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南郑新闻 查看内容

农旅融合让汉山村变了模样村新景美业兴旺

2019-12-6 11: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 评论: 0|原作者: 王茜 何淼|来自: 汉中日报

摘要:   《诗经》有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描述的就是位于南郑区的汉山,周公旦、刘邦都曾在此处祭天,当地流传着许多美丽故事和动人传说。如今,凭借优越的区位、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乡风民风,山村以实施乡村 ...
  《诗经》有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描述的就是位于南郑区的汉山,周公旦、刘邦都曾在此处祭天,当地流传着许多美丽故事和动人传说。如今,凭借优越的区位、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乡风民风,山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打造以农家餐饮、乡村民宿、农业观光、赏花摘果、登山漫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如今的汉山村,处处皆风景、徐徐花果香,俨然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亲朋聚会、户外探险的世外桃源。
农旅融合让汉山村变了模样
  游客在“花溪谷”观赏月季花盛开的美景。余建强摄
  农业产业园:成就更多“火热灯盏窝”
  “嘿!让一让嘞!”
  “来来来,尝尝这个,这个味道不错!”
  初冬时节,位于南郑区汉山腰的灯盏窝家庭农场人头攒动,格外热闹。汉山首届庖汤宴饮食文化节在这里火热开启,近千名游客相约来到这里品庖汤、赏歌舞、体验吃年猪的乐趣。
  12月3日,记者见到了灯盏窝家庭农场的创办者李燕霞,10年前常期在外跑车的她和丈夫陈志荣第一次来到汉山村,便被这里迷人的风光所吸引。决定在此安家后,流转山林地260亩,开始山地散养土鸡、种植玉米,500只土鸡一出栏,便被周边酒店抢购一空。2010年她又从南江引进优质黄羊27只,利用林地资源,开始仿生态黄羊养殖。
  “我热爱大山,喜欢山里的环境,尤其是这些年不断的外出学习,了解到大城市里我们的农副产品有多么畅销。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汉山里的美味!”站在自家院子三层观景平台上,李燕霞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道。
  2014年,李燕霞办起了农家乐,夫妻二人服务热心周到,农家菜实惠美味,深受游客喜爱。2016年,借着汉山旅游综合开发的东风,夫妻俩又流转560亩土地,开始仿生态种植猕猴桃。
  自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但她从没忘记邻里乡亲的支持,在努力壮大家庭农场的同时,她以实际行动反哺乡亲。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她常常为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公益讲座,传授自己的致富经验和产业技术,带动周边400余名贫困群众及留守妇女实现就近就业。15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常年在她的园区里务工,让贫困户年增收达5000元。同时,她还以高于市场价6%的价格收购周边贫困群众自产的腊肉、土鸡、竹笋等农副土特产,年均收购金额达150余万元。
  53岁的翟庭兰,是李艳霞的得力帮手,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每年能挣到3万多元,在我们村的留守妇女里,我算是挣得最多的。”
  如今,灯盏窝家庭农场面积达到1000余亩,集高标准果园、林下养殖、餐饮住宿、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画面跃然眼前。
  近年来,依托汉山旅游综合开发建成了陕西红海绿洲现代农业观光园、汉山花溪谷月季园、溢彩果业黄桃休闲观光园、汉山水果扶贫产业基地等七个产业园,占地达3200余亩。汉山街道办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的产业布局将这七个产业园连片打造,共联互通。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性治理,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初步形成了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让汉山景区保持“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美丽景象,也让游客从走读式的浅消费转变为留下来的深消费,让农户从外出打工挣钱转变为家门口经商挣钱,真正实现农业农村从一产二产向三产的融合发展。
  “院落自治”:“家长”带头齐心协力共奔致富路
  近年来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旖旎的汉山村越来越炙手可热,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忠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利用好优势资源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李文忠说:“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村干部从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的杂务中腾出手来,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发展村里经济,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后来我们就提出了‘院落自治’制度。”
  2017年,汉山村“院落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将全村按集中连片户、院落、地域划分成黄家大院、李家大院、曾家院子等11个大院,由院落里的党员、能人、乡贤来管理。哪两户人家有了矛盾、小夫妻闹了别扭、婆媳妯娌不和睦,院落长都能在“院子里”解决,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闹到村委会去了。
