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223|回复: 6

[养生交流] 小雪时节应肾气暖情绪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2-11-27 11:57:54 |阅读模式
        大雪小雪又一年,阳历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也是天蝎宫和人马宫的分界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气节后,气温继续下降,是阴寒持续增加的过程,天气多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影响,变得情绪低落或感觉压抑烦躁。从中医角度来说,抑郁发生多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所致,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出现的七情变化,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诱发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每到这时,应调节自我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节喜制怒;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此时节的养生重点是“养肾气,温暖情绪。”

小雪时节应肾气暖情绪

小雪时节应肾气暖情绪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抚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早睡以护阳气,晚起以养阴气;冬季应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否则会因缺氧而感到胸闷或梦中惊醒、出虚汗。此节气较立冬节气更冷,寒性凝滞,易使气血凝结阻滞,导致身体疼痛。因此,应加强腿脚保暖及藏阳养肾。减少寒冷、大风天外出时间;穿保暖的裤子、鞋袜;每晚睡前泡脚,最好用绿茶、新鲜姜片、花椒、白米醋各2两煎水,水量以没过脚踝为宜。可活血化瘀、散寒祛湿。如边泡脚边搓腰(两手抚腰,上下搓动)更好,可疏通经络、温肾壮腰。用热水泡脚亦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另外,毋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金匮要略》曰:“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
 
    另外,冬季多晒太阳,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阳气、通经脉的作用。


    “冬应肾而养藏”,小雪节气是补肾的好时机。但要科学进补方可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肾在五行属水对应黑,平时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以补养肾之元气,如紫米、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同时,此节气燥气较重,加上穿得严实,体内热气不易散发出去,以致生“内火”。因此,多吃些清润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豆腐、香菇、海带等,最好是煮汤食用,既暖和又能清内火。另外,冬季进补贵在相宜,血瘀质不宜大补,因为血脉不通,造成“补而不达”,反倒淤积成毒,加重血淤。适宜吃一些降血脂、温补性食物和益肾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腰果、芡实、山药、核桃等。

    应少吃寒凉食物,少喝咖啡、烈酒,少抽烟、少吃大鱼大肉,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冬天肾气旺,而咸入肾,因此要少吃咸味食物,防止水盛克火,对心脏不利。如螃蟹、蟹黄、鸭血、墨鱼、猪血、文蛤等。此外,保护肾气要少寒凉,少咖啡、少烈酒,少抽烟,少大鱼大肉,同时大热、滋腻的进补品也尽量避免。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此时节忌吃腰子、芋头、胡椒、花椒、韭菜、獐肉、猪肉。《本草纲目》言“惟十二月可食芋头,他月食之发病。”《金匮要略》“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千金方》“十月勿食椒(胡椒、花椒),伤血脉。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上无光。勿食獐肉,动气。勿食猪肾,十月肾旺也,不令死气入肾。”《白云忌》“十月忌食猪肉,发宿气。”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养生专家提醒,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多是阳气不足。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因此建议市民多做一些锻炼,以室内运动为好,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不要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饭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7 14: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多喝水,该怎样通过日常饮食来缓解冬日的干燥呢?
        冬季饮食“多酸少盐”润肤养颜
        首先,要少吃盐。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因此,冬季更应注意限盐。
        其次,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因为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滋润皮肤。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是种 高效抗氧化剂,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
        另外,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 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冬季,一天吃个水果,是补水的理想选择。
        最后,冬季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出现后,许多不了解原因的人反而会增加泡澡次数,以为这样就可以减轻瘙痒症状。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但无法减轻瘙痒症状,反而会加重。
        “泡澡、搓澡以及洗澡水温等,都应根据气候及个人皮肤状况随时调整。老年人最好一周洗一次澡,不要过度搓洗,水温保持适中即可,不能太烫。”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7 15: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鲜明表达了“小雪”节气的特点。在这个预示着冬季已近在咫尺的时节里,市民该从饮食、起居等全方位关注健康养生。畏寒者可吃点羊肉、大枣御寒,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防止心血管意外,同时在运动时也应以平和为主。

怕冷者吃点红枣御寒

         上周四迎来冬季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小雪”时节多刮西北风,气温也将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市民们逐渐开始添上厚衣厚被,注重御寒保暖。而注重进补的苏城人,也都纷纷会从饮食开始来调养人体。中医认为冬季人们皮肤收缩,新陈代谢下降,因此在进补和饮食上需格外重视。如今,人们在进补时已不再是单纯地补,而应根据自身体质的类型适当“调补”,因为并不是任何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都适合自己,盲目食用,反而会造成不适。
          比如说:“小雪”过后气温将逐渐下降,面对越来越低的温度,有些畏寒怕冷的市民又开始发愁了。气血不足的人在冬季容易怕冷,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不妨通过饮食上的调理来为机体增加能量,多吃助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大红枣等。除了怕冷外,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冬季会出现口干、咽喉干涩,以及脸发烫等现象,这些人应注意少吃羊肉、牛肉等助阳食物,以生津养阴为主,比如:多吃点木耳、桑葚、百合、乌骨鸡等,是适合这类人群的不错选择。但需强调的是,无论在药补,还是食补上,都不应盲目,不随波逐流,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选择恰当的食物。

