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介绍了各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其中,以汉中40年来驰而不息保护朱鹮的动人故事为切入口,生动报道了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挑战的情况下,汉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 D' z j( e9 _7 g X# }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汉中生态文明建设
' v% r# o+ `: t 部分原文如下. K5 L- M/ ~, `% w. \' j: S
“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 ~1 {+ J$ U! E4 ?+ _8 v/ e5 v
在陕西省汉中洋县草坝村,村民正利用晴好天气耙田犁地。“因为疫情防控,大家挣钱不容易,但是种有机稻能卖好价钱,我们心里一点都不慌。”村民张学文说。
8 Y1 C9 O7 o4 s7 Q- J. C( K# D+ n, }* Q/ ^ 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危的朱鹮在洋县被发现后,当地政府就提出了保护朱鹮生活环境的“四不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40年的生态坚守,造就了汉中优越的“绿色存量”,这个厚厚的绿色家底正在释放经济增量。
$ W# l& y; Y1 g% ^& o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汉中生态文明建设
' |9 u) ?4 B8 { “切实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关系,我们正在蹚出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路子。”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8 G' [& B( t I3 H ……
$ |+ X* _# y6 n 《人民日报》的关注和点赞源自于汉中久久为功的生态坚守。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秦岭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汉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道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绿色生态成为汉中永久的靓丽名片和宝贵财富。(来源:人民日报)
, C# }+ |. G" Z, w- w. T
* o* f9 U2 z6 E: C% S! [6 d-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