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汉中新闻 查看内容

惊!40年,汉中人生活水平竟提高了这么多

2018-11-17 15: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 评论: 0|原作者: 罗 佩 张 庆|来自: 汉中发布

摘要: 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如春雨滋润大地,让汉中市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伴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汉中市人民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40年来, ...
        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如春雨滋润大地,让汉中市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伴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汉中市人民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40年来,汉中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4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40年,也是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从制度建立再到全面推进的40年。
        交通条件极大改善
        经济面貌的日新月异,离不开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
        40年来,汉中市干线公路路网等级显著提升,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978年底前,我市没有二级公路。1979年,我市第一条二级公路——汉中至褒河14.75公里公路建成。到2018年,全市建成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589.8公里,除佛坪县外,10个县区全部实现二级公路晴雨通车。原来时速20至30公里,市内2至3小时通达,边远县城4至5小时通达,提升到如今的时速50至60公里(设计速度),市内1至2小时、边远县城2至3小时通达。洋县土地岭、佛坪秦岭、略阳芋家垭、西乡红石梁、镇巴栓马岭等隧道贯通后,全市通行条件显著改善。总里程1018公里的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网,充分发挥了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协调作用,有力支撑了西汉、宝巴、十天高速公路、城固机场的建设及衔接,支援了西成高铁建设及沟通,成为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汉中市已基本具备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为了扬长补短,提高层次和质量,有效避免“全而不强”,推进汉中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打通对外大通道、构筑区域大网络就尤其重要。为此,我市建立跨部门、跨县区的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完善“四环红太阳”的道路交通体系;打通环秦巴深山交通环线,努力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都“两小时经济圈”,以公路微网络为基础,打通秦巴深山交通环线,同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产业配套承接;打通沿江旅游综合交通环线,以大旅游产业发展为契机,打通沿汉江干流堤顶路,形成由轻轨环线、旅游巴士环线、自驾车旅游环线、自行车旅游环线和徒步旅游环线构成的观光旅游综合交通环线;实现贫困村道路村村通、组组通,打通贫困村产业道路,促进贫困村脱贫;实施“4411”枢纽门户工程,即强化四大通道、建设四条铁路、发展一个空港、提升一条航道。以“三高三铁”为骨架,建设秦岭、巴山、陕甘川腹地旅游环线为重点,坚持水、陆、空“三线并举”,实现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四向突破”,推进汉江航道、城固机场二期扩建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把汉中建成畅达区域、通向全国、连接世界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随着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交通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不同的区域城市就是一个个细胞,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目前,汉中市境内有阳安线、宝成线、西成客专三条铁路。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与大西高铁共同形成华北至西南地区的新通道,大大提升我市的区位优势。为适应经济发展,根据中省规划,我市已着手谋划榆渝铁路、兰天汉铁路和阳平关至兰渝三条铁路联络线。截至2016年底,我市有国道G108、G316、G210,省道4条。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全省第3位。西汉、十天和宝汉三条高速79公里合围中心城区327平方公里面积,我市成为省内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的地级市;汉中城固机场不断拓展“四向融入”新航线,目前已开通8条航线,连通三大经济区11个重点城市,2017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万人次。
        社会救助送温暖
        回望过去40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如花般在百姓心中绽放,汉中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感谢啊,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救了我们全家......”说这话的是家住鑫源办事处崔家沟二组居民罗建民的老伴,她拉着民政人员的手,眼中噙满泪水,口中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几年前,罗建民因脑梗导致侧肢体行动不便,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全靠儿子儿媳打工维持家用。屋漏偏遇连阴雨,没想到儿子罗薇又出了车祸,一直在家养伤;不料儿媳妇张丽又被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奔走于西安等地治疗,花去数万元也不见治愈,一直靠药物维持免疫系统。不幸和灾难全都降落到了这家人身上,罗建民的老伴整天以泪洗面,束手无策。去年8月中旬,鑫源办事处民政工作人员在低保对象日常入户走访时得知其家庭困境后,第一时间赶到罗建民的家中调查核实情况,及时对其实施医疗救助;并考虑到罗建民家庭已没有了收入来源,且积蓄都已花光,儿媳张丽、儿子罗薇还需继续进行后续治疗,研究决定帮助其申请了城市低保,一方面改善家庭目前的生活困难,另一方面提高医疗的报销比例,以减轻其家庭的医疗负担。当10月份工作人员再次回访她家时,就呈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兜底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首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应保尽保”。汉中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于2003年。“十二五”以来,连续7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由2011年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2017年10月1日执行的500元,提高66%,累计支出保障金14.6亿元;农村低保由2011年的每人每年1600元(133元人/月)提高到2017年7月1日执行的3470元(A档290元人/月,B档230元人/月,C档160元人/月),提高116%。11个县区成立了副科级低保办和核对中心,定期与联席会议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市核对中心与市信息中心建立“一对一”多部门信息数据核对平台,准确认定需救助对象,今年市核对中心两次对全市低保、五保对象进行信息自动核对,共核查退出2760人。
        其次,医疗救助逐步规范,实现“病有所医”。“十二五”以来,汉中市共实施医疗救助43.93万人次,增长10倍,累计支出资金4.8亿元,增长近20倍,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台《汉中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实施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兜底脱贫医疗救助衔接政策,将低收入家庭和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纳入救助范围,最高救助金额由3万元提高了5万元。市、县和镇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另外,临时救助也不断规范,实现“救急救难”。汉中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于2008年底建立。“十二五”以来,共实施临时救助9.31万人次,支出资金1.7亿元。出台了《汉中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对象主动救助、及时救助,最高救助金额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全市176个镇街办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充分发挥“救急难”工作机制,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40年来,汉中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按劳分配制度更加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提出要让广大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大力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显著提高。
        2017年,汉中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12元,是1990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66元,是1978年的72.1倍,年均增长11.6%。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微薄工资收入为唯一来源的单一收入模式,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多种收入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53.44%和22.05%,较2002年分别下降16.92和2.54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15.07%和9.44%,较2002年分别增长10.68、8.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59.67%和16.90%,较2002年分别提高21.45、11.82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22.62%和0.80%,较2002年分别下降32.46、0.81个百分点。
        40年来经济总量大幅攀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1978年,我市生产总值不足10亿元,1996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6年全省位次从第7位提升至第6位,2017年达1333.3亿元。经济总量快速扩大的同时,发展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2017年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48.8倍,年均增长10.5%。进入2018年,生产总值增速表现更为抢眼,一季度、上半年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经济运行稳定性协调性增强,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开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大幅增长,按劳分配制度更加完善。2017年,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达16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17.4倍,年均增长12.7%。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830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92.5倍,年均增长12.0%,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1766元,年均增长11.9%;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0463元,年均增长13.2%;其他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8883元,与起始统计年份1994年相比,年均增长11.7%。
        从业人员就业趋势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汉中市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1978年,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87.1%和12.9%,其他类型单位占比为零。随着改革开改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呈现多元化发展,劳动力资源从单一的计划配置逐步发展为市场配置,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较快发展,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17年末,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比50.8%;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比6.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占比达43.1%。
        回眸改革开放40年,是波澜壮阔的创新历程,也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汉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汉中发布 记者:罗 佩 张 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