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029|回复: 0

[汉中游记] 汉中褒谷口鸡头关隘怀古游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3-1-31 1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度鸡头险,谁知鸟道难?几回绝壁崖,百丈俯危湍。乱石排云出,孤峰带雪寒。晚来烟村满,何处是长安?”
1 A. |" _; M4 R3 W——《鸡头关》明.吴崇文 ! g% O$ _6 m* d& b" V1 |
          汉中,是中国栈道之乡,有七条古栈道经这里北上连接关中,南下通往西南。在距汉中城区以北约17公里,耸立在褒河西岸的连城山半山腰上,从褒谷口进入,就见有一条荒芜的羊肠小道,顺着山势,伸延进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褒斜道连云古栈段。 2 v1 ^9 R# H- o# B* j- _& q  s- x* v( X6 C

+ d( f( ]) v$ s+ Y% U
/ M$ k% {4 m$ e* |       在周日的中午,我沐浴着温暖的冬阳,顶着褒河特有的劲风,行走在一边靠山,一面临崖的千年古道上,向隐藏在深山中的鸡头险关而去。几百米高的悬崖下,褒河水轻缓地流淌着,隐约可见的情人桥横卧在碧波之上。3 g; f/ K1 U$ u$ \9 ]* G

# T$ S. l3 |; X( c/ }  j
7 s) ~* B7 [, q        褒斜道,是指从汉中的褒谷口至眉县的斜峪关,沿着褒斜二谷行,贯穿于秦岭山脉之中的便道。古时,它是连接关中和西南地区的捷径,长约240余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沿途,山势崎岖险峻,风光十分秀丽。 ! d7 L: g  |  u
6 B7 d' R# N1 @

6 B, b& L' ]2 z) M0 j; F         古时的褒斜栈道,就在鸡头关下。它沿褒河经石门而过。隋唐时期,因石门栈道太险恶,便由石门北改道稍向西南上山,经鸡头关到褒城,以避石门之险。明初增修新栈于山腰,故又名“连云栈”,俗称“北栈”。 4 G. f" q4 a4 {9 B8 E
4 Z8 `) N& W2 A. c3 ~" t1 N  Z
# H/ F6 [) {6 e# L5 \
         “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宫湦之妻褒姒,就出生在鸡头关下,成长在褒河水边;楚汉争霸时,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在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取得了胜
$ t" V7 Z, z! n8 S- w! U
6 N9 T" m" _% X. ]( L5 q4 I- E2 c; p! [& L4 b7 y; D4 ?+ f4 q5 l

. {0 Q4 ~$ c2 [, |, q. H
( X4 O0 k4 k/ `. }5 ?        荒草萋萋的褒斜道连云栈,如长蛇般蜿蜒穿行在山峦之中。道旁,一束束高山芦苇在风中摇拽着枯黄的腰枝;路边,一丛丛带刺灌木不时勾划着我的衣襟;脚下,一蓬蓬干萎的衰草被踩起了尘灰,显得十分地幽静和苍凉。。。。。。 $ W/ A  N/ Y. y8 P8 O- {7 W& A
+ [: i$ f+ v! b" l" d
: c6 q- @1 A* D) X+ U% Q' U& S1 e
        只见褒水破谷来,山空不闻人语声。在空旷的山道上,只有我和夫人的身影映照在午间太阳的光辉之中。走在连云道上,时常能看到在路旁草丛中、石岩下散落的断垣残碑。
" w" K' I0 C0 j/ I( y4 {% r1 m) S8 y- O3 G) z

: Y- `# D- j1 I- E1 D2 Q( G  z) n- O         上前细细观之:有的,碑文字迹清晰完整可读;有的,则被风雨的利刃刮去了字痕,无可辩认。这正应了在汉中流传千年的老话:“鸡头关的石碑数不清”。其中:最有价值的《贾大司马修栈记》、清罗秀书《八阵图说》、清人《关帝诗竹》等已保存在汉中博物馆。
+ s1 v$ ?, a- q+ o$ |# [  X7 `: K+ p1 {2 V, x4 J" {9 h8 n
# ?- c4 b: Y4 E6 F% k+ Z
: V/ g+ S# b3 ~0 z! Z8 g8 O
        转过两个山弯,眼前霍然开朗:在百余米远的山崖之上,一座红瓦粉墙的庙宇座落在漫漫古道上,在群山的衬托下尽显庄严;穿行于枯草成片的小路,不时可见有浑身羽毛油绿的翠鸟在枝头上掠过。
" W: G( ~% s1 w% M7 Z. ^( a2 W) h* M" i: J) L2 J2 c
$ `3 B# ^6 e( U5 g0 i( F8 W2 F2 O
        走近建在百丈悬崖上的庙宇,穿过十多米长的神殿下砖砌的隧洞,看着左右洞壁上镶嵌的众多古石碑,诵读着上面诸如:“保佑锡福”、“佑我无疆”、感而遂通“、功臣获汉”等历尽了沧桑的碑文,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大明和前清时期。
9 J: \$ ~2 a! w7 c: d+ c( z) G3 Z
2 y2 U! @3 e* g4 F! _, p, g
: w2 Z$ D1 D4 @* @         越过石碑廊洞,就是“黄石宫”道观。在观门的两边,一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对联,突出了道家的精髓。因是在寒冷的冬天,善男信女非常稀少,虽然今天是腊月十六,但宫门仍然挂锁紧闭,不见平日的香火缭绕。- `7 ~7 X; a, n" a

