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7319|回复: 0

[发展] 洋县“鹮乡易俗会”育出文明新风尚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20-11-16 07: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鹮,因其对配偶的忠贞而被誉为“爱情鸟”。10月15日,一场不一样的婚礼在朱鹮故乡洋县磨子桥镇举行。" o5 S; w% B9 |8 d" R
  婚礼上,磨子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冯定源将一件内嵌朱鹮浮雕、外刻家风家训的心形水晶摆件作为新婚礼品送给一对新人。送礼品、育新人,传家风、敬父母……浓浓的仪式感不仅让在场群众深受感动,也让整个婚礼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6 f8 i/ J6 v! t( O& r
  通过植入教育元素,原本常见的生日、婚礼和葬礼在该县被打造成了群众乐于参与、易于受教的“鹮乡易俗会”,革除陈规陋习的文明新风也随之在鹮乡大地绵延开来。
. L* j, F' o7 {1 G3 e/ y& Y  温暖有“情”生日会+ z7 a+ S* [. Q! U  B9 H! x
  智果村所在的谢村镇是该县家喻户晓的孝道故事“谢孙桥”的发源地,敬老爱老的美德在这里传承多年。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群众孝老意识淡化,不敬不孝现象时有发生。5 b( w; x( V2 ^9 Y$ [4 X' c
  横幅、标语、宣传画,提醒、劝说、大会讲,一些人似乎并不在意。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峰清看来,现场体验也许才是最有成效的宣讲。
- f: E0 n" o& C) \1 {* C  7月19日,智果村首场以“健康生活·快乐长寿”为主题的敬老生日会在村委会隆重举行。听说要为80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不仅老人们的家人来了,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来了,就连放假在家的孩子们也来了。
8 e; q4 t$ ?7 Z6 k% g6 P2 J  G  “我从不把伺候婆婆当负担、当麻烦,婆婆心情好、吃得饱、睡得香,身体才能健健康康,这样反而给我们减轻负担、减少麻烦。”会上,3组孝老敬亲模范李培兰一边为婆婆梳头,一边跟乡亲们分享着她的孝老心得。
# U7 ]' s( E2 P2 Z0 U* k  按照“同唱一首生日歌、分享一个家风故事、传递一次身边感动、交流一番心得感悟、拍摄一张全家福”的实践设定,8位老人在志愿者和村民们合唱的生日歌声中,吃完生日蛋糕,拍了全家福,脸上洋溢着少有的幸福笑容。
4 Q$ F! p: F6 B4 o& ~$ q* e  “看了别人家,我也在反思。我想在场的每个人应该都和我一样,今后会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生日会结束后,5组村民王云清深有感触地说。
; v6 b1 \$ a3 Q& \/ M2 N$ }  从敬老生日会到英雄生日会,再到留守儿童生日会,生日会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守正向善的“蒲公英效应”也一再被放大,130多场次的生日会不仅传递着温暖,更激励着广大群众尊崇英雄、尊老爱幼。文明有“礼”连理会
* w$ f$ }' }0 B+ k( \- f  “40年前,世界上最后7只野生朱鹮在八里关被发现。今天,你们在这里成婚,希望你们像朱鹮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10月27日,在该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10组村民范超和妻子李卫蓉的婚礼上,志愿者们送上的一块象征爱情、承载家风的朱鹮礼品,让在场所有人感受了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熏陶。
# s$ C  ~4 p! {, d* v  赠送朱鹮礼品、讲述爱情经历、分享家风故事、立下创业志向……对范超来说,整个婚礼简约简朴却不简单。
: t' U3 C2 S( l( v4 l0 f& C  “以前也参加过别人的婚礼,吵闹、繁杂,华而不实,甚至还有闹婚等不文明行为。今天的婚礼庄重大方,不仅有朱鹮见证我们的爱情,更有对我们家风家训的体悟传承,感触很大。”范超和妻子对婚礼效果十分满意。
. C3 j9 ^% t/ T* \: }" [  “不仅要把婚礼打造成教育群众的新平台,我们还要让其成为引领节俭新风尚的实践场。”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巨庙华说。
4 z6 p+ l) J2 S+ J& H# d" V* A  为此,该县充分发挥“一约五会”作用,积极动员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对各类宴席举办规模、标准以及礼金数量进行量化规定,引导群众抵制大操大办、燃放烟花、低俗表演等不良风气。
* R9 L8 D7 C& t4 H/ O7 j  “这样的婚礼好,有面子、更有里子、还省‘银子’,以后婚嫁喜事我们也照这样办!”听说范超的婚礼花了还不到8000元,周边群众和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 l5 |- V1 v! {
  庄重有“心”追思会
* O7 b, r4 I( W( K* ~  “母亲虽然不在了,可是母亲身上的优秀品德却得到了乡亲们认可和家庭传承,我觉得这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和追思。”今年5月,该县首场追思会在磨子桥镇磨子桥社区2组村民罗水仙的葬礼上举行。
3 ]; Z! R# J, h  g  与以往不同的是,葬礼上少了吹拉弹唱和纸钱花圈,多了对逝者生前美德故事的回顾、家风家训书写赠送传承。形式上的小变化带来的却是群众教育的大效果。
7 O+ A, Y6 j# p- \+ e0 }% T2 Q) |  当罗水仙的儿子闫宝庆和他的两个兄弟接过志愿者写好的“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家风家训后,眼睛再次湿润了。看似一张纸,实则重千金。文明有序、庄重严谨的追思会,不仅留下了逝者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扭转了社区群众的丧葬意识。
+ b% g. k/ M9 B9 f8 I% M5 Y, P  “现如今,一些人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常常讲排场,不仅扰民伤财,还充斥着迷信。”社区老党员陈日海对丧葬形式的变化感触良多,“不讲排场,少了过场,多了怀念,这才是追思会的应有之意。”
) {* {7 g& Z6 r+ P  “我们就是要依托生日、婚礼和葬礼这些活动,通过提升人文关怀、丰富文化内涵和增强情感认同,让群众增强仪式感、传承好品德、树立新风气,真正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建侠说。(汉中日报  通讯员  杨国涛   苏湘栋)! }/ O; e# |* T1 U* [6 Y5 V# `# o: l9 O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