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离乡入伍,从陕西辗转贵州,再到广西、湖南,历经抗战胜利到全国解放,与家人失去联系,解放后落户四川成都,虽与汉中的家人相隔短短400公里,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回乡省亲。如今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马正方,最是盼望与失散的两个弟弟再相见。
# a, j4 S! D9 ^. r0 Y
寻亲:18岁离乡入伍,汉中籍94岁抗战老兵与家人失散76年
* x8 l- J" }0 I, @2 k5 O
马正方老人
9 U/ h& a' O3 D 18岁参加抗战与家人断了联系
1 h) b5 `; O, @, a! ` 1944年,时年18岁的汉中市汉台区铺镇人马正方参加国民政府军第98军169师入伍抗战,参军第二年,母亲去世,家里来信盼望他回乡尽孝。但因部队到处辗转,便没有机会给家里回信,后与家人失去联系。
0 z4 V' C) U: N1 z; }# i 如今94岁高龄的马正方老人提及家乡和失散的家人便会情不自已、泪流满满,离开家乡的76年来,他一直思念故乡,挂念失散的两位亲弟弟,但因种种原因,成都—汉中400公里的距离,竟亲情两隔。2 o+ i: N: J' P; O4 D) r
6月27日,记者联系上马正方的女儿马俊春,她说:“我父亲虽然90多岁,但身体不错思路也清晰,他一直记得自己家的样子,2015年10月,我们曾带他回汉中寻亲,老家几经变迁,但位置还找得到,当年的桥和邻居都还在,但儿时的邻居玩伴早已过世,邻居的后代也不知道他家搬去了哪里。”
' h2 ]9 K/ C: r8 b, `. W; H6 i “我记得我走的时候,我二弟16岁左右,他叫马云利,三弟大概10岁,当时还没有大名,小名叫‘喜娃’。”6月27日,马正方通过电话向记者回忆自己亲人的信息。“我还在家时,我二弟跟着一个本家的叔叔叫马奉明,从西乡到铺镇学习贩茶,我们一家都是从安康迁来汉中铺镇做生意的,因为父亲过世早,我们三兄弟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在我参军第二年也去世了,我估计两个弟弟很大可能和马奉明叔叔走了,回乡后也未找到马叔叔的后人。”4 {! b- Y. L4 m1 E
曾两度回汉中寻亲未能找到家人
! K; e) s9 F' y( q$ Q5 O5 D 2015年至2016年,马俊春和两个哥哥带着父亲回到老家铺镇寻找亲人,都未能如愿,“我们去当地派出所根据父亲二弟的名字马云利和邻居的名字查过户口,都没有找到人。”" D/ l$ s& i2 {& l
据马正方回忆,他出生在汉台区铺镇西街,曾就读于铺镇乡小学,当时铺镇还属于南郑县(今南郑区)管辖。2015年回乡时,发现他家附近的酱油铺至今还在,还是儿时模样。而他家的位置早已被甘肃迁来的一家人居住于此,他们并不知晓有马云利这个人。. X' f. ^! F* d ?$ f
随后,他在铺镇找到了自己的表弟张世安(马正方姨姨的儿子),因为他离开家乡时张世安还未出生,张并不认识他,也和他两个弟弟断了联系,不知道搬去了哪里。7 F8 s: b1 d+ l- c+ K* f5 q
抗战老兵殊荣: D% n, L( e8 b# Q$ O3 {! Q! Y
马俊春介绍,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给父亲发了粮票菜金和一路放行的路条证明。随后,他行至成都,由于战争腿部负伤,政府便给安置在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公社花照壁大队落户,参加生产。直到2004年父亲才农转非,在城区分了房,享受抗战老兵待遇。' `3 W- u6 `( o4 ~
“早年因抚养我们三兄妹的重担在身,家庭困难,父亲连回汉中的火车票都买不起,他也一直盼着汉中寻亲,但由于种种原因,回汉中寻找亲人一直未能成行。”马俊春说。
- v/ c+ S0 p# ?- S, T) Y 耄耋之年最是挂念想见两个弟弟
0 M, Z y* b) j" u0 f 久别家乡的人见到家乡人总是格外亲切。早些年,马正方遇到陕西来成都养蜂的家乡人,他总是和人聊上一阵,还期望能与养蜂人顺道回汉中省亲。“如今只要提到汉中、铺镇,提到他的弟弟,他总是泪流满面,思乡思亲之情不能自已。”马俊春说。' d2 p- n- _' T* C3 B. c0 m
“我年龄大了,希望还能见两个亲弟弟一面,和他们团聚,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马正方深情地说,与家人失散75年了,他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他们,希望媒体能够帮助他了却有生之年的心愿。
7 H X6 h/ E9 p2 d- ?: N- k% _- m 6月27日,马俊春分析说,估计当年她奶奶去世后,父亲的两个弟弟应该跟着叔叔马奉明去贩茶了,他们有可能去了西乡,希望马奉明的后人能够看到这个报道,帮助他们寻找父亲的两个弟弟,让他们早日团聚。(华商报 记者 张映伟)! P' h6 { ~# l9 K
一起来帮助抗战老兵马正方寻亲,有相关线索请联系马俊春:13688004449* B2 @% e6 B$ q P1 P9 G/ P) t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