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在汉中’对于更好发挥科教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点石成金’的效应。”9月8日,在汉中市庆祝第36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市长方红卫指出,全市要认真落实“学研在汉中”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民生普惠筑高原、创新品牌树高峰、开放融合搭平台,努力把汉中建成优学首选地、领军人才聚集地、创新创业新高地。 放眼今日之汉中,全市国民教育体系紧密衔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均衡发展、普惠教育惠及万千学子、集约化和规模化教育集团初具规模、优质教育资源多样化,为“学研在汉中”书写了良好开篇。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打造支撑汉中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原”,这既是我市筑牢“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庄严承诺。 推进均衡发展 共享优质义务教育资源 打造均衡发展的高质量教育,薄弱环节在农村。 骤雨初歇,金秋九月,南郑区最偏远的教学点福成镇白玉完全小学又热闹了起来,学生们迎来了新学期。尽管只有40名学生和10名教师,但这几年的教育投入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从风雨飘摇的土坯房到配套设施完善的三层教学楼,从生铁铃铛“打铃”下课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从全校仅5位老师到一群90后教育“新军”到来,教学设施、功能室和玩教具等一应俱全……38年默默坚守在这里的赵志老师,两鬓斑白的他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市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学校师资,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持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着力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全面完成27所中心城区公立学校新改扩建和76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全覆盖推行“强校+弱校”“城市+农村”等联盟化办学模式,让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扎实开展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5万人、1.1亿元,我市教育扶贫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为实现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和率先发展,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积极争取中省资金,2019年共下达中省市教育专款13亿元,提升改造贫困村学校100所、薄弱学校改造171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师1467名,培养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汉中名师等693名,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全覆盖开展农村小规模办学情况调研,多方面加强农村小规模办学水平,着力强化农村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建设与管理,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市创建达标。 强化基础建设 “普惠阳光”照耀每个学生 在略阳县灵岩路与狮凤东路交叉路口,略阳县育红幼儿园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四层综合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陶艺室、美术室、阅览室、电脑室、多功能厅……处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欢声笑语。在生活体验馆内,当幼儿和家长来到时,生活老师已提前准备好了熬制罐罐茶所需的各种食材:藿香、茶叶、麻花、豆腐、鸡蛋等,一应俱全。看到丰富多样的食材,孩子们跃跃欲试,边听、边摸、边闻,小脸上洋溢着新奇快乐的神情。在家长助教的帮助指导下,幼儿分组亲自操作,体验室顿时弥漫着罐罐茶独特的芳香。第一次品尝自己亲手做的罐罐茶,孩子们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幼儿园园长唐必会告诉记者:“为有效缓解县城学位不足、幼儿入园难问题,略阳县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该所幼儿园。该园2016年投入使用,2019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幼儿园’。” 略阳县育红幼儿园只是一个缩影,为筑牢“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基础,我市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力争教育的“普惠阳光”照耀每个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1486所,初级中学121所,九年制学校54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近三年,全市实施中小学改扩建项目2223个,建设标准化中小学校1128所,建成普惠性幼儿园672所,占比达87.21%,创建标准化高中25所。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实现“班班通”城乡全覆盖,创建市级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宿舍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828所、惠及学生达24.98万名。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创新实施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模式,整体提升了区域办学水平。编制《“学研在汉中”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和《“学研在汉中”三年滚动计划(2020-2022)》。概算总投资200亿元,在南郑区大河坎镇规划建设约5000亩的“汉中学研小镇”,高度融合教育、文化、技术、产业、资本等要素,推动“学研在汉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拓展优质资源 集群化建成“学研”新高地 任教于市龙岗学校的聂艳芬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出生在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学校招聘,她最终选择留在我市工作。谈及定居原因,她表示:“近年来,汉中组织了不少招商推介活动,吸引一批知名学府在汉落地。我已经在这边成家,将来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很方便。像我一样的外地师范生,如今不少都选择了留在这里工作、置业、生活。” 为满足社会多样化、优质化教育需求,我市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来汉兴办教育。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汉中市思源学校等建成招生,北京师范大学汉中学校开工建设……这不仅意味着未来我市又将兴起一座座知名学府,也标志着我市向致力打造“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我市将实施“优质+优化”和“高原+高峰”战略,完善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制度,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学生就近享有优质教育。积极推进“名校集团”“教育联盟”“教研企共同体”等办学模式,实现“名校+弱校”“名校+新校”联盟全覆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公民办交流合作,加强与东辰教育、北师大等知名教育集团合作,建设一批品牌学校。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资源体系,引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助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汉中。加强教育园区建设,不断促进教育发展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形成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集群。 “学研在汉中”,既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民幸福需求的重要举措,又是打造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关键。未来三年,我市将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满足新增学位需求。全市计划投资63.6亿元,建设612所项目学校,新建、改扩建一批校舍,配置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增加学位6万个。到2022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省级标准化高中达到9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考、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教研教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