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南郑区大河坎镇三花石村的“平战结合”区应急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3 N) V5 f: N# G$ h3 B Z: h3 M+ _ “平战结合”区项目体量大、设计复杂,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设计床位700张,工期仅20多天。滨江新区从今年1月17日确定抢建任务至今,不到20天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土石方回填、地面基础工程,板房搭建也完成了80%,为今年2月10日竣工交付打下坚实基础。这个速度,也刷新了常规项目建设的“汉中速度”。
7 B, ~9 P+ L# M) t# j u
20多天建成“平战结合”应急区,“基建狂魔”发威!再现汉中速度!
2 ^, p6 {- i! D! @0 T# E" C* s9 M; V0 w
这个项目如何拼出“汉中速度”?
% ]' t$ L% P/ n" X' ^8 ?) [ 记者1月31日晚来到施工现场,板房搭建刚刚开始,时隔4天再来,项目雏形初现,内部装修已经开始,排水、供电等设施正在有序进场。- |- j& j" {/ N" L9 b
为完成建设目标,建设单位多措并举推进。
6 M2 C7 g5 n* \. `, [0 {5 O 滨江新区城建突击队队长廖聪告诉记者:“为保证项目科学有序推进,我们采取OA办公系统,设计、施工、审批等调整内容全部在网上进行,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一个事项的落地时间由线下的一星期缩短为现在的一天。”
8 x7 O: K9 L" C6 Q+ ~ “我们成立了四个突击队,将工程划分为多个工区,各条线分工协作,全力推进。”滨江新区云汉突击队一队长黄德亮说,“每个工区都由突击队队长负责全权指挥,大多数审批、调配、签字都是现场办理。在土方开挖初期,1万多平方米作业面积,有4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轮番作战。”
3 N1 b; Z# \/ ~0 R) a9 ^# N, K 记者在现场看到,4台塔吊同时转动,10多台挖掘机同时施工,渣土车一字排开等待装卸,场面颇为壮观。7 d) P M4 w; P! \3 J3 C
“通过多方协调努力,我们在全市征调挖掘机、铲车40多台,24小时连续施工,12天时间转运渣土20多万方,挖平了半座山,填平了22米的深沟。”滨江新区云汉突击队二队长李汉武告诉记者,进场唯一的道路不堪重负,被压断了10多次,最后用钢板覆盖才能通行。2 z; u( _1 Z7 I2 t
7 i7 A8 E6 }9 ?, N+ ]: U
20多天建成“平战结合”应急区,“基建狂魔”发威!再现汉中速度!
5 s: J6 w+ E9 _% K; N
3 X; R2 A4 ]1 [
“工人们都是三班倒,人歇机器不停,我们的干部也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都是连轴转,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吃着盒饭都能睡着。”负责工地后勤事务的丁昊炜从开工建设至今一直没睡过一个好觉,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5 y" \3 Z/ A0 y- j& U, w$ L7 ` 近20个日夜里,他们吃着简单的盒饭,奋战在尘土飞扬的工地里,偶尔裹着军大衣蜷缩在简易板房中休息片刻,内心还承受着家人不理解的痛楚。“汉中速度”的背后,是每一名建设者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埋头苦干、不负天汉的真实写照。
3 {& B* v2 w; g: H% B 1月26日凌晨4时多,天下着雨,作为滨江新区建设方项目现场总指挥的王鸿已经打着手电在检查施工安全,看到前方施工车辆轮胎打滑,有些着急的王鸿小跑上前,一不小心摔进了1米多深的水坑中,顾不得满身的泥浆,手捂着磕破的额头,赶紧上前指挥车辆脱困。: e/ h M/ f- ?, R9 T$ L" V
女儿1月24日过10岁生日,当父亲的本应精心准备,但滨江新区建设方项目现场副总指挥高海伟却在施工一线奋战了几个通宵,在家人的多次催促下,他才请假回家,仅仅陪女儿吹灭了蜡烛,便转身离开,拭去眼角的泪花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8 v: w1 P# v5 f( A w+ T+ j 汉小布有话说~
/ F j2 o3 Z8 H+ @9 ^" u 经过近20天通宵达旦地施工,项目即将竣工,更刷新了“汉中速度”,在这背后离不开每一名建设者日夜拼搏、努力奋战的付出,离不开滨江新区干部的担当尽责。! C% k$ Y% _8 b/ w- ~8 v0 X
迈入2021年,面对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就要以这样的“汉中速度”为目标,以背后的干部为榜样,担当作为、埋头苦干,用实际成效担当起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不负386万天汉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汉中发布记者衡俊昌)
" ~7 r) y/ p4 R1 w2 D# P* f R- u$ Q" H! }1 S# o
) D |+ s' C3 r7 W$ D6 t( ~; @, P, \+ V% Q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