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要求严查公款吃喝后茅台等名酒价格暴跌 0 v& X5 d7 s. C
s9 z- q; D) B0 Y, [3 |5 C9 m 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茅台等名酒价格应声下跌,跌幅普遍达20%至30%。
7 b5 t0 l o" z b 专家指出,以往某些名酒价格“只涨不跌”并非“市场原因”,而是公款吃喝在为其“撑腰”,不仅导致了国内酒业的畸形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的蔓延。 1 g% L# E1 v! H. S/ f, ]
, `) M# `" j3 W% t6 h2 i* U: H6 u
禁令“一剑封喉”,高酒价“扛不住” / r+ w. Z9 H0 d* ?3 d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不少地方下发了“禁酒令”;刚结束的各地方“两会”上,“公款禁酒”也成为代表委员的一致呼声…… * f9 x6 K7 t! R( B# G% B3 e
随着“严查公款吃喝”的风声越来越紧,失去公款“撑腰”的某些名酒终于“扛不住”,纷纷降价促销。 ( A' K& E+ B2 b$ ^
在上海一家茅台酒专卖店,指导价1519元的茅台最低打出1360元的“促销价”。而去年同期,同样一瓶酒,竟被炒到2200多元,还一瓶难求。 5 z: a) T8 p1 {- v, D* U
另一名酒五粮液的情况类似,记者在上海五角场一家百货店看到,指导价1109元的五粮液以不到900元的价格出售。名酒“只涨不跌”的泡沫似乎已被“挤爆”。 & E! \/ p7 x. y4 |& v" a
“以往这段时间主要做单位生意,现在有关禁令一出,生意明显下滑。”一位高档白酒代理商告诉记者,“实际上一些酒企试图利用提高出厂价的办法‘保价’,但已经不管用了,高档酒零售价跌破指导价的比比皆是。” ! {& `! q! z8 k& s0 |- u7 p6 R, @
白酒专家铁犁认为,严查公款吃喝的情况下,酒价无法再靠公务消费支撑,高档白酒价格普遍降了两三成。 o1 w' T2 q9 v4 X2 f" Q+ c
一位长期从事高档酒营销人员说,公款采购是国内酒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一些红酒企业的销售,单位或公款采购占30%至40%,而知名白酒企业,公款采购超过50%的也不少,可以说中国酒类市场的一大“引擎”就是公款消费。 & a1 E, j. [- g, L0 Y5 n) p* `) o
《酒海导航》总编张勇认为,“管住公款喝酒,是打到了国内白酒市场的‘命门’,加上前段时间塑化剂风波,酒业尤其是高档白酒价格下滑是必然的。”
. w* x; `; |2 M* h/ a. _4 E 记者采访发现,近来公务接待中,喝酒确实收敛不少,有的将白酒改为红酒,就是喝白酒,上千元的高档白酒也有所减少。
9 G) V9 A! L$ Y# d; A7 O' ^; U/ M i5 g4 \) S& Y! c1 _
官场追捧啥酒,啥酒就会热销 9 ^+ K/ s3 |! A% o
一位酒业销售人员表示,领导干部喜好喝啥酒,啥酒就可以卖得火。而且在酒水市场上,促销人员喜欢施展“饥饿营销”的伎俩,即人为地制造短缺,以此推高价格。实际上,“公款喝酒”一旦被遏制,所谓的“一瓶难求”,很快变成了“吆喝促销”。 B" x. v8 W1 z: d/ ~- X( V) e9 M
这些年来,一瓶600元的茅台酒最高被炒到2400多元;原先不到1000元的小拉菲,也炒到8000元以上;1982年的大拉菲,则从一万元飙升到六七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如此疯狂酒价背后的一大“推手”,就是公款消费,或曰官员喜好。
! |3 x( i: Y- S( T# H据这位销售人员分析,抽烟喝酒是典型的虚荣性消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场酒风可以说是酒业“风向标”,官场上流行喝什么酒,市场上随之效仿这一风气,将其价格推高,甚至有人投入巨资炒作这一品牌。
$ g# h1 L, }. C- i 除了茅台、五粮液、国窖、剑南春、水井坊等酒备受“喜爱”之外,更有一些“天价”酒也上了餐桌。记者见过一种用中药材酿制的东君酒,售价两三千元一瓶,号称81度,实际上医用酒精才75度,酒业发展非理性程度可见一斑。
* C- x9 D( a$ S8 T! U4 ] 与此同时,“当好县长、抓好酒厂”的思维方式也不断发酵。“一些地方经济与烟酒产业关系密切。”一位从事酒业30多年的专家说,查询酒类销售网站,列入知名白酒的品牌多达上百个,从省、市、区县到乡镇,大多有自己的酒厂,可谓“酒气冲天”。
$ ~6 l$ I' W) U2 ~; c# Z “公款吃喝推动了酒业超常发展。”卡斯特酒业总经理潘汝显说,抑制公款消费,虚高的酒价马上“打回原形”,“毕竟每瓶800元以上的酒不符合多数人消费水平,实际上没几个人自己掏腰包买高档酒。” 0 q: V/ i4 K7 y9 s% T
# M" v" d3 [: A( ]3 c1 ^1 z遏制公款吃喝,亟待制定规范 5 ~. w, ]+ ~( O+ ^* i
这几年来,某些单位公款吃喝愈演愈烈,公务活动中“酒桌议事”“酒桌拍板”等现象,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长期关注“三公消费”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相比于公款出国、公车出行,大吃大喝尤其喝高档酒,更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谁都知道喝酒误事,群众对公款喝酒反映强烈。”
9 g: J; H* N/ R' J# |' _' O2 q4 s 与此同时,公款喝酒容易滋生腐败,譬如经办人员收取回扣等。另外,高档酒也是官员收礼的重要方式,因为变现比较容易,实际上“收酒就是收钱”。 & r2 e# |# b1 G, u+ \
在北京回收烟酒的钱先生说,白酒中“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剑南春”等酒回收量大,“其实都是别人送的礼品,收礼人一转手就可变现。” " ^6 A+ [ H b# X+ i9 L
从事商业地产的李先生专门建了一个酒窖,用以购买储藏高档红酒,他坦言:“最便宜的小拉菲、小拉图至少几千元一瓶,大拉菲、大拉图、武当王皆上万元一瓶,而且市场上有回收变现的渠道。”
3 o) n2 h! z. b. ?2 ?, m 汉中第一网建议,针对公款吃喝问题,应该尽快推出成文规定,明确公务接待中能不能喝酒、喝什么档次酒、喝多少等,要有具体的规范;还要制定相应的惩戒办法,完善公务采购制度,细化财务审计。另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
+ O l o# b# p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