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7969|回复: 0

[闲谝] 汉中老家的农村,修楼房就像一场“军备竞赛”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22-3-25 2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汉中老家那地方,你家楼房有多高,腰杆子就有多硬,有时候楼高一层比辈分高一辈都管用。
9 h9 |8 r; y' i1 ~  每年回老家就见着村头村尾,挨家挨户比着修房,一层两三百平米不够,还要三层四层得冒。从砖厂、水泥厂赶来的货车,源源不断的给村民输送弹药,这场“军备竞赛”谁家都不甘落后。      

汉中老家的农村,修楼房就像一场“军备竞赛”

汉中老家的农村,修楼房就像一场“军备竞赛”

3 p4 H' F( F  X  }7 e9 z( z  老家,路严的楼$ O; e, e: \* c4 O0 W, c
  修房的主要是这三类人,第一类是在县城做生意,或是在工地、商店干活的年轻人。头些年结婚的时候,屋里挖了三四层的地基,先修了一两层,布置了一间婚房。这些年又攒了点钱,就立刻请先生选个吉日,给老屋升个级——一层的变三层,两层的变四层,比秧苗长得都快。
0 d" I: r% E8 c. @6 M% g5 q: Y: \& ]  房一升级完,攒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于是,就能看到有的高楼外头瓷砖没贴,有的是窗户没装上,有的屋里水电都没通。一座座砖红色的高楼野蛮的立在土地上,人住着清冷,喊一句吃饭了,楼上楼下的还得通一道电话。夜里一有人经过,各路的狗吠声就在空屋里回荡,阴风阵阵。过一阵子,一旦又赚了点钱,就立刻给楼房贴个瓷砖,安个窗户,买一个沙发,添一个衣柜,百尺高楼就是这样一点点攒出来的。' p+ u) v5 C5 m/ |
  第二类是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他们把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照顾,两口子蜗居在城中村,一年到头来只过年回屋待几天。平日里,他们把攒下的钱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父母账上,请他们联系先生算日子,联系镇上的筑建队,谋划家族复兴的伟大计划——修楼房!8 g+ ~% y8 _  e9 s2 ~
  一过年,就连忙从外地奔回来。村头的好事者一见到他们就围上去:“你家新房修的多阔气,整整四层!在外头把钱挣到了啊!发了大财了啊!”
' F* C9 ?* e3 n; C9 f  “明年啥时候又出去,把我家娃也带上”
/ H8 |" ]3 g; [" Y$ r0 h/ q1 z  “这镇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挣不到钱!让我娃也跟你出去挣大钱吧!”
& a8 @. b. N  [' G% `  在外务工的心酸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心里头只是自豪与窃喜,说话声都比在城市里高几个分贝。然而当他们进了楼房,才真实的看到四处积满灰尘、水泥、砖头的毛坯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今晚的新房都是临时用蛇皮口袋围出来的钢丝床,床边生着柴火堆,发出微弱的光芒。小女儿躲在奶奶身后,胆怯的说了一句:“叔叔阿姨好。”此时此刻,背井离乡的内心又该是多么的惆怅惋惜......8 ^" K2 M# q+ ]" W5 v
  第三类就是我舅舅这样的人,在外头挣了些钱,在县城里也买了房子,儿女也各自有了家,但就是固执的要翻修老家的旧房,虽然一年到头来住不上几次。
, O" i5 {! P* v0 X0 F  年前舅舅只说屋里在修房,我以为只是把平房稍微修缮,没想到老房竟倔强的堆出了三层半,一层足足有近两百平米,在一众楼房里终于昂起了头颅。我笑着说:“舅舅,修这么高啊!一个人住一层吗?都能开宾馆了!”, _) H' ?5 v6 H
  舅舅只是一声不吭的抽闷烟。0 N2 @- F4 m6 N2 W
  有时村里无意中起了一座精美的小洋楼,即使不认识主家,大家却都知道这户人在外一定成了龙成了凤。随后,有好事人就开始四处打听这户人姓什么名什么、亲戚在哪做官,跟自己祖上有什么牵连。紧接着遇事碰着了对方,也一改往日的赖皮泼辣,开始低头弯腰变得谦虚讲礼数。
( n0 N4 l: c9 ]0 P4 x5 W% [  我仔细回想,这种人我在村子里常常遇到,我常常也是这号人。
0 `/ K& Z5 S9 p9 Y7 V3 N0 {1 s  我在村里晃悠,经常遇见老熟人邀我进屋坐一坐。我见着从前的老平房换成了小洋楼,墙面贴着精美的瓷砖,精雕细琢,风风光光,真替他高兴。然而一进屋,却瞧见电视蹲在茶几上,拖鞋扣在桶盖上,尿盆和瘸腿板凳挨着墙,稍不留神,院坝里的鸡鸭又钻进了堂屋,弄得一地狼藉。老熟人端着碗,连忙吆喊着把鸡鸭往出去赶。我就识相地往屋外走,笑着说屋里人也喊我回去吃饭了。- @3 K8 ?5 n9 m
  我也问过父亲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把房修这么高这么阔,明明就只住一间屋。父亲也像舅舅那样抽着闷烟一言不发,随后只是叹了声气:“穷怕了。”
+ V. w+ R" E) ?6 i: i* A3 T( E  我努力的将自己归类,却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我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无法习惯农村生活,但又无定居城市的能力。我退不了,又进不去,悬在这座城市的半空中无处安身。这一筹莫展的25岁啊,走在哪里都像是流浪。(来源:贞观   作者:路智凯)
$ R, |7 M- j: l2 b+ H/ i% R% W. S

3 [2 }' S' N7 }& S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