) x; \& D2 c/ Q1 R) N/ I7 {
( V8 t0 F4 A! H8 `- a0 ]+ P0 ~; {8 Q3 o, c- x, [
          鸡头关古刹究竟初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它千百年来“绝壁而立,跨路独出”于此地,是汉中北出通往三秦的咽喉,成为雍梁锁钥隘口。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真教龙门派弟子刘明财道长募化行医筹集了30多万元修缮了此庙,使之重现昔日的风彩。 3 N0 k# v& p0 {* u. l, l
9 v% G6 O# t/ [2 p. k! a" \9 g

  v( H1 S2 V6 e          出了道观,一直顺坡临崖上行,路也越加难走。地面上铺就的石条,经过千百年来过往旅行人的踩踏,已没有了昔日的楞角,凸凹有致,滑润无比,更显旧时的险峻与悲凉。。。 4 K6 h! [/ H) z4 Q: w+ s

" H1 z3 r! e5 Y: F7 M6 ?- s3 s/ Y
; {% @4 {. X( N          来到一个山梁上,但见花岗石裸露崖边,尽露峥嵘,身边页岩嶙峋,头顶巨崖垂悬。回望崖壁,上面镌刻着“欢喜岭”三个大字。想必是;在古时候,从东北边关中平原逶迤而来的商贾、官宦、仕卒等人,经过奇险的难行的小径,历经十余天的风餐露宿,越过鸡头关天险,到此终于看到汉中盆地就在眼前,那种欢喜当然是溢于言表了。
8 P6 y& L: h+ }3 |7 z: j, [. I0 y3 u1 p  |5 K

; Y! _5 Y& T$ q3 T+ f7 E% x* @; _% \# y! |* g- F" ]6 h
         行不多时,就见在一处岩石上,阳刻着一副《栈道行进图》。我在欣赏此画的同时,遥想当年:在滚滚红尘中,有多少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在这条路上,或策马前行,或踏歌远去,留下了千古的印记。 * ]- d! j; q* }' V

; z8 |4 h) t( G5 ]% L) S$ ]' u* }- |4 b4 N+ @$ x/ N. n
         不远处,有人利用山石的纹理,雕刻出了2米多高的鬼谷子塑像。鬼谷子,又名王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长于持身养性,通晓纵横之术,其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人。 , {6 C1 P. ^, y9 w/ x$ `, N& L# C8 o

, ]- [7 o, ^1 ~: g& t4 R2 z
8 l' I5 f# h& e5 V           快上鸡头关时,一只巨型的石龟突兀在我的眼前,它探头俯视着山脚下波光粼粼的褒河水库,像要发现什么?又好似“神龟探海”一般,栩栩如生。我看着此情此景,不由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 x( w! A: T$ M& g& d3 `+ @
+ h* P1 c3 _) Y- @+ r9 I
: L% F( ]4 o( Q0 V; Q         我终于登上了褒斜道闻名遐迩的鸡头关。鸡头关在七盘岭上,是出汉中的第一道屏障;这里,径宽不足2米,脚下壁立千仞;关下,有一块巨石,就像鸡头上的雄冠一样,斜插到崖下数百余米深的褒水之中;山风阵阵袭来,俯望深陷的褒河水库,让人眩目。 + r  ?5 q" p  P# E! M
9 E! `% ?0 U/ S/ k' ?
. H1 I" G! Y: x# ?
         据《褒城县志》载:“县北十里曰七盘山,上为鸡头关,有大石自麓至顶,层棱兀出,状如鸡冠”。 2 O" l3 o0 P" f# z8 w0 s% L

2 k6 k/ y; R: u8 }4 H# x1 {5 {. x  v8 N, Y
         鸡头关口,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曾经多次发生过夺关之战:明崇祯七年 (1634年),褒城知县易道粹断栈道,守险关,“秦蜀梗塞”,致使李自成起义军被困于汉中,死者过半。; u+ k  V9 y1 @4 E5 ~
4 A2 }1 O8 j  [" }" O: v
  G2 b# n# l, u& l8 |
         如今的鸡头关,洗尽了当年的作用与辉煌,岁月悠悠,古道茫茫。鸡头关下,则是88米高的褒河水库大坝。坝下水中,是被淹没了的东汉时期开通的石门隧洞,它长约14米,内有著名石刻:《石门颂》、《石门铭》。
5 U  o  b) M- y' z( F1 ~$ N          鸡头山下石门游,游到石门看龙湫。龙湫自古龙潭下,潭下弯曲一点油。一点油石高万仞,万仞绝壁对江流。江流有声出谷口,谷口春残翠屏收。翠屏崖上仙为石,石为舞裳几度秋。秋水为神玉为谷,玉骨龙肌跨龙虬。龙虬虎豹连狮象,狮象重重千古留。千古石门对石虎,石虎断崖若人愁。愁人断崖题诗句,诗句悬处高云楼。云楼顶上行人过,行人过往永无休。永无休时游石门,石门天梯上鸡头。
- T" e. s7 b0 E3 ?. W——《游石门》唐·李白" H+ r# W! ]2 E; D! @8 g- q3 _
/ W1 E( l8 O7 c' @0 o; E
(天地游侠365): E* O: Y+ Q  K+ v5 }& N/ X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