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近日发布4月榜,共有9条流言上榜。曾一度刷爆朋友圈的“星巴克咖啡含致癌物”入榜。 1星巴克咖啡含致癌化学物质 流言:美国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裁决的依据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 真相:据《食品与化学品毒物学》期刊2010年刊载的《人类对丙烯酰胺安全膳食摄取量的预估》一文指出,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就会有罹患癌症的风险。按此计算,一位体重55公斤的咖啡爱好者,每天至少要喝318杯160毫升的黑咖啡,才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 2北斗地图App可取代GPS 流言: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该App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将可以替代美国的GPS。 真相:北斗地图属于地图软件,而手机地图采用哪个卫星导航系统来做定位,主要取决于手机的硬件,手机中装载了哪个导航定位系统的芯片就能用哪个系统来定位。如果你的手机不具备支持北斗系统的硬件,那么你下载了北斗地图App也跟北斗系统没有关系。 3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治愈率97% 流言: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治愈率达97%。 真相:这项研究确实存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RonaldLevy博士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但需要强调的是,该研究目前仍处于动物(小鼠)实验阶段,90只小鼠的模型,87只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换算下来治愈率约为97%,但这只是小鼠的治愈率。动物实验效果显著,并不代表应用于人体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所以,“治愈率达97%”完全是误读。 4科学家发现了“新器官” 流言:科学家发现新器官——间质,遍布全身可充当人体“减震器”。 真相: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该论文原文通篇都找不到新器官的说法。间质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就是若干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和内衬细胞组成的网状微型液体腔,把这样一个非典型的简单构造称作器官,实在牵强。 5乘坐扶梯时“靠右站立,靠左急行” 流言:乘坐扶梯,“靠右站立,靠左急行”是科学合理的行为。 真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乘坐扶梯时,确实要求“靠右站立,靠左急行”,但“左行右立”的方式会使电梯长时间承受不平衡压力,让电梯右侧严重倾斜,影响电梯寿命,增加风险。另外,自动扶梯留出一侧通行并不科学,因为在扶梯上走动不安全。 6草莓再次当选“最脏水果” 流言:美国非营利环保机构环境工作组织(EWG)列出“12种最肮脏蔬果”名单,草莓连续三年登顶。 真相:首先,EWG只是美国的一个环保组织,并不权威。这份名单也只是该环保组织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农药数据库项目每年发布的报告所作的一个推荐。而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会对各种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量制定限量标准。换句话说,决定这些蔬果是否安全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检测到农残超标”。所以,“最脏蔬果榜单”并不具备科学性。 7今年沙尘天多是因为三北防护林被砍了 流言:今年北京的沙尘次数比往年多,听说是三北防护林的树被砍了。 真相:首先,三北防护林并没有“被砍”。其次,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呈明显减少趋势。2011年至2017年,年平均出现沙尘天气10.3次,较1981年至2010年减少4.6次。近期沙尘天气的频繁出现与天气特点是紧密联系的。 8喝活蝌蚪能“强身健体” 流言:一段孩子在家长授意下喝活蝌蚪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据家长说,这可以“强身健体”。 真相:食用蝌蚪并不安全,蝌蚪体内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如果误食,会引发严重后果。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所以,食用生蝌蚪风险极大,千万不要盲从。 9用“达·芬奇睡眠法” 每天只睡2小时就精神百倍 流言:据说著名画家达·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觉,只要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睡2小时左右,也能保持充沛精力。 真相: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该睡眠法是达·芬奇提出来的,达·芬奇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进行睡眠也无从考证。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小时睡眠时,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地采取这种方法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甚至会导致身心疲倦、情绪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
城固县依托江湾社区优势,出台“免租+简装”创业优惠政策,
全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平整的操场跑道……汉中市中
疫情防控期间,烧烤店竟然变身聚众赌博窝点。近期,城固县公
孟夏五月,月季飘香。5月1日,正值“五一”小长假的头一天,
“五一”节日期间,汉中市市场运行平稳,总体呈现“商品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