  平时,院落长就像大院的“家长”,不仅管理杂务,还向大家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定村规民约,把农村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植于群众中,鼓励大家做乡风文明的好村民。思想转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里规划好发展路径,大家一门心思发展经济。如今,村里63.4%的土地都流转到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扶贫互助合作社和扶贫互助协会,村委会再通过这三个村集体组织将土地流转给产业园区、经营主体,村民们通过年底分红、进园务工、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来增加收入。
  黄家大院的黄斌,是村里最有学问的农民,年纪轻轻就靠着勤奋和好学取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他种植黄桃、培育花卉苗木的技术远近闻名。他试种了30多个黄桃品种,效果都不错。
  黄斌的父亲黄积义正好是黄家大院的“院落长”,也是种植花卉苗木的行家里手,黄斌就和父亲商量着想要带领黄家大院的乡亲们,一起发展黄桃果园和花卉苗木园。“大院的乡亲们都富那才叫真富,大家都搞起来形成规模,这样才能把我们的黄桃和花卉苗木推出去。”黄斌说,已经有70多户村民有意向跟着他一起干,免费把树苗发给大家,并提供技术支持,果子成熟了,再按市场价回收。此外,他还吸纳了35个贫困户进园务工,帮助他们年增收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他还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自己的桃园开展了采摘节活动,从6月到10月不同品种的黄桃、红桃、彩桃渐次成熟,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卖出了8块钱每斤的好价格。
  今年,李家大院的院落长王爱全又为“院落自治”制度做了创新。他给大院的每户人家都做了分析表,将每个家庭及其成员做了详细分析,优点在哪,缺点是啥,哪些有发展产业的意向,都想发展什么产业……“谁家什么情况一目了然,管理起来更得心应手,带动他们发展产业更加有的放矢。”说起自己的“创新”,王爱全一脸自豪,村支书李文忠对他的这项创新也赞叹不已。
  汉山农业创客孵化中心:打造原生态农创品牌
  在汉山当地流传着““春赏菜花,秋赏叶,夏看月季,冬看雪”的赏景“指南”,“夏看月季”说的就是古梯田月季园“汉山花溪谷”。今年4月20日开园后的花溪谷一度成为游客爆满的网红打卡地,截至10月底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
  花溪谷内种植的月季、玫瑰多达100个品种,慕名而来的赏花游客络绎不绝。老板张四海说:“今年,我的月季园通过创客孵化中心的‘美丽汉山’微信公众号和‘汉山农创’小程序的推广后,超级火爆,光门票收入就近20万元。
  “创客孵化中心推出的小程序‘汉山农创’囊括了汉山村所有农家乐、产业园等创客孵化中心成员的各类信息,打开小程序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到的旅游、购买等服务信息。”汉山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罗斌介绍道,除了为成员提供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及APP的宣传,创客孵化中还向大家提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办公场所、农产品包装机器、冷库、农业技术培训等各类资源,用品牌力量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创建文创农业的品牌优势。
  李文忠告诉记者:“汉山创客孵化中心既是培育农业品牌孵化器,也是建设乡村再造设计站,还是农村人才培训地,更是市场的转化融平台,身兼数职,整合了汉山村的各类优势资源,各产业园之间也是互通有无,良性循环共同发展。”
  今年9月,在汉山街道办的支持下,汉山村流转土地1195亩,争取扶贫资金1000万建成汉山水果扶贫基地,鼓励有想法、有意愿的村民、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承包经营。该办副主任杨杰向记者介绍到:“汉山创客孵化中心提供这么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我们必须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目前已经有900多亩土地分包给经营主体,栽植了大樱桃、金太阳杏、枇杷、葡萄、草莓等10余个水果品种。”
  在水果扶贫基地,经营主体负责建园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具体实施,建园用工全部由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组织承揽后组织周边群众实施,园区建成后分包给各经营主体管护、经营、收益。
  “考虑到果树生长挂果周期长,2022年以前我们只收土地流转费用,2022年以后按收益的66%%收取租金,这部分收入在年底全部以分红的形式发放到村民手中。”杨杰说,粗略估计仅产权收益分红一项便可带动项目区域916户贫困户户均实现稳定增收600元以上。
  创客孵化中心还定期举办扶智讲堂、乡村振兴讲习所,邀请企业家、创业者、乡村创客及致富带头人为大家开展行业分析、创业分享、农家乐服务和管理培训;集中培养苗木花卉匠人、木匠等乡村工匠,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创客孵化中心还帮助成员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推出了腊肉、猕猴桃、土蜂蜜等一系列农业伴手礼,依托电商、农产品展销会等多个平台,帮助大家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罗斌在采访中说:“目前,汉山特色的文创产品也在谋划当中,我们希望把汉山农业品牌做优做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创客孵化中心所有成员享受品牌带来的价值福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