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儿退市后很长一段时间,略阳山珍市场都呈小打小闹之势,虽有金银花、五味子、八月瓜、猕猴桃、野梨、酸枣等山珍应景,但都形不成霸市之状,只到板栗上场。
8 X/ x! h( P2 D1 ~3 A0 l: T- }) t t8 P
瓢儿退市后很长一段时间,略阳山珍市场都呈小打小闹之势
# D( {+ {. E p% |
略阳的野生板栗林很多,五六月份走在乡间,到处都能闻到板栗花腥甜的香味。农历8月初,板栗先试探着在市场露个脸,当时颜色还呈乳白色,口味也带着点清甜,水份较多,是山民从还末开口的板栗毛球里剥出来的。半个月后,板栗正式登场,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颗颗饱满,油亮闪光。此时恰逢中秋前后,板栗成为馈赠佳品,市场一片繁荣。
$ O8 a# N, K; B8 Q 板栗虽是坚果,却也不好贮存,鲜果极易出虫,放家里一不小心乳白色的小虫子就会到处爬,就是放冰箱也不能幸免。若将其烫水断生再晾干存放,味道又会打折扣。在乡里,有经验的村民会将板栗深埋在沙土里,放得好的过年时挖出来还是新鲜的,那时取出来炒熟了,就是一盘极稀罕的待客佳品。
( E6 O o4 U# Z 如今,板栗作为干果类主导产业,在略阳许多乡村大力发展,不少山民依托这项产业发家致富,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数万元。
/ P! v6 W. u* U0 P 石参独产于我的老家西汉水沿岸的几个村落,生长范围很小,产量也不大,因其多生长于江边石崖上,在当地也叫“石蒜苔”。
* M9 _8 ~$ ]" Y- z: D6 N/ T6 w& Y0 U) F7 D 石参的叶子像兰草,夏天会抽出长苔开出白花,花形像彼岸花,很有观赏价值。它的根茎如参,初冬采挖,用竹片刮去表面粗皮,撕开,洗干净后挂在房檐下阴干即可入食,其色金黄,可炒腊肉、凉拌,也能煮火锅,口感柔脆,带点参的甜味。 & d* x: P& m2 |4 R% C
记得早年在老家,西汉水渡口有一位撑船的老人,冬天没人渡河时,就坐在船头刮一堆石参的粗皮,双手被石参汁液浸染裂口,呈黝黑状,但刮出的石参却金黄干净,撕得也匀称,一看就是上品。 0 x" v1 h7 c! l( B6 W( [
据当地传说,唐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时在此地停留,乡民以石参烧肉待之,玄宗食用后大加赞赏,安史之乱平定返京后,便降旨将石参定为贡品。虽然我对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一直存疑,但并不影响石参因“贡品”的传说而有了传奇色彩,也一度被当地政府当做特色产业大量引种。但说来也怪,离了西汉水栽植的石参,总是口感发麻,再加上生产工序繁多等因素,多年来石参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二三百亩左右,总也无法大幅增长,石参也因此显得更加珍贵。 / m$ y* b7 Q6 z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养一方山珍。(汤晓燕)
: q& d% l, O( ]/ ^# |: s+ a1 F$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