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略阳新闻 查看内容

惊!略阳竟然是魏国皇帝冉闵的故里

2016-2-2 12: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5| 评论: 0|原作者: 八字先生

摘要: 1552年明·《嘉靖略阳县志》:“冉家山在县北三里,山势起伏群峰环拱,乃晋穆时冉闵之故里也。闵始事赵,为武兴公,复为都督中外大将军,因废赵主即帝位,改国号魏,晋穆使人绘山水观之,以笔破其山脊,即令人照图断 ...
       1552年明·《嘉靖略阳县志》:“冉家山在县北三里,山势起伏群峰环拱,乃晋穆时冉闵之故里也。闵始事赵,为武兴公,复为都督中外大将军,因废赵主即帝位,改国号魏,晋穆使人绘山水观之,以笔破其山脊,即令人照图断山,而闵逐为燕所灭,今存冉家沟斩断垭故迹。”
       1731年清·雍正《略阳县志》“晋穆帝永和五年,后赵主遵以武兴公,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后石鉴杀其主,遵而自立,以闵为大将军。永和六年正月,石闵杀鉴而自立,闵姓冉,为石氏所养,至是复其姓,杀石虎二十八孙尽灭,石氏即皇帝位,国号魏,八年逐为燕所灭也。”“赵,石闵,本姓冉,略阳人,杀石鉴而自立,杀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至是复其姓,即皇帝位,国号大魏,改元永兴,后为燕灭。”“笔破山脊:县东三里冉家山。晋穆帝使人图闵故里山川,观之,以笔破其山脊,遣人照图断山,而闵遂为燕所灭。即今斩断垭也。”
略阳竟然是魏国皇帝冉闵的故里
        后来的清县志照录了前志有关冉家山和冉闵的记载。
        那么冉家山今在何处,清末《略阳乡土志》给出了位置,“冉家山在凤凰山前,旧志云在北三里许,冉闵之故址也”“凤凰山在北十里,下即凤凰沟,一名三峰山,一名巾子山,寰宇记山半有洞,名朱砂洞。”“龙泉山与凤凰山对峙”。“冉闵古城在东三里。”
       综合以上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冉家山在原凤凰山前。
略阳竟然是魏国皇帝冉闵的故里
冉闵古城故址

