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980|回复: 0

[学校]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突出,己经形成厌学,己没办法解除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20-5-20 1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对某西部省份3县9个乡镇的调研发现,9所乡镇中学2018年参加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平均低分率(即卷面总分的30%以下)为31.90%,平均及格率仅15.40%,个别乡镇中学低分率占比超过40%,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低分率甚至高达60-70%,且低分厌学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且这类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突出,经常迟到、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沉迷手机和网络,甚至有偷盗等不良行为。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突出。己经形成厌学,己没办法解除。
  现在,重在预防将来中学学生厌学。
  要预防,先要弄清中学学生产生厌学原因。
  中学学生产生厌学,实际其原因起步于小学,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扎根:先表现为学生学习掉队,再表现为学生学不会,没有成就感,接着学生出现经常迟到,旷课,迷恋网络等厌学表现。
  归根到底,中学学生产生厌学,本质原因产生于早几年前的学习掉队。中学学生从低年级,甚至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学习掉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
  1、智力,有障碍。人的智力分层,智力有障碍学生,确实存在。智力有障碍,是造成学生掉队之一,不过,智力有障碍学生,占有比例很低,约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值得一提的是,智力障碍,又有很多类型。如,有的是听力障碍,有的是记忆障碍,有的是学习数学障碍,等等。
  2、智力发展延迟。有些孩子,智力发展较其他孩子延迟一年。有的6岁孩子,智力发展延迟,上一年级,学习吃力,又不允许重读,这部分孩子,很容易学习掉队。现在还有5岁孩子上一年级,如果智力发展廷迟,更易出现学习掉队。
  3、孩子爸妈,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或者孩子爸妈离异等家庭变故,倒置对孩子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孩子学习习惯失调,从而倒置这些学生学习逐渐掉队。
  4、部分孩子爸妈,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纵容孩子坏习惯形成,如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有部分家长,不配合老师教育自己孩子,还护短,与老师对着干,倒置老师不敢管这些家长的孩子,等等,造成孩子逐渐学习掉队。
  5、学生学习掉队来自个别学校的管理,来自个别老师,主要是不按心理学教育学规律去实施教学,方法不对头,过重加重部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能拿二十斤东西,非让学生拿四十斤或六十斤东西,长期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厌学,学习掉队,从而产生更厌重厌学。如有的教师,学生做错一题,罚学生写50遍,这简直不可思议,但现实中确实有之。
  对策:
  1、针对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建议设立特长班,尽孩子所能,培养孩子,避免一刀切,既加重这些孩子负担,又不利于这些孩子的特长发展。
  2、应打开重读通道,使智力发展延迟的这部分孩子有机会重读,避免学习掉队。孩子智力发展延迟,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发现,就是那些看着也很聪明,但反应比同龄孩子慢的孩子。这些孩子重读,智力发展效果明显。即再等孩子一年。重读,避免这些孩子学习掉队。
  3、加大宣传,或政策引导,呼吁夫妻双方,留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在家,陪孩子读小学,读初中,避免因家庭教盲缺失造成孩子学习掉队。
  4、呼吁家长,要相信老师,就象病人要相信医生一样,放心把孩子交老师去教育,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让老师放开双手教育你的孩子,避免你的孩子学习掉队。
  5、学校与教师,应避免单纯应试的题海战术,应避免因过“度”作业,加重学生负担,造成学生厌学,造成学习掉队!(南方都市报报摘)

       附:民进中央:关于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提案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密集出台了支持政策,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落后的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因贫辍学”现象虽基本消除,但是农村初中学生低分比例高,厌学现象愈加突出。
  我们对某西部省份3县9个乡镇的调研发现,低分厌学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及以下学校。9所乡镇中学2018年参加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平均低分率(即卷面总分的30%以下)为31.90%,平均及格率仅15.40%,个别乡镇中学低分率占比超过40%,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低分率甚至高达60-70%。这类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突出,经常迟到、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沉迷手机和网络,甚至有偷盗等不良行为。
  这种低分厌学问题,除去自身和家庭因素外,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较低直接相关。从小学阶段即有所反映:A县A小学2018年全县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中低分率高达48.80%。社会各个方面,甚至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都认为农村教育是落后、低水平、不经济、无希望的。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但转岗、退出机制不畅;一些教师责任意识淡漠、得过且过,不愿意当班主任,不家访,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懂都照本宣科,不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不批改。
  为此,建议:
  一、加大力度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质量
  要树立鲜明的教育质量导向,旗帜鲜明抓质量,旗帜鲜明抓合格率。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生低分、厌学问题,将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及基本学业达标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教育职责、发挥合力。学生学业成绩合格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将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达标率作为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增值教育评价体系,以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进步的情况来考核地方政府和学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倒逼地方政府提高教育质量。
  要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成功、快乐体验。创新校本课程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将学校所在社区、县域的自然风貌、优秀传统文化、风俗礼仪纳入教育教学内容。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教学,鼓励学校开设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劳动课程。支持、引导、动员地方农业生产能人、创新创业模范、民间艺人、乡贤等走进校园。
  二、建设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
  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优秀教育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着重为农村学校培养配备优秀校长,加强学校管理;采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强化师德师风,把学生及格率、进步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教师家访、为学困生无偿辅导等基本职责。
  三、重组“无效学校”,退出不合格教师
  通过督导评估,关闭重组教育质量极其低下、学生大面积不及格甚至低分的“无效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对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年龄偏大或长期患病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退养制度,或者退出教学一线,转岗从事后勤和教辅工作,补充年轻、紧缺学科、优秀教师。
  四、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寄宿服务和教育干预(帮扶)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宿舍、后勤人员等配套建设,提高生均经费标准,为单亲、离异、残疾、服刑、吸毒等家庭儿童或留守儿童、孤儿等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寄宿。借鉴国际经验,组织实施针对处境不利家庭孩子的专项教育干预计划,通过阅读、心理健康、学业辅导等教育干预消除家庭不利影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