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367|回复: 6

[文学] 发现城固县清末举人科考试卷木刻本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3 10: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城固县文保部门在整理文史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份清末本县学子赴省城西安参加乡试的试卷木刻印刷本。
据我县文物工作者介绍,这一发现填补了该县科举文物空白,对研究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发现的这册清代《田明德朱卷》为线装本,系清末木板刻印。
       据卷首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城固学子田明德与胞弟田明礼兄弟二人同赴西安参加乡试。(预测是原公人)在本次考试中,兄田明德考中第66名,弟田明礼考中第95名,兄弟俩同榜中举,一时成为美谈。随后,田明德被清政府授以四川试用知县。
       这次发现田明德和田明礼二人的科考试卷,其中刊印的5篇策论,一百多年来保存完整,实属凤毛麟角。
       对这一珍贵文物,我县已作妥善保护,并抽调专人对这5篇策论文章逐一进行了誊抄、标点,并将收入《城固文史》第十六辑。(汉江走廊 )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4 08: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举人考上进士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机会,但是举人还是有做官的机会的,很多举人也是走的这条路。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5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自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朝延续了1300多年,至清末1905年废止,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5 14: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自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朝延续了1300多年,至清末1905年废止,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6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

     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

     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9 1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高考也快成八股了,学了那么多东西没记住几个,鸟语差点考满分有个毛用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9 18: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制度是古代笼络 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