       而原凤凰山在北十里,下即凤凰沟。恰好吴家营高家坝与牌坊坝之间的后子沟门上进沟,就是凤凰沟,进沟半山现有崖洞形成的观音殿,再进沟又分为左右两沟,左沟上顶到了冯家山,右沟到了陈家沟沟顶上,就是大皇帽山,凤凰沟沟顶向东行,就来到了冯家山,这条线路我在2012年6月和11月两次随同山风户外群走过,印象很深。观原吴家营公社地图,凤凰沟上就是中梁山,山左是大黄茅山,东与冯家山连贯,冯家山下是头重梁,哪里有个斩断垭的地名,实地勘察,山梁明显有一条长约20米,宽15米,高8米平坦的一处人工开挖沟壑,截面呈矩形,就此推断,断脊处就是斩断垭故迹,冉家沟就是太阳沟上沟,中梁山就是原来凤凰山其中的一峰,冯家山就是冉家山,至于冉闵古城,应该是今天的头重梁,其位在老城原县治的东北面,距离相当三里。
略阳竟然是魏国皇帝冉闵的故里
      证明到这里,大家似乎不明白,冉闵是何许人也,值得这样去挖掘。实际历史上的冉闵,那可是大汉民族的大英雄,又是一代皇帝,至于说是不是略阳人,与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皇帝是不是同一人,都还需进一步去考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记载中的冉闵是个什么角色。
      冉闵(322年--352年6月1日),汉族,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冉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略阳竟然是魏国皇帝冉闵的故里
       冉闵所处年代是五胡乱华时期,是汉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发生内讧,史称“八王之乱”,致使国力衰虚不堪,居于北方和西域的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丁零、铁弗、卢水胡等胡族势力,趁乱入侵中原,大肆屠杀和奴役汉人,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大量汉人弃家南逃,中原汉人锐减至四百万左右,汉民族到了濒临灭族的边缘,晋王朝迁都南方,西晋遂灭。
       冉闵的父亲冉良(后改冉瞻),是汉族人和十六国中后赵的国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将领,并成为石虎养子,改姓石。咸和三年(328年),石瞻死于和前赵刘曜交战中。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冉闵支持石遵,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初石遵承若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杀闵,后石鉴密报冉闵,冉闵遂协同汉将李农、王基遂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并掌控大权。350年正月,冉闵去石姓,改姓李,并改国号卫。时石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密谋反冉闵,宦者告闵、农,闵和李农即废石鉴杀之,并诛季龙孙三十八人,同时致书杀胡令于各地,起兵造反,力图匡复大汉民族,全面引暴了积压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一日内数万羯人被杀,男女老幼无人可免,胡羯死者达二十余万。造成中原氐、羌、匈奴、鲜卑百余万胡人大返迁,返还陇西、河套和中亚老家。返迁路上这些胡族又相互攻杀,成功回去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此后冉闵自称帝,改国号魏,李闵恢复自己祖父和父亲少年时的冉姓。建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改年号永兴。
      冉闵的政策引来胡夷的反抗。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胡人将官纷纷响应。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战后,冉闵所据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等纷纷归降东晋,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352年,石祗部下刘显杀死石祗,投降冉闵,从而后赵灭亡。当时占据辽东并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机占据幽州,分三路军队南下,在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攻冉闵。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中计陷入鲜卑骑兵重围,突围中坐骑朱龙突然死亡,于是,冉闵被赶上前燕兵生擒。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领邺,冉魏灭亡。冉闵被送于蓟城(今天津市蓟县),慕后在龙城(今辽宁朝阳)被斩首。谥号为“武悼天王”。冉闵有六个儿子,其中四子冉裕被封武兴王。
      正因冉闵有此残暴杀戮,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政策影响下,误解评价,充满争议,自不必说。以至于主流教科书无法定论,不得不将这个扭转汉族命运的民族英雄故意忽略不宣。    曾有甄子丹演的冉闵大帝电影,就是还原冉闵这段历史的一个艺术再现。文史学者石志刚考证:冉闵祖居魏郡内黄县,其出生于兰陵郡,死葬于今辽宁朝阳遏陉山,另传说其下属将其衣冠归葬魏郡内黄。由旧略阳县志有多处错误记载分析推测断定,有关冉闵故里在略阳的记载有误,冉闵是因为出生于“武兴郡”(原兰陵郡),又被任命为“武兴公”,所以才被曾置武兴郡、武兴县、武兴国的略阳讹记为略阳人。因此,今陕西略阳并非是曾经挽救大汉民族的“武兴公”冉闵故里。县志中所记“斩断崖”及“笔破山脊”故事,极有可能是居住在“冉家山”“冉家沟”的冉姓人,依据《晋书》中的有关内容杜撰出来的。
       当地人讲,斩断垭故址说的是斩氐人武兴国龙脉。解放前后斩断垭仍存北魏佛龛,内有佛像,人称武兴娘娘,实乃北魏造像,历经一千余年至今相传,解放后仍有香火供奉,破四旧将其毁坏,之后风雨侵蚀,遗迹荡然无存。文革时修大寨地,当地出土北魏孝文帝时代墓志,社员鄙陋,将其砸毁,残片已不可寻。斩断垭传说还有一个版本,相传三国时期,为阻挡敌兵追击,便命将士将其挖出一道豁口,实乃以县志为蓝本,牵强附会,谬误也。
查《晋书》冉闵祖籍魏郡内黄人,即现河南省内黄县高堤乡冉村人,那里地处河南西北黄河北端大平原,根本就没有山沟,因此,也不可能是把河南内黄冉村的冉家山冉家沟错记到略阳。2012年,内黄冉村冉闵家族后裔发起,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集资,在冉村修建了冉闵纪念园,又名中华武魂园,包括冉闵雕像、剑林、华夏哭墙等建筑。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自发前去拜谒民族英雄冉闵。
       尽管现在没有看到冉闵在略阳的有关实物证据,只是推断冉闵不是略阳人,因此这个疑问还要永远继存下去,但据此史籍考证还原出的略阳地名却是能够肯定的,对于了解略阳地名渊源很有帮助。
       我认为不妨暂且确定冉闵故里就在略阳,从而可以塑造其形象,宣传其汉族大英雄的历史功绩,在略阳大造又一个旅游历史热点,为略阳文化产业再添助力,岂不更好。既然炎帝、黄帝故里可以在全国各有两个出处,发展势头且有互不相让之势,这对于发展略阳文化旅游产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因此笔者希望,冉闵这个略阳古代的皇帝,能为今略阳发挥点作用吧,不要让古人的良苦记载白废了。(微略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