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在我们的观念里,“贫穷”一词多大是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经济条件的描述。
很多人都觉得,一个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不到所谓的“能赚钱”的圈子和人,看重人脉。
还有人说,贫穷的本质是懒惰,是不思进取,整日游手好闲,却又不断的哀叹命运不公,没有给他一个好的出生环境,一个有钱的父母。
网络上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如果你出生时还没有住上别墅,坐上豪车,那么你这辈子基本就没有希望了。
那么,贫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有一个富豪,曾经就痛批过街边的流浪汉,不思进取,他说如果每天把睡觉的时间用劳动上,哪怕是捡一些饮料瓶,积少成多之后,也可以慢慢成为自己的第一笔财富,然后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遭到了流浪汉们的嘲讽。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富豪做了一个实验,为期一个月,他冻结了自己的全部财产,并表示自己必将在这一个月之内,靠勤奋摆脱流浪汉的身份。
第一天开始,富豪就四处收集一切可以拿来回收的东西,塑料瓶,硬纸板,废铁烂铜等等,但很快他就饿了,他的体力消耗的太快了。无奈,他用收集的废品给自己买了一份食物,他饿极了,狼吞虎咽之后,他发现天色已经暗了,而他一天的劳动,则全部用在了这顿饭上。
天黑后,他在公园找了一个地方睡下,夜晚蜷缩的富豪又冷又饿,一直熬到天蒙蒙亮,他就再一次“起床”继续之前的计划,但他太饿了,昨天一整天就吃了一顿饭,晚上也没有睡好,他根本没有力气在去捡废品了。
他要想去餐厅做个服务员,但是根本没有人用他。
没办法,富豪不得不去乞讨,看着人来人往,但给他钱的人却很少,即便有人给了,也只是给很小面值的硬币。
到了下午,富豪悲哀的发现,他坐着不动的乞讨,和四处收集废品,满头大汗所挣来的钱,是差不多的,都是只够吃一顿饭。而当富豪饿了的时候,睡觉也确实是最节省体力和消耗的最好办法。
最后,半个月没到,富豪停止了流浪汉生活,宣布实验失败,并向曾经嘲讽过他的流浪汉们道歉。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三点:
①:不是勤奋,就可以摆脱贫穷,生活环境对于人的约束是十分可怕的。
②:如果一个人每天的收入只够维持饱暖,又无力打破现状的话,就会沉陷在周而复始的渺茫当中,渐渐沉沦。
③:不同阶级的人,不经历对方的生活,无法真切的明白对方的窘境。
小富靠勤,中富靠德,大富靠命。
中国一直讲究的“小富即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靠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维持在“小富”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想要再富一些,就必须要有不错的德行,懂处世之道和为人之道,至于大富,则是听天命。
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们早就明白,财富并不是你想要、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我们总说,是金子就会发光,这话没错,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是金子,没有一技之长,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贵人扶持。
仅仅依靠勤劳,能改变的不过只是当下的衣食住行,但想要有可观的存余,是非常难的。所以,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就不停的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有了知识才能赚钱,有了知识才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挣到钱的。
读书看书,是相对来说,最亲民、最快速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不论什么身份地位和阶层,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获利方式,也有人说,懂不代表就会,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懂总好过不懂。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就是受环境以及先天条件影响的获取知识和认知的匮乏,前一天的踌躇满志,挡不住第二天的饥寒交迫。
特别多的人,一直在强调走出舒适圈,然后生活在外地的人们,每月的工资交了房租水电等开销之后,还要维持当月的生活,甚至于很多人还有房贷车贷等着要交,他们根本无法走出舒适圈,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科举制度之所以被称作贫寒子弟命运的转折,甚至还有“范进中举”的故事流传下来,原因正是因为摆脱阶层约束的困难所致。
而摆脱贫穷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范围越大,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而所谓的上层圈子,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之后,自然也就会接触到,这也是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一本情感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