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为近1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
猪肉价格连降两个月,但从11月下旬开始反弹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称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自2009年11月以来,国内CPI一直向上增长。
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时隔132个月后重新出现负增长,并创2009年10月以来新低。
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且由于这一年银根紧缩,CPI曾出现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随后伴随投资和信贷放量,物价指数由负转正。
环比方面,今年11月份,食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非食品价格由涨转降,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因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皆下降。冬季新品上市,带来服装价格上涨。
就同比来看,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回落及猪肉价格下降影响。今年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降幅比10月扩大了9.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11月猪肉价格虽继续下降,但环比降幅已开始收窄。近日,“猪肉价格反弹”正频频登上热搜。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1月27日-12月4日,猪肉价格每公斤40.29元,环比上涨了2.3%。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最近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是市场和季节因素。随着天气转冷、疫情防控下,猪肉季节性消费旺季随之到来,但生猪价格到达年前高位一般是在南方开始制作腊肉后。因此在冬至之前,预计猪价会震荡上涨,同时要看生猪整体供应量增幅。
疫苗研制拉动大宗商品价格回暖,PPI环比重拾上涨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同比降幅为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重新启动PPI修复趋势。
当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相关行业形成带动。11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0.9%。其他主要行业中,由于供暖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分别上涨2.8%和2.2%。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相当于10月份一倍,上涨面达六成。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11月份的PPI数据超出预期,这主要源于三季度以来,疫苗研制进展加速提振了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从而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由于外界普遍预计明年初国内经济将加速修复,PPI整体亦有望提速上行,这也预示着,工业品价格仍具备潜在上涨预期,并延续对资本市场相关周期板块构筑的利好支撑。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是反映某一时期内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程度。从历史数据看,我国PPI同比变化与大宗商品指数相关性较高,但大宗商品指数变化往往要领先PPI一段时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升背景下,将会对PPI形成更多支撑力。但需要留意的是,随着冬季来临,海外疫情反弹,这可能对部分工业品价格造成掣肘。(华商报 记者 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