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自从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曝光的营养餐问题,一直接连不断。在这些新闻中,我们看到,营养餐卖到学生手上的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往往有着很大的价差,学生根本不可能吃饱吃好。那么,又是谁,从孩子嘴里夺食?从网络上的民意看,大多数人的矛头不是指向了送餐的供货商,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官员。" z7 Q& Y" {( r: B. s% i J) ~
8 z5 ]' o/ E1 c+ }; b- r! i
显然,这样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从许多报道可以看到,明明市场上有其他同质价低的食品,却进不了学校。《新京报》就曾报道,广西那坡县有学校给学生买“壮壮水牛奶”,这种奶一盒批发价2元,但到学校采购却花3元,相关采购人员为何如此闭目塞听?许多高价营养餐,有时会出现过期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此次支教大学生小梁就报料,供货商上次拉来七箱过期牛奶,但对于这些无良商人,有关官员为何异常宽容,继续允许其供货?% L1 l+ x$ e' L! f* d i) F
* a. i6 O! p8 L9 L+ @ 媒体曝光出营养餐问题,一些地方多纠正了事,哪怕对责任官员的行政责任追究,都毫无动作,这样的现象,无疑很不正常。事实上,每一份“吃不饱的营养餐”,其实都是一份举报函,纪检监察部门有必要积极介入,查清真相,看看“营养餐”中究竟有无腐败。对于营养餐问题的追责,不仅包括采购腐败的问题,对于地方官员失职渎职问题,同样不可遗漏。例如,营养餐资金不及时到位的问题,对此央视就有过报道,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资金的问题?2 p! N2 |) j/ x
# X5 r D O4 l3 u4 T 例如,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明确要求各地要完成学校食堂的建设,但在许多地方,学校食堂迟迟建不起来,地方官员消极执行国家政策,难道不应问责?
$ l) f0 b0 m4 R; a4 v(洋州大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