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101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万余人……地处秦岭、巴山之间的陕西汉中,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贫困”二字一直困扰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增收难度大。在脱贫的道路上,扶贫干部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
& J9 u1 K! \( K; L4 l
人民日报再次点赞汉中,到底为啥?一起来看……
) a% K- f+ T; t! f. V5 p
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词在秦巴腹地活跃起来
F- S; l" {# c7 H6 l; o “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重点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悄然升级& ?% ]9 I: v- o3 C+ |
帮扶谁?; e- {4 @+ x" ^4 B' U! e
“云档案”到户到人,精准识别贫困人群. c$ H" w* \) q* C0 \2 M
扶贫方式的改变始于挂职干部——潘祝华,2016年10月,他从国防科工局任上被派驻到汉中略阳县挂职,负责全县的信息化和脱贫攻坚工作。9 N- d$ k2 E$ `! {; w1 R
初来乍到,他吃惊地发现:略阳县400多个正科级干部,一半以上很少用手机上网。“不常用,就教大家用!”信息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决定利用互联网改变略阳的扶贫方式。
9 m' j, p. H2 `/ s 为了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他和汉中市扶贫办工作人员一起编程,利用阿里的“钉钉”平台,自主研发出一款脱贫攻坚服务管理软件——“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 H8 y2 Z+ R" A) T9 Z1 [5 W
人民日报再次点赞汉中,到底为啥?一起来看……
, ?0 e. l0 w- _4 x, `% o
“张有明(化名),家中3口人,耕地面积3.6亩,住房面积110平方米,砖混结构,已通自来水,2016年识别为贫困户,因病致贫,妻子患有糖尿病……”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第一书记简海俊打开系统,点击“我的帮扶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以及最近动态一目了然。# t5 X B- t3 Z- \; Y: }* c6 Y
系统上线后,全市扶贫干部收集贫困人口各类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全市23万户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起了到户到人的“云档案”。) b* ~6 S1 f3 ?# N) t
汉中市扶贫办信息中心干部刘乐介绍,贫困人口“云档案”汇集了三个渠道数据信息:一是实时导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人口基础数据信息;二是县级行业部门批量提交行业政策落实、各项补贴补助发放情况;三是帮扶干部和驻村队伍上报日常帮扶工作信息。扶贫信息上传“云”端,扶贫干部通过手机应用即可查看“云”上的信息,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d# o0 H7 D5 D “以前用纸质表,一有信息更新,全都要重新再登记到一张新表上,现在数据更新在系统内完成就行。”刘乐说,贫困人口“云档案”分户分年度保存,每户每年度涉及指标363项,目前系统内数据信息已达8亿多条,且86%的数据信息可通过行业部门批量导入或系统自动生成。
2 F4 N8 l/ o/ I9 n* U 谁来扶?/ L4 p: i; R: b" _% i, a
线上“司令部”调动全局,扶贫动态及时更新
6 c1 b i/ S4 Y; {7 W 汉中市县镇村四级共有7万多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贫困人口面貌各有差异,如何科学合理调度各方资源一直是个难题。; l6 ?' h& s( P0 j7 S( Q/ k/ [
“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上线后,汉中脱贫攻坚“司令部”就转移到互联网上,开启了“线上”高效指挥,“线下”精准作战的扶贫模式。
' R7 r6 w. u$ k& f7 Z2 H$ E) k 刘乐介绍,目前汉中从市委书记到村组干部等所有扶贫人员全部纳入同一个“群”,实名认证、条块管理,扶贫人员时刻都能沟通对接。
1 O: n2 l3 ~' N8 e- \) w 汉中市扶贫办综合科干部刘婕感受深刻,“以前如果领导出差,签文件一耽搁就是好几天,现在系统上发过去,领导审定意见一会就传回来了。对脱贫攻坚政策不清楚的,还可以随时通过系统内置的政策机器人查找。”
9 Z) ~: l; L4 k7 _; M' t6 j# C' q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系统,看看当天都有些啥事要干。”西乡县杨河镇帮扶干部杜婷婷说。
5 ~7 o9 V, v' C- a 县镇村每天在信息系统中下达当天重点任务,所管辖的干部第一时间就能看见。同时,信息系统将贫困户与帮扶干部结对绑定,只要手机在手,帮扶干部该干啥一目了然。" v& L( ^' L3 a. w1 w: h
一方面,信息系统收集信息、提供查询、分派任务,解决“不知道帮啥”的问题;另一方面,扶贫干部每次下乡走访贫困户,都会提交“帮扶工作纪实”“驻村工作日志”等,上传随拍照片,各级领导实时监测,即时指导帮扶工作,解决“帮扶不扎实”的问题;帮扶信息上传后,信息系统还将自动统计,对照帮扶计划,分析落实情况,形成帮扶及驻村成效展示、评估排名,解决“帮扶难考核”的问题。“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也就实现了驻村帮扶精准有序、效率翻倍的目标。”汉中市脱贫办副主任翟辉说。2 G5 a K* _0 |$ L9 r& D% }( z
怎么扶?) w$ [; B& B7 i( {7 G
引入人工智能,关注“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
8 J3 n |& v* E* W* H! O “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是贫困户脱贫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如何才能做到实时监测,重点关注,不漏一户?”汉中市扶贫办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6 s Q4 ?0 J' s5 z1 A
2018年11月,汉中市扶贫办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引入“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进入系统中,查看“汉中市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指标筛查中心”,除了县名、村名、脱贫年度、家庭人口等这些常规筛查条件外,“AI房屋识别”“AI饮水识别”两项格外引人注意。6 l6 y# Y& l/ F2 j! i: o5 o
“AI房屋识别”选项有“识别为土木结构、国扶办住房达标”“识别为土木结构,无易地无危改”等8个标准。同样,“AI饮水识别”也有“识别为疑似非集中供水”“识别为疑似取水环境较差”“识别为很好”等6个标准。每个标准包含所有符合该选项的贫困户“云档案”,并配有照片。
* U; L% W( Q, \0 i9 c" Y' | “这些照片由7万帮扶干部采集上传、分类标签,再经过上万次训练,系统就会自动对照片进行筛选过滤,目前准确率达到了85%以上。”翟辉介绍,每一位贫困户数据集成后,这些微观信息便形成了“贫困对象分布云地图”。轻轻点击,即可查看村类型、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脱贫计划、户基本情况等各类帮扶信息。
) O6 X) {, k; U6 O# \3 Q “这个分布图,不但可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全局、谋划重点工作的好帮手,还为我们督查巡查选点提供了极大便利。”汉中市扶贫办督导考核科负责人王思童对贫困分布云地图点赞不已。
+ A. h8 k V2 O% U. q: [* x 目前,汉中市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2.4万人减少到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96%下降至0.9%,10个贫困县有望实现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打赢后,我们会在此信息系统基础上继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立体式电子档案,为乡村振兴、智慧乡村再服务。”汉中市扶贫办主任康虎生说。(来源:天汉先锋)
/ i9 t! y- }$ n @8 h7 E; o: o' ^2 W( V( ]6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