羊肉炖萝卜可防内火
        最近,还不到30岁的小王非常苦恼:不仅脸上的痘痘大爆发,而且口腔溃疡也很严重。其实,这些都是体内热气散发不出、内火旺盛的表现。
        天气逐渐寒冷,人们都喜欢食用热腾腾的食物给身体保暖,一些年轻人尤其喜欢食用麻辣味的食物,但是,麻辣味的食物容易助长内火,在这个时节脸上容易冒出痘痘、嘴里频发溃疡也就不难解释了。除此之外,在一些密闭的办公大楼里,也会逐渐开启暖风系统,对于常驻办公楼里的办公室一族来说,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感到口鼻干燥,似乎体内会有一种要“冒火”的感觉。
         对于这两种情况,营养专家建议,在饮食中可以多食用白萝卜。俗话说:“冬季萝卜赛人参”。中医认为,在冬季食用白萝卜,可以健脾养胃、益气补精,预防疾病,有益健康。经常食用可以帮助人们因为摄入肉食过多而产生上火,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比如:将羊肉和白萝卜一起炖汤,是人们在冬季传统的食谱,羊肉萝卜汤不仅能滋补身体,还可使身体暖和。此外,平日里多点喝水之外,多吃些水果,也显得尤为重要。还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水果。比如:生梨可以解燥,物美价廉,对于缓解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都有很好的效果。生梨可以生吃,也可以放些冰糖炖煮后食用; 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不仅清热生津止渴,还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此外还可润肺清肠,健胃健脾,增加人体消化功能;柚子可以降火,抑制口腔溃疡,而且口感清爽,香味宜人。又因其个大皮厚,易于储存,在冬季也是不错的选择。

情绪低落可多晒太阳
         随着冬季到来,有一些人开始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原本应该精神百倍的工作时间却总是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开始变得嗜睡、情绪低落,对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冬季,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这与日照条件以及处于冬季特有气候下人体机能调节有关。有研究发现,随着冬季到来,白天的日照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而光照时间缩短,可能影响人体情绪。此外,日渐寒冷的冬季还会使新陈代谢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失调等现象的产生。
         在冬季,市民最好要多进行体育运动,通过运动来调节大脑和心脏的血氧供应,使人体处于精神饱满的积极状态。最好选择在有日光照射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增加冬季人体光照时间。老年人在运动时应以平和为主,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剧烈运动。老年人选择运动的原则应以“气不喘、心不跳”为主,因为剧烈运动反而会对心脏和肺造成不好的影响。其实是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不在于一次运动量的大小,关键还在于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
        除了运动外,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比如:食用牛羊肉等一些热量高、活血健脑的食物,或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对于调节大脑功能和情绪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平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听音乐调节情绪。

气温骤降防心血管意外
        对于老年人来说,小雪过后寒冷的天气会使外周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因此,血压也会相对升高。的确,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比如:心肌梗死就是冬季的高发病,一些老人由于保暖不足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导致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死。
        此外,冬季还容易发生中风。这是因为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适应能力差,血压就会随之升高,此时就容易发生中风。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纪增长,生理调节机能逐渐降低,抵抗力也不如从前,因此,“小雪”过后,建议不要长时间处于外界寒冷的环境中。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杨向军教授建议说,家中的温度也要有所控制,不能太温暖。过热的室内环境容易使皮肤为了散热而汗腺大开,若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遇冷气来袭,容易外感风寒,风寒又容易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适度保温在“小雪”过后尤为重要。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7 1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作品,楼主辛苦了,O(∩_∩)O谢谢分享!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9 0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9 0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雪节气养生概述

  农历:十月(小)初六

  风俗: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雨,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谚云:“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小雪过后是加工腊肉的最佳时期。

  起居: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节气之养生

  廿四节气的“小雪”,它是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它是寒冷开始的标志,一般在中原地区已开始下雪了,而在我们南方地区则已是明显的深秋时分,秋风瑟瑟、秋雨阵阵了。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隆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这样的气温下佐餐靓汤宜用莲藕煲鲤鱼,它有滋补气血、滋阴补肾之功效。

  秋日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量较高,且又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颇为适宜。秋日也是鲤鱼最肥美之时,故莲藕煲鲤鱼是深秋时养生汤品之一。

  材料:莲藕500克、鲤鱼1条(约400~500克)、生姜3片。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

  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

  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即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也是“静者寿,躁者夭”的最好说明。

  小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姜教授告诫大家,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老话说,小雪节气前后一定会变天,太阳似乎被乌云藏了起来,气温也低了几度。而且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普降小雪,南方则会有降雨的天气。从这个节气开始,冬天的感觉更浓了,天气也更冷了,阴冷的天气对人的身心都有不小的影响,那么如何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其中的学问可不少呢!

  小雪节气前后,这段时间,天气常是阴冷晦暗的。从中医角度来讲,此时身体内循环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

  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多穿衣服来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阴冷时节,还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会造成肝脏功能紊乱,诱发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因此专家也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朋友,这段时期,最好能让家人陪伴身边,一旦出现不适,能及时送往医院去救治。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29 23: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