”全民阅读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见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及“全民阅读”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巨大推手,读书活动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正呈现出越来越独特的魅力。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市决定组织开展第六届“三秦书月·书香汉中”全民阅读活动。据悉,活动时间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至5月22日,主题是“丝路新起点阅读助腾飞”。

     经过六届全民阅读活动对“书香汉中”的打造,我市阅读现状如何?全民阅读的意义何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在改变现状上,政府和社会都做了些什么?4月22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市民、书店、相关部门了解了情况。
世界读书日
摄于汉中滨江公园
      
      现状:买书、读书的人没有以前多了

      今年50岁的顾师傅在大河坎经营着一家书店,每天下午,书店里总有前来读书看报的人。尽管如此,顾师傅坦言,“现在买书的人越来越少。”

      位于东大街的天汉书社,谈到近几年来的现状,从业九年有余的营业部经理曹国恒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买书的人少了。“三、四年前,书卖的最火的时间段,一天中客流量最多时段能达200人左右,现在只能达到先前的一半。”

      据汉中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三四年内,不含教材、教辅在内的一般图书的销售量呈下滑状态,在佛坪、留坝等县区的新华书店,一天销售额才几十元钱的情况时有发生。

      问题:碎片式、快速化阅读渐成趋势

    “以前上学的时候还读一些好书,我现在的阅读,主要是在手机、网络上完成的。”说到自己的阅读量,就职于某广告公司的严小姐这样说到,“纸质书,不便携带不说,读的时候还得有平静的心态,这对于我们这样整天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很奢侈。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花那么多钱在买书上。手机、网上就好多了,娱乐新闻、奇闻怪事什么都有,工作间隙想看随时打开就读,又不耽误自己的工作。”

      就读于我市某中学的90后学生晓晓说到读书,也有同样的感受:“我没有不读书,只是每次都在网上读。在网上读书方便、不花钱还环保。”在晓晓和她周围大多数同学的生活里,网络和手机已经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读书、购书都早已依赖网络。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快速阅读成为一种潮流,而这样的阅读大多是碎片式、片段化的,没有目的性。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不过从整体来看,虽然移动终端阅读的图书不乏主流的优秀作品,但整体上还存在“低龄、低质、低俗”的“三低”现象。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上充斥的大量媚俗“眼球作品”,抢夺了一定市场份额。如果追求短平快的发展,会对内容创作产生反作用,让作家失去静下心来创作的心境。

    “没时间读书”也是调查当中一些市民的说法。家住莲湖路某小区的徐女士就向记者说,“白天上班得忙工作,下班得忙孩子,一天下来什么都不想干了,更别说读书了。买书也是陪孩子去,我自己倒是很久没有买过书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无花无酒锄做田 2015-4-24 13:06
     措施:政府搭台社会推广全民参与

     政府搭台:
  
     清朝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总结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读书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享受,更是提高全民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为推广全民阅读,今年围绕“书香汉中”活动,我市开展了“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村镇”、“书香社区”、“书香工地”、“书香之家”、“书香军(警)营”、“书香县区”、“书香站所”等“十大书香”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阅读活动。

图书馆一角。(资料图片)

    在各部门、企业、学校社区,围绕相关主题积极组织开展读党史、读经典等主题阅读活动,运用征文、演讲、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激发本系统、本部门的读书热情。县区文化部门要组织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积极举办讲座、经典图书讲读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激发广大群众的阅读热情,使大众享受读书的快乐。文艺团体要围绕阅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

      在城镇、农村,活动以单位、街道、社区、文化广场为重点,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市民素质,培养阅读习惯等广泛展开;农村地区利用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平台,围绕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深入进行,贴近农民生活。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等重大活动相结合,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相结合,与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策划。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读书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注重读书个体,加速阅读微循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开展,推动全民阅读成为当地文化工作的品牌。

      社会推广:

     “因为相同的读书爱好,大家不定期的相约在一起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互推优秀书目”,这样的读书沙龙活动在万邦的“上旋的客厅”这家咖啡屋已经开展了三年。老板“上旋”(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起初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爱好,没想到活动开展以后效果很好,认识了一大批爱好读书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时,一杯香茗在手,互相交流最近读书心得,兴头上,有人还会饱含感情的朗诵出来。散文、游记、国学、传记、诗歌等都在我们的分享之列。读好书,能让我们知荣辱、兴衰,明孝悌,所以我们也是期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读书、读好书。”

      每个周六的早上,在桥北广场的“马踏飞燕”雕像处,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捧经典书目,对着大自然放声朗诵。这群读书者来自德道文化读书会,他们的朗诵经常会吸引散步过往的人加入其中。今年40出头的马老师是读书会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之一。几年前,在外地看到这样的读书活动后,她和几个同伴觉得很好,遂萌动了在汉中举办的想法。2013年,在团市委的支持下,德道文化读书会在市青少年宫顺利开展起来。“刚开始在室内朗读,后来我们把场地放在了室外。大家在一起诵读的主要是像《论语》、《老子》、《弟子规》、《大学》、《黄帝内经》、《周易》等这样国学经典,选择这样的书本诵读是因为古人的这些经典体现了中华道德文化的概貌,静心诵读经典,能德化心灵,教育人们孝敬、感恩,敬畏自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现在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小到几岁稚童大到耄耋老人,都有人参与。而大家选在户外诵读,一是在大自然中能更好的净化心灵,最主要的也是想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诵读中国经典书目的队伍中来。”

     全民参与:

      在快速阅读时代,与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电子书的趋势不同,市民宋先生更加偏向于纸质阅读,他还专门办了读书卡方便购书和借书。宋先生说,纸质书籍和电子书读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更享受“手捧好书,世界美好”的感觉。“电子书只能快速的浅层次阅读,有的好的段落和词汇不像纸质书可以随时勾画、圈点。看纸质书可以深层次的反复阅读,或体会其中的精彩,或体会其中的厚重,还不会像电子书那样费眼。对于我来说,以后还会一如既往的选择纸质书。”宋先生说。

      在大河坎一座淹没在林立高楼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四层小楼。外面看上去就是普通民居,如果你走进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四层的每一个房间的每一面墙,从天花板到地面,都被一架架木质书柜占据,楼梯间、房子角落也堆满了打包好的一包包书籍。这里是卢慧杰的“书库”,是他的家,但走进这里你会感觉书才是这个家的主人,人在这里反倒成了“客人”。

      从事古建筑研究修复的他在专业领域取得无数的荣誉,但这却不是他最骄傲的,七万多册的藏书在他看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跨越将近40年的藏书活动,卢慧杰坚持至今仍未结束。骑上一辆老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各个旧书摊甚至废品收购站,老卢怀揣一颗“救书”、“惜书”的赤子之心将几万册藏书百川归海,汇入他的书库,为那些被世人遗忘在角落的书籍建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卢慧杰说:“‘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要把这些藏书都留给后人,让先贤留下的这些珍宝都能得到更多的传承。”

      全民阅读,是政府行政有力搅动起的“一池春水”,是全社会营造出的良好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倡导阅读的大好时代,我们期待全民阅读从此能够固化成为全民共识,能够全年持续开展做到常态化。  (来源:汉中日报 记者 李荷 见习记者 曹娜)
大王派我来巡山 2015-4-24 17:44
已经很久很久没读过书了
汉江 2015-5-1 11:00
读书功利化的时代,读书变的奢侈起来了

查看全部评论(3)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