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从陕西省洋县县城往东10公里,是纸圣蔡伦的封地龙亭镇,办学历史悠久的龙亭初中便坐落在这里,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走出。然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流失。到2016年7月,50余亩的偌大校园里仅有91个学生。
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在城乡教育均衡化下的蜕变之路
倪红花校长介绍学校农作物基地
如何让这所走向衰落的乡村薄弱学校重焕生机和活力,并把它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6月18日,记者踏进这所学校,在教学楼一面墙体上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校不仅把这行字钉在墙上,更是转化为目标、付诸行动。
一群人找回一个梦
2016年7月,肩负重托的倪红花调任龙亭初中校长。他在校园里转了转,到处都长着半人高的荒草,夏天蛇不时出没。校舍破烂,许多教室、宿舍门都用不成,全校没一台可以办公的电脑。老师50多个,年龄偏大,人心涣散。最主要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差,家长满意度低。了解到这些“家底”后,走过几个大校的倪红花心里凉了半截。可他没有气馁,“组织已经把我派来了,我又是党员,必须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如果耍了小性子,那我党性就有问题。”
倪红花认为,优美的环境对人有熏陶作用,环境变化了,老师、学生都会有变化。他决定先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入手,对环境进行提升。以“全面改薄”和“双高双普”创建为契机,学校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80万元,建成地理教室、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22个功能部室,改建了运动场,修建了升旗广场和舞台,建成劳技教育基地2.6亩,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为学生安装了净化饮用水、太阳能,新建男女生浴室,住校生可以洗热水澡了。倪红花和老师们不分昼夜地施工、准备资料,最终在2017年4月通过了省上“双高双普”验收。
学校提出崇善文化,对学生从孝老爱亲、尊师爱校,以及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引导。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兵教兵”“包学会”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优异者带动和感染2-3名基础薄弱的学生。针对学生劳动不积极的现状,利用苗木栽培基地、农作物基地、中药材基地,让学生在基地里参与劳动,享受劳动收获的喜悦。
面对长期以来管理松散,教师业务能力差、上进心不强,倪红花对老师们说:“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获得有尊严,要有目标,学校以前是有名气的学校,咱们要找回属于咱自己的殊荣,找回咱自己的梦和尊严。”他倡导全体教师“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通过制度建设,学校由“校长管人”变成了“制度管人”。提出一整套的常规要求,晨读、午自习、晚自习都有各科不同的老师辅导。推动青蓝工程,狠抓常规教学,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要深。“现在不管安排啥工作,不管是老教师、年轻教师都会积极去做,不会有任何杂音。”倪红花说。
把学生留住就是把学校留住
2017年秋季入学,全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划片入校政策,严禁跨学区招生。在高中招生方面,拿出洋县中学部分招生计划指标定向分配到农村初中。在这些政策的促动下,学生开始“回流”了。
一下增加了100多名学生,让老师们很惊喜,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不高,他们认为既然政策要求回来就读,那就回来。但是三周之内学校搞不好的话,他们就要去找县委、县政府。”那段时间,家长每天都等在校门口不走,他们都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只要学校有一点不对就会提出问题,就有可能往上反映。倪红花心里清楚,家长对学校认可度差,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家长哪怕有一点好感也不会把学生往别处转了。
“能不能把这些学生留住,也就是能不能把学校留住。”他顶着巨大压力给老师们说:“哪怕你不回去、不睡觉都要把事情办好。咱们既然是龙亭中学人,那我们就要找回自己的尊严,既然给了机会就要把握住。”
仅仅两周时间后,家长们陆续就散了。因为,家长们看到孩子送过来,老师们是当成自己孩子来对待的,无论是从吃喝住行,还是教育、学习都是全面、用心去培养,老师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校经费紧张,哪怕在老师们这边投入少一些,都要把学生安顿好;城里孩子每天晚上花钱到辅导班学习,而这里住校生多,每天晚上都派老师无偿给学生辅导、讲解,每周末用学校经费为学生印发试卷、练习题。“家长逐渐认可了,在外面都是用钱去做,还做不好,在这不用花钱还做得很好。”倪红花说,现在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都很高,家长会上征集满意度基本上都是99%到100%。
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找回了龙亭初中教师的梦想。过去3年,把孩子从城区及其他学校回流至龙亭初中的学生共38人,学生总人数也实现了连年翻番,2019年在校学生人数301人,2020年有望突破400人。三年时间,学校教学质量由2016年全县最后一名,到2017年是良好学校,2018年综合考核时成为优秀学校。
“我的老师们平均年龄在51岁,我们是超编单位,基本上进不了年轻老师。”倪红花说,虽然老教师责任心很强,但新的理念接受程度不行,信息化教学使用有问题。“下学期给我配年轻老师呀,明年能进两个年轻老师。以前尖子生都转走了,现在专项计划政策对我们农村学校很好,我们七、八年级成绩会更好。”
如今的龙亭初中环境优雅,生机盎然。55岁的老教师李天善现在很满足,学校现在是花园式的学校,学区内的学生都在本校上学。“现在老师们趾高气扬抬着头,教书更有底气、有信心。”他自豪地说。
贫困县办强教育的路径
像洋县龙亭初中的大变化,仅仅是洋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洋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县中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内涵发展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四年,全县教育累计投入资金7.38亿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4.02亿元,占总投入的54.5%。“这几年在教育的资金投入上占县级财政的50%以上,这对我们贫困县来说投入相当大,仅2017年一年在‘双高双普’上的投入就是我们县财政收入三年的51%。”洋县教体局副局长高建民说,省上来验收,在财政上查,要求差了多少钱必须要补上,差了1.2个亿,县上没办法就借钱。“通过创建,城乡学校硬件到大的改善,各个必要的部室、9项门槛指标都达标,保证了农村教学设施和基本硬件设施和城里差别不大。”
从2014年起每年新建一所城区学校,先后建成洋县幼儿园、城西小学、城南九年制学校、城南幼儿园,开工建设了洋县中学城东校区和洋县恒大幼儿园,城乡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大校额、超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同时利用国家薄弱校改造,对农村小学校、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继续加大投入。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四年多渠道补充新任教师652人,占全县事业单位招聘总人数的65%。每年特岗教师选聘纳入优先,首先要到农村学校去。营造“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大力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
在均衡公平方面,探索建立校际联盟,采取“强校+弱校”“名校+新校”“城区+农村”等模式,组建8对16所教育联盟校,实施合作教研、送教下乡等结对帮扶,开展“互联网+远程互动课堂”试点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洋县中学招生名额向山区及农村学校倾斜且逐年提高比例,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教育公平逐步彰显。
“从招生上来说,城区高中对农村初中给予招生倾斜,进了城不一定能考上洋县中学,反而在农村学校机会很大。”高建民副局长告诉记者,这个比例根据学校规模、地域有所不同,对稳定生源起到积极作用。(陕西教育报刊社 记者 丁洪刚)
|
|